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曾文水庫

 

曾文水庫旅遊網    https://www.wrasb.gov.tw/TSENGWEN/index.aspx

 

2023-10-29出席曾文水庫50週年慶及視察「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 陳揆:加速串聯水資源 提升南部供水韌性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29)日分別前往嘉義縣及臺南市出席「曾文五十 代代永續」曾文水庫50週年慶開幕式及視察「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院長表示,曾文水庫完工啟用50週年,在一代接一代優秀水利工程師的努力下,完善南臺灣的供水系統,尤其臺灣工程師以獨創的「象鼻鋼管工法」,完成防淤隧道,有效減少水庫淤積。此外,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目前進度超前,預計於明(2024)年6月底提前完工,屆時將串聯曾文、烏山頭與南化等水庫及高屏攔河堰,連結成美麗的珍珠串,不僅讓嘉義、臺南及高雄等地供水無虞,也讓臺灣水利工程更具韌性。

陳院長表示,今日是曾文水庫完工啟用50週年,曾文水庫以臺灣工程師獨創的「象鼻鋼管工法」,完成防淤隧道及防淤作業,有效減少水庫淤積,他要感謝臺灣水利工程師運用專業與巧思,仔細認真施作工程,為人民謀求最大的福祉,也確保臺灣供水韌性。院長提及,他於今(2023)年4月陪同蔡英文總統出席「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竣工典禮」,該隧道透過容量達20萬立方公尺的沖淤池,在放水時利用水力,清運相當於1.6萬輛卡車的污泥及砂石,且所清運的砂石可再回收利用,每年可創造3千多萬元的收入,與曾文水庫一樣,都是相當了不起的工程。

陳院長指出,今日視察的「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經濟部水利署已全力趕辦,目前進度超前,他要感謝所有工作同仁的辛勞付出,祝福該工程順利圓滿成功,於明年6月底提前完工,不僅讓嘉義、臺南及高雄等地供水無虞,也讓臺灣水利工程更具韌性。院長強調,工程的施工需要中央與地方密切配合,他要感謝臺南市黃偉哲市長率領市府同仁共同打拚,尤其在先前全臺水情吃緊期間,更積極與水利署研商解決用水問題,並努力開發再生水等水源,完善南臺灣水源調度及供應。

陳院長表示,面對極端氣候的衝擊,政府早在2017年即著手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盼能增加臺灣防洪抗旱的韌性。而今年1月他上任時,臺灣南部地區面臨嚴重旱象,政府也以「多找水」、「多省水」、「多調水」等策略,透過加強節水、強化區域調度等方式,度過缺水危機。此外,經濟部水利署正積極推動「珍珠串計畫」,透過南北跨區調度全臺水資源,目前北部、南部的珍珠串已經成形,中部珍珠串彰化地區已核定台水設計中,未來將持續進行,使臺灣連結成美麗的珍珠串,讓農業灌溉用水、民生與工業用水皆能相互支援,提升臺灣整體發展。

陳院長表示,除了聯通管工程外,政府也以「開源」、「節流」、「調度」、「備援」與「管理」等五大策略持續提升臺南的供水韌性,其中「科技造水」更是近年的推動重點。院長指出,臺灣企業逐步落實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精神,已走在世界先端,例如台積電即加入RE100聯盟(100% Renewable Energy),力求履行100%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且終期製程用水將全量使用再生水,同時也會妥善處理產製廢棄物,以實現「零廢製造中心」的目標。

陳院長憶及,他年輕時曾攀登能高越嶺道,在高山上可看到台電公司為紀念輸電工程所設立的光被八表紀念碑。院長強調,臺灣供水與供電能夠穩定,有賴水利署、台電與台水公司同仁,以及所有工程師願意投入相關水利、電力及土木工程,造福人民,臺灣有你們真好。

此行,陳院長先前往嘉義縣大埔鄉曾文水庫的大壩紀念碑,聽取經濟部水利署賴建信署長簡報「細說曾文五十」後,與行政院李孟諺秘書長、林子倫發言人、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李碧菁副執行長、經濟部曾文生次長、水利署賴署長、陳明文立委、臺南市黃偉哲市長、嘉義縣劉培東副縣長、台灣自來水公司李嘉榮董事長等貴賓共同喊出「曾文五十 生日快樂」,並一同切蛋糕祝賀。隨後,院長前往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工區視察,由賴署長簡報「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

水利署賴建信署長表示,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在執行初期面臨民眾許多疑慮,水利署除多次辦理說明會,凝聚民眾共識外,也協助推動在地產業,並加強交通維護措施與調整工法,降低施工期間對民眾生活與交通的衝擊,因此該工程能夠順利進行並超前進度,預計將較原計畫提早6個月完成。未來曾文南化聯通管完工後,曾文水庫可透過珍珠串計畫(曾文水庫-曾文南化聯通管-南化水庫-南化高屏聯通管-高屏堰),將水南送供給高雄地區;另高屏溪多餘水量也可透過此系統北送至烏山頭水庫蓄存,使曾文與南化水庫間雙向備援,調度備援能力達每日80萬噸,提升南部地區供水韌性。此外,該工程也預留木瓜園台地及東口堰2處地點後續規劃小水力發電,盼能達成創能及減碳。隨後,院長一行在賴署長的引導說明下,現地視察聯通管路工程的消能設施,了解消能豎井的構造、設置工法及可確保輸水安全的功能及效益。


