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城鄉發展分署
國土規劃量能提升及人才培養交流平台委託專業服務案 - 總平台推動辦公室
修正「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重大公共建設範圍」,並自即日生效。
財政部公告 112年8月28日 台財促字第11225526790號
https://gazette.nat.gov.tw/egFront/detail.do?metaid=142954&log=detailLog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重大公共建設範圍修正總說明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三條第二項授權由財政部訂定本法之重大公共建設範圍(以下簡稱重大範圍),於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訂定發布,歷經九次修正,最近一次修正日期為一百零八年六月十日。
配合衛生福利部政策檢討修正,並鼓勵民間參與興辦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爰修正重大範圍,於社會福利設施類別,增訂設有機構住宿式服務之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財政部主管法規共用系統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重大公共建設範圍
https://law-out.mof.gov.tw/LawContent.aspx?id=GL011388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重大公共建設範圍訂定及認定原則
https://law-out.mof.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9086
核釋促參重大公共建設案財務評估及認定之原則
https://law-out.mof.gov.tw/LawContent.aspx?id=GL011233
打開圍牆、串聯綠廊道 • 新竹市的步行城市美學 - 未來城市@天下 - 進步城市的新想像
2022-08-21。「步行城市的美好」攝影比賽將開跑!竹市府邀攝影好手記錄新竹改變 最高獎金3萬元
以往都市空間規劃強調車流順暢「以車為本」,隨著社會進步,新竹市為了打造「以人為本」幸福城市,近年來積極推動步行城市計畫,改善行人空間,近日也舉辦「步行城市的美好-新竹城市之美」攝影暨影片創作比賽,邀請民眾透過鏡頭記錄新竹近年來推動步行城市的改變與進步,最高獎金3萬元,徵稿時間9月1日起至9月30日,歡迎全國攝影愛好者一同共襄盛舉。
陳章賢代理市長表示,新竹市積極推動步行城市計畫,將城市主要幹道、市民生活廊道及通學步行空間重新盤整及改善,從城市舊城區的東門城周邊到火車站前廣場,串聯護城河、隆恩圳、汀埔圳、經國綠園道、中央公園、新竹公園到十八尖山等藍綠帶,建構安全、舒適、友善的漫步網絡。
城銷處表示,歷年來市府積極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補助,推動人本環境改善建設,目前已完成東大路道路人本環境改善及龍山國小、關埔國小、育賢國中、民富國小、三民國小等多處校園通學步道建設。
城銷處處長林正光指出,步行城市計畫串聯新竹市既有人文環境、空間結構與文化傳承,市府也積極推動「進擊的公園」打造綠地無障礙環境,並整建通學步道及人行步道,讓市民有舒適步行環境。市府獲內政部支持,持續改善城市空間,也希望透過和民眾合作,透過鏡頭捕捉美好瞬間,一同推廣步行城市的美好,期許藉此喚起社會大眾對公共通行權的認同,達到人本環境宣傳之成效。
城銷處說明,比賽以「新竹市人本環境-步行城市」為主題,不限年齡、國籍皆可參加,總獎金15萬元,分為「平面攝影組」、「30秒短影片組」及「3分鐘以上影片組」,歡迎全國各地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新竹市議會第10屆第7次定期會市長施政報告〔摘錄〕
步行城市
(一)東門圓環改善
為完善市區景觀、優化新竹之心圓環整體的步行空間,本府辦理「東門圓環人行道改善二期工程」,於111年2月10日開工,縮減圓環車道寬度、將五線道改為四線道、退縮行穿線、 新設無障礙斜坡道、調整道路線型,讓車流順暢;翻新老舊鋪面,拓寬5公尺人行道至9公尺;調整排水溝高程,改善人行 道積水問題;增加護城河兩端景觀植栽,升級照明系統,營造適合步行漫遊並兼具歷史景觀的觀光城市。
