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內外經濟產業變遷及多項重大政策投資需求,行政院於民國110年12月7日正式核定「產業五大要素優化政策」(110至113年),針對土地、供電、供水、人才及勞工等五大產業要素進行全面優化,目前已展現顯著成效。
國發會表示,因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請各部會配合國家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從五大產業要素著手,積極協助企業制定減碳策略,提供所需支援,共同加速產業綠色轉型,確保永續發展目標如期達成。
土地要素部分,經濟部為解決北部用地缺口,工業區立體化更新措施自108年至113年新增樓地板面積(容積獎勵部分)約16.96萬平方公尺,新增投資金額562.61億元;媒合一條龍服務109年至113年,已協助成功媒合廠商計168家,面積244.15公頃;與台糖公司合作開發產業園區,嘉義中埔、水上、臺南新市及北高雄園區,共釋出155.51公頃。
供水要素部分,前瞻經費挹注桃園至新竹備援管之完工,成功使竹科度過百年大旱、達到「一條水管救世界」重要任務;自106年推動至113年底達成增加供水每日237萬噸之效益(相當於全臺22%用水量);已完成湖山水庫、中庄調整池、板二計畫、高屏溪伏流水(大泉及溪埔)、桃竹幹管、備援水井、海淡廠(馬公二期、七美及吉貝)、曾文淨水場擴建、人工湖(鳥嘴潭及頭前溪)、寶二水庫加高及再生水等多項工作,確保供水穩定及備援能力。
供電要素部分,面對用電成長及氣候變遷挑戰下,近兩年電力系統皆無發生大型停限電事故,整體供電情勢穩定;太陽光電至113年底併網量達14.22GW、離岸風電至113年累計完成374座,裝置容量達3.04 GW、台電至113年累積完成340萬戶智慧電表布建。政府持續兼顧穩定供電及減碳減污,並加強短期風險電網韌性應變。
優化人才和勞工要素部分,至113年外國專業人才許可已達5.3萬人,外國特定專業人才許可約1.7萬人(含就業金卡1.2萬人),合計7萬人,較106年底外國人才專法施行前的3萬人,呈現倍數成長。110至113年推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協助逾80萬名青年就業;各式農業人力團運用計提供農業勞動力服務逾120萬人日;透過「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留用外國技術勞工,並持續加強本勞技術培訓,提升勞動力素質,滿足產業需求。
國發會今日召開第119次委員會議,會中請經濟部、國發會及勞動部就「產業投資五大要素優化政策112年度執行總成效」案進行報告。
相關部會執行「產業投資五大要素優化政策」迄今已累積相當成效,龔主委除肯定及感謝各執行部會的努力,也表示面對淨零轉型之發展趨勢,請各要素執行部會超前部署,持續精進產業投資環境,並協助產業深化國際鏈結與合作,以打造臺灣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關鍵角色,推升國家整體永續競爭力。
土地要素部分,經濟部為提供臺商回臺投資及企業投資等用地需求,積極協助企業排除產業用地取得障礙,108至112年推動工業區更新立體化發展方案已新增樓地板面積(容積獎勵部分)約13.9萬平方公尺,新增投資額約403.68億元;未來將完成與台糖公司合作開發產業園區,中埔、水上、新市、北高雄及褒忠等5處園區開發與招商。
供水要素部分,自106年至112年累計增加每日221萬噸水源,相當於全臺20%用水量;112年已達成每日增供23.85萬噸穩定供水目標,預計113年再增加每日15.6萬噸水源及80萬噸調度水量。為因應氣候變遷及降雨變化大之風險,經濟部將加速水庫加高、海淡廠及伏流水等水資源開發建設,提高供水能力及增加枯水期保險水源,並強化區域調度供水管網串接,確保供水穩定及備援能力。
供電要素部分,經濟部太陽光電併網量至112年底已累計完成12.42GW;離岸風電283座風力機,裝置容量達2.25 GW;智慧電表布建累計完成270.7萬戶。為實現2050淨零排放目標及能源轉型政策,政府將積極擴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並持續優化能源法規制度以建構更健全的發展環境,同時加速智慧電表布建,發展相關儲能設施,確保供電穩定。
優化人才和勞工要素部分,隨著世界各國對勞動力與人才競逐日益劇烈,政府將持續透過跨部會合作機制,鬆綁法令規定,並積極規劃推動相關措施,內外並進提升人才之質量,同時配合2050淨零排放目標,強化綠領人才的培育,開創新世代國際競爭力。
【持續優化產業投資五大要素】推升國家整體永續競爭力(113年3月)