2021-06-26嘉義縣極力爭取曾文水庫正名

曾文水庫蓄水區座落嘉義縣大埔鄉內,水庫建立40多年來,鄉民生活、工作均受影響,大埔鄉公所提請嘉義縣政府協助水庫正名為「大埔水庫」或「嘉義大埔水庫」,縣長翁章梁責成民政處立即轉請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協助,極力爭取水庫正名以彰民情。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回文指出,曾文水庫為跨區域水庫,集水區幅員廣闊,於興建之初擇定於曾文溪主流上遊築壩並核定名稱;該水庫兼具水力發電、供水、防洪及觀光等效益,已為國內、外知名水庫景點,且全台有多處名為「大埔」之地,更名恐無法達辨識度增加效果;考量曾文水庫名稱歷史淵源、知名度及河域條件,仍維持現有名稱,待凝聚各界共識後再行研議。

  翁章梁表示,曾文水庫位於曾文溪上游大埔溪上,水庫及壩體皆在大埔鄉境內,壩址位於大埔鄉西南部,集水區包括大埔鄉、番路鄉、阿里山鄉以及高雄市那瑪夏區部分,正名為大埔水庫並無不妥,將適時再向中央反應。




曾文水庫風景區 |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曾文水庫育樂有限公司    http://www.godapu.com/


曾文水庫 - 維基百科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臺南市】贏地創新育成基地

 

贏地創新育成基地    https://www.winwin.org.tw/

 

贏地創新育成基地 | Facebook

 

2023-10-25臺南市贏地創新育成基地新創團隊進駐率偏低,審計機關促請改善

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下稱經發局)為協助青年回鄉創業,推動贏地創新育成基地,提供創業輔導服務,經審計部臺南市審計處查核發現,該基地啟用1年僅有1家新創團隊進駐,未能達成透過異業交流等方式協助創業,經函請檢討改善,已提升新創團隊進駐比率,提供青年創業交流空間,共同推動新創產業之發展。

審計處指出,經發局為協助青年創業,帶動新創產業發展,與臺南市議會協議利用議會民治議事廳部分空間改造,推動設立贏地創新育成基地,自108年8月起辦理該基地建築物結構補強暨室內裝修工程,耗資6,185萬餘元,並於109年11月24日正式啟用,為新創團隊提供共享辦公室6間、會議討論室3處等空間及相關創業輔導服務,以協助外漂青年回鄉創業。

然而,審計處於110年11月查核發現,贏地創新育成基地啟用1年,僅有1家新創團隊進駐,新創團隊進駐率偏低,致預計透過贏地創新育成基地辦理培訓課程或交流會議等方式,促進異業交流、激盪創意及合作創業等計畫目標未能達成,審計處遂於111年1月函請經發局檢討改善。

審計處表示,經追蹤改善情形,經發局自111年1月至112年6月間辦理創新育成工作坊、跨領域媒合分享、課程活動等共計45場次,截至112年6月底止已積極輔導並新增28家新創團隊進駐贏地創新育成基地,提供青年創業空間,透過新創團隊交流互動、資源分享、異業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動新創產業之發展。



2023-05-26。贏地團隊小聚 迎來重量級人物


2023-05-13。贏地傳送門體驗日&創意市集再次登場 黃偉哲邀大小朋友體驗全息投影技術


2020-11-24。贏地創新育成基地開幕 打造科技創業新典範

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於新創產業紛紛投入大量資源,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支持下,臺南市政府攜手臺南市議會共同推動設立贏地創新育成基地,提供新創團隊6間獨立辦公室、共享空間、會議室、商務設備、直播室、休憩區等嶄新創業環境,融合歷史文化與創新科技,為創業青年打造完善的創業基地練功房,今(24)日在市長黃偉哲、議長郭信良、經濟部中企處何晉滄處長、南科管理局鄭秀絨副局長等貴賓見證下正式啟用,期盼共創新創產業新氣象。

黃偉哲市長說,在美國很多新的發想、新的構想都是年輕人在自家的後院或車庫產生的,經過彼此的激盪找出許多的解決方案,科技的進步也是從這裡開始的。溪北的創新育成中心從議會出發,感謝郭信良議長以及各位議員先進的支持,願意提供這麼棒的空間支持年輕人創業,這裡將來會有5G場域的建置,未來有非常好的發展,讓新營因為年輕人的進駐,帶來許多創意的構想,這也是我們「贏贏 WIN WIN」雙贏的政策。

郭信良議長說,臺南市議會這個地方,自從台南合併升格後,漸漸成為一個閒置空間,而贏地的落成提供讓溪北青年非常好的創業服務,並且只需負擔少許的費用,新創基地是很好的政策,議會將全力支持市政府於溪南再設立一個新創基地,協助青年創新創業。