(二)光復路綠門戶計畫
本府與工研院、清華大學合作推動「光復路綠門戶計畫」, 於111年1月24日開工,將打開清華大學圍牆,與社區共享校園;拓寬建新路、建功路與光復路交叉路口人行道及設置庇護島,改善5,795平方公尺的無障礙人行空間;重新規劃清大 轉運站上下客區,道路退縮1.8公尺,擴大轉運站停車空間, 重建候車亭與公廁;塑造林蔭綠廊,新植梅樹、桂竹等33株喬木,綠美化面積達6,700平方公尺。本案也獲得2021第九屆台灣景觀大獎的環境規劃設計類佳作,透過營造友善與安全的交通環境,為市民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
(三)騎樓順平
本府自 109 年起啟動騎樓順平計畫,透過坡道整平騎樓高 低差,排除騎樓違章佔用、路障,透過「新竹好行」標線為行人為行人保留2公尺寬通行動線,標線外開放機車停放。迄今 已完成火車站前、舊城區共25條路段、共1萬915公尺長騎樓改善作業。111年持續改善北大路、西大路、文昌街、武昌街、復興路、中山路等 6 條路線,串聯火車站、東門圓環、城隍廟及棒球場等重要節點,於111年3月4日開工,將進行共364處、總計3,495公尺長騎樓高低差順平工程,讓行人可以安心在城市街頭漫步。
(四)通學步道
為改善校園周邊步行環境,本府規劃17處通學步道改善工程。其中,新竹國小通學步道於110年10月29日開工,規劃退縮校園圍牆,換取更多安全步行空間,採穿透式圍籬,讓市定古蹟「百齡樓」重新被民眾看見,營造南大路、興學街周邊共 400公尺的人行步道。此外,民富國小通學步道於110年11月17日開工,全長836公尺,縫補民富街與民富街178巷間人行道斷點,退縮校牆、設置穿透式圍籬,與社區共享綠地, 新增接送休憩區及無障礙步道,打造安全寬敞的綠廊道。
2022-05-05。全市人行步道改善達50公里里程碑!中華路台電前再設步道串聯車站廣場
2022-04-24。竹市獲前瞻2.0補助4.68億 改善火車站、通學步道等7處人行環境
2021 新竹變身步行城市!甩開老舊科技城市容,改造公園CP值有多高? | 城市學
2018-08-21。放慢腳步來放閃!新竹市「步行城市」獲前瞻核定3.62億經費
為打造宜居步行城市,改善城市景觀,新竹市政府推出「城市8大光景」,夜間打亮竹市8大古蹟建築與城市節點,「步行城市計畫」也獲前瞻城鄉建設「城鎮之心」補助核定3.62億元,啟動舊城區、東門城、新竹車站等6大亮點,規劃串聯步行空間,兩大計畫相輔相成,不管白天或黑夜,期盼讓市民放慢腳步,感受新竹市閃亮的古城魅力。
步行城市計畫包圍6大亮點則進一步串聯提升步行空間,包含(1)改造車站下沉式廣場與東門城周邊、(2)改造建國公園與城隍廟周邊環境、(3)銜接隆恩圳、護城河、經國綠園道、(4)新建汀甫圳學府之道、(5)改造長和、綠光、民族公園與新竹公園市民廣場、(6)發展全市性步行指標系統等,總計要投入3.62億經費,在快速發展的城市中,讓民眾漫步新竹,建立城市旅行的典範。
已上路的城市8大光景是步行城市計畫的延伸,替舊城區內8大重要古蹟及歷史建築換上「新裝」,包含新竹車站、東門城、影博館、護城河、美術館、州廳、警察局及消防局,以多層次的燈光投射,使建物在入夜後呈現嶄新面貌,打造舊城區中璀璨的夜間步行廊帶,成為市民夜間打卡熱點,也吸引情侶佳偶駐足「放閃」,漫步光廊中,「城市就是他們的電燈泡」。
「讓新竹市推陳出新!」林智堅市長表示,新竹舊城週遭已轉型為新興文創基地,像是文創商店、精緻小廚及特色料理逐一設立,為老街注入無比活力。此外,舊城區步行休閒機能極為便利,除城隍廟商圈外,自大同路出發,經東寧宮、中正台及國際商圈,串連至百年新竹火車站,整個步行廊帶匯集新潮的服飾、雜貨與傳統美食,是漫步舊城的必經地,民眾也能在帶有幽靜風情的護城河畔享受鬧中取靜的氛圍,體會城市旅行的多元面貌,這次獲中央補助,將進一步串聯、升級步行空間,邀請市民邁出腳步,來一場城市微旅行。
林智堅市長表示,他上任後積極推動綿延4公里的「新竹之森」,像護城河親水公園、隆恩圳及新竹綠園道等,串聯城市綠地、完善休憩空間,讓公共建設結合城市美學,吸引不少市民爭相打卡、拍照;另外像是前後站地下道也一甩舊有陰暗潮濕印象,改頭換面成為明亮具現代感的地下廊道,甚至吸引新婚夫妻前往拍攝婚紗照,紀念人生最重要的幸福時刻。