⭐持續優化產業投資五大要素 推升國家整體永續競爭力⭐國發會龔明鑫主委指出,政府持續優化產業投資五大要素已累積相當成效,面對淨零轉型之發展趨勢,相關部會應超前部署,持續精進產業投資環境,深化產業與國際鏈結與合作,持續推升國家整體永續競爭力。
112年優化產業投資五大要素成果如下:











推動就業金卡從工作到生活全方位一條龍服務,至112年就業金卡累計核發8,962張;112學年STEM學生占全體學生比34.2%,為近10年新高

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外國人在臺從事中階技術工作,核准中階技術人力2萬2,732人
更多資訊請參考新聞稿

一、前言
為因應國內外經濟情勢快速變遷,以及新興與戰略性產業發展需要,行政院於110年12月7日核定「產業投資五大要素優化政策」(110年至113年),積極打造良好環境,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相關部會戮力推動下,迄今已累積相當成果,使我國近年雖面臨疫情衝擊、俄烏戰爭、百年大旱、大環境缺工缺料、通膨及營建物價上漲等風險,國內投資環境仍較過往優化且具競爭力,預期可滿足未來重點產業投資發展需求。
二、具體優化策略
(一) 土地要素
透過工業區立體化更新、媒合一條龍服務、合作開發新園區及清查全國空置產業用地等措施,建立客製化彈性供需機制,專案方式主動協助企業解決用地需求。
(二) 供水要素
以「開源」、「節流」、「調度」及「備援」4大策略,確保產業用水供應穩定安全、加速減漏及農業節水,同時建置區域支援調度幹管及產業園區供水管網,加強供水韌性及有效備援。
(三) 供電要素
透過「加強需求管理」、「確保穩定供電」及「強化系統韌性」3大策略,加強短期風險電網韌性應變、加速布建智慧電表、充分運用再生能源及結合儲能,兼顧穩定供電及減碳減污。
(四) 人才要素
推動「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方案(110年至113年)」,透過產、官、學、研合作機制,執行「培育本土數位人才」、「延攬國際關鍵人才」及「深化雙語能力及國際視野」3大策略,以人才驅動產業成長,讓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
(五) 勞工要素
結合跨部會及民間資源,推動「強化媒合就業,開發優質勞動力」、「精進人才培育,縮短學用落差」及「改善工作環境,適時調整法規」3項策略,以補實產業人力,提升重點產業勞工技能,打造省工、安全友善職場。
三、重要執行成果
(一) 土地要素
■ 工業區立體化更新(解決北部用地缺口):自108年至112年10月共審查通過42案,新增樓地板(容積獎勵部分)約15萬4,438.70平方公尺,新增投資491.9億元。
■ 媒合一條龍服務(市價媒合供需服務):透過單一窗口用地媒合服務,自107年至112年10月已協助媒合廠商190家、面積243.85公頃。
■ 合作開發新園區(新增產業用地供給):台糖公司合作開發產業園區,嘉義中埔、水上、臺南新市及北高雄園區,共釋出56.98公頃;另推動嘉義、屏東、橋頭、楠梓、中科2期、南科3期、竹科X基地及寶山2期等科學園區基礎建設暨創新研發能量挹注。
■ 清查全國空置產業用地(促進土地活化):107年度至111年度公告總面積251.29公頃,已累計活化面積248.44公頃、新增投資559億元,增加就業約5萬7,267人。
(二) 供水要素
■ 開發多元水源(維持供水穩定):開發水庫、人工湖、伏流水、再生及海淡水等水源,106年迄今累計增加每日197萬噸水源(相當於全臺18%用水量),百年大旱期間發揮顯著抗旱功效。
(三) 供電要素
■ 未來用電需求分析:112年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申請抑低容量,總申請戶數3,146戶、申請抑低容量為275萬瓩。
■ 新燃氣機組及天然氣接收站興建:通霄小型氣渦輪機組112年5月商轉、大潭電廠燃氣8號機於112年10月配合調度(裝置容量112.36萬瓩),並完成協和接收站天然氣貯槽區東移方案之模擬工作,降低對海域生態影響。
■ 提高太陽光電設置量:併網量達1,169萬瓩。
■ 提高離岸風電設置量:至112年11月5日已累計完成270座,總裝置容量約215.25萬瓩。
■ 強化系統韌性策略:至112年透過台電公司電力交易平臺,協助電網進行電力調節服務,參與輔助服務者計99件,總容量48.8萬瓩;另累計完成260.3萬戶低壓智慧電表布建。
(四) 人才要素
■ 培育本土數位人才:自110年5月起,由國發基金與企業共同出資,已有11校設立12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自111年起,聚焦在地產業脈動,已有16校建置17座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