贏地創新育成基地正積極招募時尚自主、食藥高質、5G領先、自駕漫遊、數位轉型、智慧綠能等六大領域新創團隊進駐,提供諮詢診斷、專家媒合、技術提升、市場行銷、管理營運、財務法律、公司成立與資金爭取等一站式創業育成輔導服務,開辦至今共開設相關課程及工作坊共85場次,輔導48組新創團隊,協助25家成立公司,帶領團隊參加創業展覽2場,辦理創業大型展1場,協助創新團隊創造約3.09億元商機,爭取創業投資資金共4,400萬元,帶動地方經濟效益9,292.3萬元。

經發局長陳凱凌說,贏地創新育成基地從109年10月19日開始試營運,展示包含臺灣恩悌悌(NTT)帶來「異地共演」與「全息投影」,經緯航太的服務型機器人,本市隱形冠軍及5G臺南隊展現出深厚的工業實力及未來趨勢等科技亮點,更邀請到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WS)分享企業數位轉型策略與趨勢以及國際新創STARTBOARD活動帶來的國際視野,並開設智慧農漁業、5G攜手智慧駕駛、金融科技等精彩課程,藉由國際大廠技術演出、本市龍頭企業展示及串聯外部資源導入,帶來「1+1+1」的資源整合,為贏地開幕暖身做好準備。

經發局進一步表示,贏地創新育成基地4層樓共計437坪,設置創意長廊為最佳的展示演繹場所,戶外露臺為放鬆休息的場域,及頂樓八角特色為開放交流區,擁有極佳視野與採光,贏地設有創業輔導全方位諮詢單一窗口服務,從辦公空間、開放交流到諮詢輔導提供一條龍服務,歡迎具有「先端技術」、「公司內部創業團隊」及「實驗場域應用研發」類別之公司申請進駐,期望新創團隊在贏地輔導之下,鏈結前瞻科技、特色產業及將創成果應用於本市各種場域,促進產業跨域合作。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https://dorts.tycg.gov.tw/

工程進度 > 軌道建設進度總覽

https://dorts.tycg.gov.tw/project/track-construction


URBANSCAPETW桃園捷運棕線

URBANSCAPETW桃園捷運綠線

URBANSCAPETW桃園捷運綠線延伸中壢

URBANSCAPETW【桃園市】捷運機場線


新北市2023-09-27三環六線幸福列車 新北營運32公里運量增7 六線齊發51公里 串接北北基桃共榮生活圈

 

2020-11-16北桃攜手合作串連捷運路網,加速實現北北桃一小時軌道生活圈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6)日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前往鶯歌區福德一路,視察捷運三鶯線(LB12)鶯桃福德站工區,了解目前工程進度及延伸線辦理情形。鄭市長表示,捷運三鶯線延伸八德段是新北與桃園重要的軌道建設,象徵兩市的密切合作,並由桃園市政府委託新北市政府代辦可行性研究,去(108)年11月13日可行性研究報告獲行政院核定,規劃設置2座車站,長度約3.9公里,路線起點自三鶯線鶯桃福德站(LB12)跨越國道2號後,於終點LB14站與捷運綠線G04站連接共構,目前正辦理綜合規劃作業,目標在明(110)年完成綜合規劃報告書;而目前三鶯主線工程已施作至鶯桃福德站(LB12),位於兩市交界地帶,進度約46.04%,有些微超前,預計於112年底完工,待未來順利接軌後,將串起桃園與新北兩地的軌道生活圈。
 
鄭市長指出,北桃之間的捷運接軌,除了三鶯線延伸八德段外,還包括捷運棕線與萬大中和樹林線銜接,目前皆推動順利,此外,桃園鐵路地下化也將增設鳳鳴車站,相信未來將會大幅改善此地區的交通環境。鄭市長也說,新北有「三環六線」,桃園則有「三心六線」,期盼透過捷運路網的陸續整合,加速實現北北桃一小時軌道生活圈的願景。
 
鄭市長指出,此地區的居民剛好位於桃園、新北交界,每日往返台北的交通需求大,盼加速完成捷運三鶯線延伸八德段,串連三峽、鶯歌到八德、大溪整體交通路網,縮短市民通勤往返時間,也同時打通北桃的交通瓶頸;待三鶯線延伸八德段完成綜合規劃報告後,將由桃園市政府負責取得路廊,進行生活圈規劃道路的開闢作業,捷運工程及機電系統則交由新北市政府辦理,並由新北市政府捷運局營運,透過兩市共同合作,帶給市民朋友最大的交通福利。
 
鄭市長也說,隨著鶯桃福德站(LB12)工程的施作,對周邊交通造成影響,目前規劃將福德一路177巷拓寬,作為鶯桃路及福德一路交通改善的替代道路,桃園市政府將會與新北市政府密切溝通。鄭市長也說,雖然在計畫的推動上,仍有些困難需要克服,但兩市的團隊將會持續溝通研商,期盼加速完成,共同為市民朋友提供更好的交通環境。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捷運三鶯主線共設置12站,路線全長14.29公里,目前工程進度約46.04%,預計於112年順利完工,未來捷運三鶯主線將延伸至八德段,會以最高標準要求工程進度及品質,而目前三鶯線延伸八德段正辦理綜合規劃,盼明(110)年由行政院完成核定。侯市長也說,北桃合作,不僅帶動兩個城市未來的發展,也代表兩市間的密切合作關係,期盼未來順利串連捷運路網,從捷運板南線一路銜接至桃園捷運綠線,同時帶動八德地區以及新北的發展,為市民朋友提供一條快速、安全、便捷的捷運路線。
 