就讀交通大學的陳同學相當期待,他指出,新竹火車站及站前廣場是不少大學生及社團的共同回憶,未來經市府精心設計改善火車站周遭環境後,一定會吸引更多學生聚集;而在美術館附近開業的曾小姐也表示,期盼改造後的美術館換上「新衣」能吸引更多人停留、駐足,有人潮就能帶來商機,除能提升市區觀光,也替周圍店家帶來生意。
步行6大亮點計畫的執行總督導潘一如表示,公共建設應擺脫以建築為主的單一思考,著重以環境為主的「生活工程」,城隍廟、東門城與車站下沉廣場周邊步行環境改造,除拓寬東門圓環步行空間、設置全市步行城市導覽資訊系統、串接隆恩圳至東門及三民國小周邊外,未來更將透過大車站計畫,結合串聯生態生活、歷史文化、遊憩通學,建構以人為本的步行城市。
都發處表示,步行城市計畫預定明年初動工,將打造自舊城區起串聯隆恩圳、火車站、新竹公園、博愛街到十八尖山及學府路、汀甫圳,一併整理周遭綠廊、水圳,打造最佳步行環境;城市8大光景則透過兩層次光影饗宴,夜間先採不同牆面投射燈光效果,深夜再輔以不同柱燈展示,並在建物四周設置投光燈,打亮於建築立面,凸顯柱樑及門窗漸層明暗,同時透過燈光串接,讓舊城建築在夜晚凸顯獨特的城市美學,持續提升新竹市步行空間亮點。
FORMOSARACE:城鎮之心【新竹市】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106-109年)
FORMOSARACE:公共環境亮點【新竹市】步行城市道路品質提昇計畫
FORMOSARACE: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新竹市】步行城市-光復路綠門戶計畫
URBANSCAPETW:【新竹市】光復路綠門戶計畫
URBANSCAPETW:【新竹市】東門圓環二期改善工程
視察「桃園鐵路地下化平鎮車站工程」 鄭副院長:平鎮臨時車站115年啟用 桃園鐵路地下化南延1.2公里 改善都市景觀並促進發展
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a6d6424c-4366-4579-9bc0-d64c0152c23a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23)日 視察「桃園鐵路地下化平鎮車站工程」時表示,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將增設鳳鳴、中路、桃醫、中原、平鎮等5個通勤車站,其中平鎮臨時車站預定於115年啟用,讓百年來只有鐵道經過,但沒有設站的平鎮鄉親,提早享用臺鐵捷運化的服務。另鄭副院長裁示,桃園鐵路地下化往南延伸1.2公里,穿越台66線快速道路後再出土,以促進都市發展並營造更好的景觀。行政院鄭副院長宣布政策上支持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南延1.2公里,穿越臺66線下方再出土
鄭副院長今(8月23)日上午視察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平鎮車站及平鎮臨時站工程,對於桃園計畫各項先期臨時軌工程均已發包施工中,計畫總進度達27%;平鎮臨時站進度符合預期,可望於115年提前提供民眾鐵路的穩定服務,表達心慰。另外對於施工團隊於狹窄工區,且只能夜間施工,仍努力推動此一艱困工作,特別予以嘉勉,並叮囑施工團隊,要注意工程安全。
另有鑑於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施工後,將造成新光路平交道封閉,不利當地民眾通行,且因鐵路地下化於臺66線北側出土,未來騰空的鐵路路廊,無法於臺66線連結,不利當地整體交通發展。經行政院多次邀集交通部、鐵道局等單位研商,決定政策上支持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南延1.2公里,穿越臺66線下方再出土。並請交通部優先考量以修正計畫方式辦理,以達桃園鐵路地下化南延路段併同全路段同時下地營運之目標。2022-12-12。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推動現況
2022-06-24。台鐵中壢臨時前站動工,預計113年3月完工,確保鐵路地下化施工安全及車站營運服務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4)日上午前往中壢區,出席「中壢臨時前站新建工程開工動土祈福典禮」時表示,中壢站為鐵路與捷運共構車站,中壢臨時前站為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的關鍵工程,因中壢站區內的工程採明挖覆蓋工法,施工更安全、快速且節約預算,而現有站體位在工程開挖範圍內必須移設。鄭市長說,為了讓鐵路地下化工程順利開挖,同時維持施工期間中壢站的營運服務品質,感謝交通部鐵道局規劃興建中壢臨時前站,這是配備友善、人本的標準車站,今日開工後,預計113年3月完工,將連結臨時後站及跨站天橋;而中壢新站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預計118年完工啟用。