■ 延攬國際關鍵人才:至112年10月,累計核發就業金卡8,535人次,成功延攬全球頂尖的專業人士。另截至112年9月,外國專業人員(含外國教師)有效聘僱許可達5萬6,092人次。
■ 深化雙語能力及國際視野:設立雙語標竿學校及專業領域雙語標竿學院,於110及111學年度核定補助4所重點培育學校、25校共41所重點培育學院。
(五) 勞工要素
■ 強化媒合就業,開發優質勞動力:推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截至112年9月,計協助16萬5,337名青年就業;落實《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截至112年9月,計推介14萬268名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
■ 精進人才培育,縮短學用落差:強化ICT及客製化職業訓練、發展職能基準認證職能導向課程及產業合作人才培育方案等,強化實務能力、促進學用合一。
■ 改善工作環境,適時調整法規:為營造省工勞動環境,成立12個機械代耕服務團,截至112年10月,累計服務面積逾2,811公頃;放寬營造業僱用移工法規,調整公共工程、民間工程之聘用門檻等規定,並於112年6月放寬一般營造業聘僱移工。
■ 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外國人在臺從事中階技術工作,111年4月30日至112年10月,計核准中階技術人力1萬7,967人。
四、結語
在全球淨零轉型趨勢下,為確保我國產業的競爭優勢,未來政府除將就水、電、地、人才與勞動力等要素持續研提精進作為,亦將協助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強化產業韌性與調適能力,以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動能。
【持續優化產業投資五大要素】強化產業韌性 帶動經濟成長(112年11月)



四年來,為因應地緣政治變化、供應鏈移轉等挑戰及國內新興與戰略性產業發展需要,政府持續優化產業投資五大要素,至今已累積相當成果。
💡土地
透過土地活化、立體化更新,帶動新增投資超過1,000億元,政府也與台糖公司合作開發嘉義中埔、水上、台南新市及高雄北高雄等產業園區,新增56.98公頃土地,橋頭及屏東科學園區也合計釋出超過26公頃土地,滿足產業所需用地。
💡供水
藉由開源、節流、調度、備援4大策略,強化供水韌性,自2017年迄今累計增加每日197萬噸水源,相當於全台18%用水量。不僅在百年大旱期間發揮顯著抗旱功效,更在疫情造成全球晶片荒時,穩住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生產,支撐世界經濟的發展。
💡供電
持續強化供電韌性,增加大型機組供電量,讓去(2022)年的備轉容量率低於6%的天數只有僅僅2天。政府也持續推動能源轉型,目前太陽光電的併網量達到1,169萬瓩,離岸風機已安裝完成270座,今年的綠電占比已經接近史上最高的10%,讓能源與產業持續朝淨零的道路邁進。
💡人才
政府積極延攬國際專業人才來台深耕,就業金卡已累積核發8,535人次,外國專業人員有效聘僱許可超過5.6萬人次。國發會也在今年成立國際人才服務及延攬中心,以一站式的服務,張開雙手歡迎全世界人才,讓台灣成為世界人才的匯聚中心。
💡勞工
透過跨部會人力供需合作平臺協助將近4.8萬人就業,並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外國人在台從事中階技術工作。另外也藉由投資青年就業方案協助超過16.5萬名青年就業,並促進中、高齡朋友就業達14萬人,有效提升勞動力供給,滿足產業勞工需求。
政府會做產業最堅實的後盾,國發會、經濟部、勞動部、教育部、內政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等部會將繼續合作努力,滿足土地、水、電、人才與勞工需求,讓台灣持續扮演全球經濟成長的關鍵力量。
URBANSCAPETW:院會議案【行政院】國發會「產業投資五大要素優化政策執行成效」報告(112年11月16日)
URBANSCAPETW:【行政院】排除產業投資障礙(解決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才、缺工)記者會(106年11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