今日包括立法委員蘇巧慧、吳琪銘、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市議員呂淑真、段樹文、蔡永芳、新北市議員林銘仁、林金結、洪佳君、蘇泓欽、江怡臻、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長陳文德、工務局長賴宇亭、交通局副局長王旭斌、新工處長曾清祥、八德區長邱瑞朝等、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長李政安、交通局長鍾鳴時、工務局副局長祝惠美等均一同出席視察。

 

2018-03-19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揭牌記者會鄭市長:三心六線,美好實現,打造「北北桃一小時軌道生活圈」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9)日上午在市府,出席「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揭牌記者會,鄭市長表示,市府於104年4月成立「捷運工程處」,為配合各項捷運工程的進度,於今(107)年3月15日改制為一級機關「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捷運計畫是綠色、人本、智慧運輸,也是城市交通轉型的關鍵,配合都市計畫,帶動都市成長、人口移動及產業投資,提升城市競爭力,增加市民幸福感。透過鐵路地下化及捷運路網,不僅完成桃園環狀捷運系統,更打造「北北桃一小時軌道生活圈」,逐步達到「三心六線,美好實現」。

鄭市長指出,過去桃園縣政府僅設軌道工程科,人員編制不足,因此捷運當時僅停留在計畫階段,升格後市府於104年4月1日成立「捷運工程處」,擴大編制,真正推動捷運工程計畫,讓每一條捷運一一定案、動工。而因去(106)年捷運綠線通過核定,要辦理各項準備工作,因此決定將「捷運工程處」提升為「捷運工程局」,初期編制105人,未來將配合捷運工程進度及人口成長速度,合理增加人員。

鄭市長說,新任捷運工程局局長陳文德,歷任經濟發展局副局長、交通局副局長、工務局副局長,30幾年來都在桃園服務,承載著市府的使命及市民的期待,相信捷運工程局能與中央、地方妥善溝通,讓建設計畫加速,並依法行政、完善廠商管理制度及各項採購工程。

鄭市長也提到,桃園的捷運願景是「三心六線,美好實現」,由三大都會區融合新桃園,分別是桃園、中壢、航空城等三大都會區,並以捷運串連各區;六線則為機場捷運、捷運綠線、綠線中壢延伸線、捷運棕線、三鶯線延伸八德段、綠線大溪延伸線。目前機場捷運正進行A21環北站至A23中壢車站的延伸線工程,並將於今(107)年辦理A23站及中壢車站鐵路地下化的開工典禮,期盼早日完成中壢車站交通樞紐。

鄭市長表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納入3大計畫,包括:第一、鐵路地下化,全長約17.95公里,經費964億元,新增通勤站5座,分別是新北鳳鳴、中路、永豐、中原、平鎮,目前已進行綜合規劃發包作業;市府已將A22、A23站橫渡線開挖並下降,準備工作都大致完成,也已編列相關經費,因捷運動力較強,未來中壢車站會呈現台鐵在上、捷運在下的模式,中壢新站將成為交通樞紐。

第二、配合桃園航空城計畫,興建機場第三航廈站。第三、捷運綠線及捷運綠線延伸至中壢火車站,捷運綠線橫跨大園、蘆竹、桃園、八德等區,長達27.8公里,共有27個車站,其中有11站高架站、10個地下站,經費982億元,沿線經過許多交通樞紐,包括:G07桃園站、G32與A11坑口站共構等,預計7、8年完工;青埔支線則為第二階段,配合航空城計畫完工。

鄭市長也說,捷運綠線延伸至中壢火車站,全長約7.8公里,經費351億元,共設置7個車站,沿線經過八德重劃區、霄裡、中山東路、環中東路、中壢。機場捷運、捷運綠線、捷運綠線延伸至中壢火車站將形成「口字型」大環狀捷運系統,未來,桃園車站與中壢車站都會是三鐵共構,成為兩大交通樞紐,這是桃園捷運的骨幹網絡,涵蓋160萬人口,約全桃園7成5的人口。

鄭市長提到,桃園的捷運計畫也有許多支線,包括:第一、捷運棕線,工程經費約195.59億元,連結桃園車站、龜山到新莊迴龍,全長約11.5公里,共設8個車站,國發會已審議可行性研究報告,將報行政院核定,預計今年辦理綜合規劃發包作業,請捷運工程局先行上網發包程序。第二、捷運三鶯線延伸八德段,長3.8公里,增加2站,經費約120億元,由桃園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合作,由桃園市政府取得路廊,新北市政府負責捷運工程,目前可行性報告正在交通部審查,捷運三鶯線也已進行工程發包,將包括八德、鶯歌、土城、三峽等區域的運量。

第三、大溪延伸線,自桃園捷運綠線G01(八德區建德路及興豐路口站)延伸至大溪埔頂,長約3.5公里,經費預估超過110億元,目前正進行最後的定線及可行性報告的核定;都發局也推動大溪埔頂營區活化,打造「大溪之心」計畫,改建埔頂營區成為新的轉運中心。