鄭市長指出,桃園鐵路地下化是桃園的百年建設,能促進桃園都市發展、縫合前後站,過去計畫曾停擺50個月,他擔任市長後,市府團隊積極推動桃地計畫(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建設計畫),希望讓北台灣鐵路地下化最後一哩路到達桃園,經過持續努力及排除困難,桃地計畫獲中央支持,納入前瞻計畫,總預算約1,050億元,比照高雄模式,由地方負擔25%。今日包括立法委員呂玉玲、湯蕙禎、魯明哲、賴香伶、市議員王仙蓮、梁為超、彭俊豪、葉明月、劉曾玉春、謝美英、交通部長王國材、鐵道局長伍勝園、路政司長林福山、台灣鐵路管理局總工程司賴興隆、市府捷工局長陳文德、研考會主委吳君婷、中壢區長鄭詩鈿、桃園市地鐵促進協會會長許為、總幹事李春輝等皆一同出席。
2022-06-24。交通部長王國材出席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動土祈福典禮 期勉加強施工交維、落實工安及環境保護並要求如期完工
新竹市立棒球場進度追蹤 - 新竹市政府
https://www.hccg.gov.tw/ch/home.jsp?id=30202&parentpath=0,19
新竹市立棒球場美方分析報告出爐 大聯盟場務專家:場地排水不良、土壤未達使用標準(職業、公園、校園運動設施、休閒場館)且易使球員受傷 市府刻正評估改善方案
111-08-24
2021-07-28
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去年投入2,500萬元預算,推動「大甲鐵砧山劍井遊憩區觀光服務設施改善工程」,歷經9個月施工,即將於今年8月中旬完工開放,此次施工重點主要針對劍井廣場及國姓廟步道周邊環境改善進行整修,將劍井周邊整修為開闊的開放空間、提升空間能見度、並增設多項與鐵砧山歷史融合的解說導覽設施,未來劍井廣場將提供遊客作為認識鐵砧山歷史文化特色的門戶,讓遊客可以透過空間氛圍、歷史典籍及民間傳說紀錄,充分體驗鐵砧山思古幽情。
觀旅局表示,劍井遊憩區為大甲鐵砧山風景特定區相當具有歷史文化的焦點,劍井更為過去鐵砧山八景之一,以往劍井遊憩區由於高聳的擋土牆遮蔽了劍井的面貌,使得過往遊客較難找到劍井所在位置,此次改造以景觀重塑劍井為開闊空間,提升其能見度。
觀旅局指出,由於「井」是過去先民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的重要途徑,也是過去生活繁衍生息的重要水源,而劍井擁有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傳奇故事,是中部知名的求取午時水勝地,午時水是在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端午節午時所汲取的水,又稱純陽水,民間相傳具有開運除穢的功用,透過劍井保留發揚,遊客可與台灣過去生活文化連結。
觀旅局說明,完工後,除了將劍井周邊地貌整理為開闊多樣式活動空間,並設立許多跟劍井歷史與民間傳說相關解說導覽設施,包括明鄭遺跡-劍井、名人與名蹟-劍井碑、劍井傳奇故事、國姓鳥傳奇、鄭成功乘大鯨入鹿耳門、鄭成功生平、鄭成功祈水圖等故事,並且於劍井旁加入「劍井」大字提升能見度,讓往來遊客能一眼看見劍井位置
另外,並於劍井大字旁題上擷取自台中文史工作者陳炎正詠劍井的詩「為訪名山上鐵砧,鄭王祠畔豁胸襟。草生殘壘春風蕩,井湧靈泉劍氣深。」為劍井增添文化氣息,體驗遊客可細細品味。
觀旅局強調,由劍井做為文化走廊門戶,可以通過國姓廟步道上行至國姓廟進行參拜,後再上行經過國軍紀念公園前往延平郡王像及鄭成功紀念館,體驗一系列以鄭成功為主題之文化體驗,攀爬至國軍紀念公園前,還能於觀海樓遠眺大甲市區和台灣海峽,並欣賞名列鐵砧八景之一的鐵砧晚霞「每當夕陽西斜,彩霞滿天,落霞與群鷺齊飛,此情此景,渾然忘我。」,將鐵砧山的古今特色盡收眼底。
鐵砧山劍井遊憩區改善工程開工
將打造歷史場景體驗廣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