鄭市長提及,「亞洲.矽谷計畫」、「桃園航空城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桃園發展的三支箭,其中軌道建設是桃園城市、交通轉型的動能,每一條捷運計畫都在進度當中,總工程經費超過2,000億元,市府負擔約4成,約800億元,以8至15年為完成時間,每年負擔比例不會超過50億元,符合市府財政負擔,而沿線的開發亦可挹注市政收入,相信捷運計畫是非常值得投資,讓桃園更具競爭力。

鄭市長表示,預估軌道計畫完成後,桃園人口約成長至260萬,是桃園發展的新起點,請捷運工程局全力以赴,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地方溝通以及掌握工程嚴謹性,針對工程發包必須秉持嚴謹、客觀、公平、透明,選擇優質廠商,達到「三心六線,美好實現」的願景,將口字型轉變為目字型的捷運路網。另外,待第一階段「三心六線」完成後,第二階段就會開始啟動輕軌系統,包括桃林鐵路輕軌化、橘線輕軌等計畫,讓每個交通節點產生更大的轉運功能。

今日包括桃園市議會副議長李曉鐘、市議員林政賢、李光達、林俐玲、邱素芬、陳美梅、呂林小鳳、蔡永芳、張肇良、市府捷運工程局長陳文德、交通局長劉慶豐、法務局長周春櫻、資訊科技局長陳崗熒、研考會主委詹賀舜、人事處長張建智、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坤億、原民局副局長陳正雄、工務局副局長王旭斌、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副總工程司呂尚喜均出席記者會。 


三心六線 - 維基百科




北臺區域發展 合作議題宣言

 

112-04-23北臺8縣市首長共推區域發展 張市長鼓勵青年創意提案共促城市進步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23)日上午前往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出席「青年創議市集-北臺政策提案競賽入圍發表會暨合作議題宣言」。「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由北臺灣8個縣市共同參與,成立迄今已邁入第20年,今(112)年以「攜手新世代.開創新未來」為主題,舉辦青年提案競賽活動,43件參賽的作品中,共有13件入圍。張市長於綜合討論時,肯定青年的提案都非常有創意,希望參賽團隊能將提案付諸實行,成為創業的新機會。張市長指出,這些獲得認可的入圍團隊,可與臺灣8縣市政府進行雙向交流,研究提案是否切合各縣市的建設及需要,各縣市政府也可以試行,率先發揮實驗精神,對青年創新的提案進行研究與採納,提出建議與反饋,以鼓勵青年朋友發揮創意,讓城市更加進步。

張市長說明,桃園是六都中最年輕的城市,因此居住議題十分受到關注,市府近年提出社會住宅政策,今日入圍的團隊亦可從「加大財政投入」、「降低建造成本」、「加強政策支持」、「加強社區參與」等四大方向提出有關居住的相關建議,可提供市府相關單位參考;另一方面,他也鼓勵提出此方案的團隊,多加瞭解桃園社宅政策的特點,並且進一步深化,讓雙方有互動、討論的空間;此外,市府近日也正在努力拓展桃園觀光景點的行銷,鼓勵提出相關方案的團隊也與桃園的觀光政策結合並進一步延伸。

新北市為今年第20屆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主政縣市,新北市長侯友宜在致詞時表示,北臺灣有千萬人口,在經濟產業、軌道建設、教育文化及運動休閒等面向,都是共同的生活圈;如何讓北臺灣逾千萬人凝聚向心力及共識,並且大幅發展,跨區域的合作平臺就顯得非常重要。「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今年由新北市主辦,以「攜手新世代.開創新未來」為題,聚焦青年所關心的議題,盼能培養永續的下一代,並發展得更好。

侯市長說明,本年度「青年創議市集」共有9大提案議題,包括防災治安、文化教育、健康社福、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環境資源、休閒遊憩、原客新移、都市發展等,議題需設定與北臺8縣市有關或涉及北臺兩縣市,期待青年朋友由下而上、自主推動,提出自己的想法,達成「更便利、更安全、更乾淨、更繁榮」的目標;本次提案共有43件,並有13組青年團隊入圍,許多方案都非常務實且易於應用,能夠大幅提昇生活的方便性。

今日包括宜蘭縣長林姿妙、基隆市長謝國樑、新北市長侯友宜、臺北市長蔣萬安、新竹縣長楊文科、新竹市副市長蔡麗清、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桃園市府都發局長江南志、衛生局長劉宜亷、青年局長侯佳齡、社會局長陳寶民等均一同出席活動。


112-04-23北臺攜手青年開創未來 侯友宜:四大理念千萬人共好

【新北市訊】北臺8縣市攜手共創的「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今日在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舉辦「青年創議市集-北臺政策提案競賽入圍發表會暨合作議題宣言」,13組通過初審青年學子的創意提案將進行發表外,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與北臺所有縣市首長以四大核心理念共同宣示合作宣言,一起讓北臺好、千萬人共榮共好。

由北臺8縣市攜手共創的「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合作平台今年邁入第20年,新北市再次擔任主政縣市,北臺合作平台作為帶領全臺灣區域合作的先鋒,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跨行政疆界、跨領域、跨部門,共同推動北臺區域合作發展,提升臺灣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新北市長侯友宜說,北臺8縣市首長四大核心理念,以「更便利-跨國旅遊購物更方便」、「更安全-救護網建立讓國人更安全」、「更乾淨-流域治理讓環境更乾淨」、「更繁榮-產業投資讓經濟更繁榮」,攜手合作讓北臺變得更好。

為了促進北臺8縣市共榮共好、帶動北臺灣區域發展,今年度8縣市9大議題組共同提出合作提案計42件,今年度7大提案亮點分別為「路邊停車費共同繳費平臺」、「跨縣市合作推動整合停車賸餘車位即時資料」、「跨縣市幸福保衛站」、「北臺八縣市遊程伴手禮配送服務」、「跨區通報支援」、「特色產業招商合作」、「北臺跨流域污染治理合作計畫」,是今年度8縣市區域合作的重點策略,後續合作細節及執行方式將由8縣市持續共同討論推動。

除了8縣市提出合作議題外,合作主軸為「攜手新世代.開創新未來」,透過舉辦「青年創議市集-北臺政策提案競賽」活動,邀請全臺18歲至35歲的青年們一起「由下而上」讓青年朋友有機會為自己的未來及居住的城市發聲,經過初審後共有13組團隊入圍,預計於今年下旬角逐最終的金、銀、銅獎及優選,不僅能獲得最高10萬元獎金,提案政策構想也有機會供政府部門採用,真正實行公共政策的公民參與。

入圍團隊包括「台式工藝美學復興團隊、神鵰俠侶、都市都是人、我感覺不太隊、╰梅鹿×勇×青黏╯、DAP、晚餐要吃什麼、SOULUTION靈魂解方、藝路同行、社創行動實驗吧、北臺超人、Double Pump女子籃球誌、Vego」,提案主題有心理輔導、長照及兒少福利、社會住宅、閒置場域整合活化、地方創生、跨域防救災、寵物協尋、女力運動計畫、蔬食及傳統工藝推廣等。

新北城鄉局表示,「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由一群人手拉手相互扶持走了20年,下一個20年,更希望與所有市民的心緊密結合,在後疫情時代能兼具永續性與包容性,期待新世代的參與,透過跨世代合作來開創新作為,在開啟新階段城市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同時,北臺會承接上一代的努力與心願,作為下一代勇敢追夢的後盾。



北臺共榮,領航臺灣

 

URBANSCAPETW: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


新竹市2023-09-12北臺產業論壇盛大登場! 8縣市共擘產業新藍圖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912 13:42:56) 擴大產業供需鏈、提升縣市互助發展!今(12)日新竹市、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及宜蘭縣,北臺8縣市代表齊聚新北市,共同出席「北臺共榮 領航臺灣」產業論壇,會中各縣市進行產業交流與國際商洽,加深北臺區域經濟整合,共同探討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課題,盼中央支持及促進區域經濟整合,充分發揮產業優勢,打造區域共榮共好願景。

新竹市政府秘書長張治祥出席表示,「北臺共榮.領航臺灣」以「產業論壇」、「招商媒合」、「採購商洽會」為活動三大主軸,由8縣市代表進行圓桌會議,共同探討智慧製造和數位轉型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供企業橫向交流管道,並引領其掌握市場趨勢,擴大國際市場佈局。


桃園市2023-09-12北台8縣市攜手交流產業與招商議題 蘇副市長:招商應兼顧生活、環境與交通品質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12)日上午前往新北市,出席北台共榮領航台灣(產業論壇X招商媒合X採購商洽)活動。蘇副市長表示,2006年他擔任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時,桃園的工業產值約2.1兆元,去(111)年桃園的工業產值已達約3兆元,增加近1兆元的產值,換取產值所犧牲的環境成本則有進有退。以水資源而言,17年前工業用水量2.6億噸,因為具有效率的做法,至去年僅使用2億噸,而工業產值也會帶來國內的人口移轉,17年前桃園人口約180多萬人,今(112)年已達230萬人,這些數字都代表著重要的意義。蘇副市長強調,地方政府看待工業區開發或土地取得,思維不能僅是提供土地、鼓勵更多企業開發的單一面向,在招商過程中也須同時調和生活品質,一方面鼓勵更多企業投資,創造相對收入高的就業環境,另一方面空氣、水電、交通品質也是稀缺資源,更需要地方政府的調配。

蘇副市長談到,17年前觀音、新屋常被視為桃園的偏鄉,但現在兩個行政區總計人口數達15萬人,甚至高於新北市好幾個行政區,原因就是生活品質和交通的變化。近期桃園市政府所推動的是如何透過好的策略,讓企業在合理投資範圍內,並於對的地方投資,而輔助市府參考的工具就是跨局處整合,比如衛生局推動「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計畫」,除了期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也在推動過程中發展潛在策略,包括鼓勵重要工業區的從業人員進行肺癌篩檢,以及具有特殊勞動條件情形的族群進行篩檢,一方面建立健康資料庫,同時也建立勞動人權及環境的資料庫,可作為未來相關招商投資產業類別的布局參考。因此,在考量招商企業標的時,希望推動過程中能兼顧環境品質及交通品質。

有關如何發揮區域合作產業鏈的問題,蘇副市長表示,近期推動的基北北桃1200通勤月票、桃竹竹苗1200通勤月票,讓一日生活圈不會太遠,在交通動脈打通後,通勤的就業動脈也會打通,產業就有無限的可能。桃園目前的策略是2條動脈、1條靜脈,其中動脈是針對ICT產業,桃園最大的量能是PCB產業,產業產值約占全球28.8%、占台灣逾8成,因此PCB相關產業鏈是桃園資通訊科技的第一條動脈;第二條動脈是因為桃園具備航空城的優勢,有約2,100家物流產業,包括水運、空運、陸運、倉儲等,創造超過1,700多億元營業額,善用海空港及交通優勢,桃園盼創造第二條動脈。

蘇副市長指出,在桃園3兆元的工業產值中,不可諱言也產生大量事業廢棄物,每年事業廢棄物產生量多達205萬噸,若直接處理對台灣環境有極大負擔,因此桃園有約90%的廢棄物進入循環經濟再利用的資源回收體系,也就是說A企業的廢棄物是B企業的原料,這塊需要大量的技術成本,未來桃園希望將剩餘10%的處理再進化,雖然看似是環境處理的課題,但某種程度也是新的產業與機會,這就是未來桃園要發展的靜脈。

今日包括桃園市政府經發局副局長黃穗鵬、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經發局長何怡明、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產業發展局長陳俊安、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產業發展處長林鼎超、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產業發展處長陳偉志、新竹市政府秘書長張治祥、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洪明仕、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工商發展處副處長吳俊賢、宜蘭縣副縣長林茂盛、工商旅遊處長李東儒、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皆一同出席。


新北市2023-10-06北臺產業艦隊領航!新北首屆招商共識營 攜手8縣市開創新契機

【新北市訊】北臺產業艦隊正式集結,壯大招商實力領航台灣!其中,雙北過往無論是獲頒108至110年財政部招商王、或是北台八縣市為全台招商名列前茅,均屢創佳績。今(112)起「北臺共榮,領航臺灣」系列活動,盼北台8縣市積極跨域合作,共創友善投資環境,促進北臺區域共好。

經發局長何怡明表示,北臺縣市的招商成績亮眼,各地方政府積極招商,以經發或產發主管單位作為單一服務窗口,以跨單位協商解決投資問題,讓企業落地「合法興利」;而各縣市優勢各異及競合之間,亟須全面合作共創招商優勢。為強化北臺區域間的實質合作,本次由新北市發起「北臺共榮,領航臺灣」系列活動,並於9月13日舉辦「招商經驗推動共識營」,集結北臺各縣市招商單位、工策會及非招商單位等不同領域招商主力菁英,除了交流招商經驗外,也針對面對共通課題深入探討,展現北臺8縣市團結共榮的決心。

經發局此次特別邀請投資台灣事務所陳明珠營運長,分享中央招商經驗,講解近年中美貿易戰情況下的招商歷程,以及台商回台投資流程及成果,並由何怡明局長接力課程進入實戰演練,不僅分享自身從中央至地方豐富的招商經驗,更帶領學員分組互動及討論各組課題。

經發局補充,北臺8縣市面積約占全國的1/4,但人口數多達全國總人口的半數,深具國內產業重要地位,工業銷售額達全臺製造業的56.4%,服務業營利事業銷售額亦占全國72.3%,顯見北臺產業匯聚的能量。北臺八縣市也因地理位置及政策方針等因素而各具產業特色,如宜蘭縣觀光產業、基隆市智慧機械產業、臺北市生技產業、新北市ICT產業、桃園市航空產業、新竹市精密機械產業、新竹縣AI產業及苗栗縣粉末冶金產業,均為具有國際競爭力之亮點產業。。

為有效解決企業投資五缺障礙中的缺地問題,北台八縣市集結整隊以經濟發展或產業發展局處為核心,結合各局處及工策會成立招商服務窗口,並利用媒合平台協助廠商覓址,近期更致力開發新型態智慧園區加速供給,如宜蘭縣一結工業區、基隆市北五堵科學園區、臺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新北市新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及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桃園市桃園航空城產業專用區、新竹縣AI智慧園區及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新竹市X園區、苗栗縣苗栗太空科學園區等。這一次教育訓練充分腦力激盪研議政策概念,例如如何依循產業創新條例開發園區對於閒置土地強制拍賣之精神,以新訂法制或鼓勵誘因方式,促使閒置土地加速釋出利用之各項做法;或是透過公私合作及委託作業,協助民間開發加速招商利用。

在共識營中,各縣市招商人員也分享印象深刻的招商甘苦談,尤以過程中協助廠商投資評估及排除投資障礙,招商人員需要與時俱進的專業能力與鍥而不捨的熱誠,才能每日與廠商攜手承受投資成本壓力與時間賽跑,並克服不同的挑戰!所以,各縣市招商人員總是呈現出不一樣的公務特質-忍辱負重、苦商所苦、比廠商更像公司內部人員般地積極解決問題!尤其招商引資真正目標除了帶動地區經濟繁榮及創造就業機會外,更是對於產業轉型升級做出最直接實質貢獻。

何怡明局長補充,招商必須兼具專業及熱誠,建立個人品牌,擁有廣闊且暢通的聯繫網絡是重要關鍵,藉由專業公協會、法人及顧問團隊的網絡建立,在面對問題時才能即時找到對的人,協助企業突破投資困境,達成各型態產業招商的艱鉅任務。

經發局強調,新北市未來將持續以最暖心的服務與熱忱打造宜居宜商的環境,同時藉由8縣市強強聯手,組成北臺產業艦隊交換招商經驗及資源整合,從建立北台八縣市「公公合作」出發,進而達成後續公私合作、私私合作之目標,促進區域發展,實踐北臺共榮,領航臺灣!


北臺共榮 領航臺灣 | ACCUPASS 活動通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308090632303239258520

由新北市政府主辦,《今周刊》所承辦『北臺共榮 ‧ 領航臺灣』,期待透過媒體的力量與所有關心招商和採購的企業菁英,在面對新世代的挑戰中,共同攜手在變局中拓展新局,以促進產業界與政府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一起探討智慧製造和數位轉型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臺

 

112-02-11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台成立 張市長:打造千萬人共同生活圈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1)日傍晚前往新北市,出席「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臺會議暨記者會」,會後共同施放天燈期許城市共好。張市長表示,桃園市民視基北北桃為生活圈感受很深,然而過去政府服務不及市民需求,因此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啟動「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臺」,針對包括1280通勤月票在內,涵蓋交通、社福、文化觀光等多項議題進行檢視、討論,相當期待未來北北基桃同美國紐約、法國巴黎般,作為一座大城市,打造千萬人的共同生活圈,進而成為台灣其它城市的標竿。

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臺作為跨縣市平臺,影響基隆市民生活大小事,本次會議在交通、社福關懷及文化方面均有深刻的討論,相當興奮及期待透過4縣市相互合作、緊密交流,發揮彼此城市的力量,大幅提升市民工作品質,也讓民眾生活變得更好。

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臺會議討論觸及交通、社福及文化議題,皆是4市未來共同合作及努力的方向,尤其交通是人民最關切的事情,因此特別針對基北北桃公共運輸發展平台進行溝通,且過往雙北地區有1280通勤月票的經驗,希望未來政策擴大至基隆市、桃園市,鼓勵居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輕通勤民眾的負擔,更達成舒緩交通壅塞、降低事故發生的目標,以朝向低碳環保、城市永續發展;後續將交由各局處研擬方案,並進一步與中央溝通。此外,關於社福方面,各市將強化托嬰制度,強化輔導機制,全面提升托育政策的質與量,提升整體生活圈的競爭力。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臺在今日正式成立,各市不分你我、地域,以資源共享、城市共好為目標,讓市民安居樂業,創造市民幸福感及安全感。會議中,4個縣市透過社會福利、交通運輸及文化進行串接,以「優社福、好好行、藝起來」為主軸開啟討論,例如公共托育合作機制、串聯博物館家族及成立基北北桃公共運輸發展平台,各市均相當有共識,未來得以快速反映民眾的需求,共享千萬人的國際大城市。此外,侯市長也期許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桃園市共同努力,帶動台灣共好。

今日包括新北市長侯友宜、台北市長蔣萬安、基隆市長謝國樑及市府團隊等均一同出席活動。


桃園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綜合規劃業務


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臺

一、成立目的

為促進四市整體發展,於互利合作之基礎上推動各項重大發展計畫及跨區建設,期透過四方經驗交流與資源分享,共同攜手創造最大效益,並提供市民優質生活環境。

二、實施方式

(一)本平臺分設市長層級會議、副市長層級會議及「交通組」、「災防組」、「教育文化組」、「產業民生組」、「都會發展組」、「衛生社福組」、「環境資源組」及「觀光文創組」等8個議題小組。

(二)每年召開一次市長層級會議、半年召開一次副市長層級會議、每季至少召開一次各議題小組會議,各議題小組針對各該議題實際需要召開小組會議,進行聯繫、協商與溝通,如有需協調確認事項,應提報副市長層級會議討論,並於市長層級會議時,彙整提出推動成果。

(三)目前合作案件總計88項,其中21項已完成,另67項依預定進度辦理中(112.7.27第1次副市長層級會議統計資料)。

三、112年度起歷次會議紀錄

(三)各議題小組會議紀錄

院會議案【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世界客家博覽會及客家政策推動成效」報告(112年10月19日)



世界客家博覽會及客家政策推動成效 (院會議案)


世界客家博覽會及客家政策推動成效良好 陳揆:政府8年編301億 持續推動客語復振、文藝復興、客庄經濟發展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19)日於行政院會聽取客家委員會「世界客家博覽會及客家政策推動成效」報告後表示,世界客家博覽會於66天展期,締造1,100萬參觀人次,帶來超過200億元的經濟效益,向世界展現客家魅力及臺灣在疫後復甦的韌性與實力。另外,為扶植客家文化發展,行政院已從法規、制度、預算到政策,逐步規劃和落實,其中近8年來(106-113年)政府所編列的客委會預算已累計達301億元,較98至105年的226億元,增加75億元。院長期勉各部會持續營造臺灣族群友善的社會環境,讓客家文化、經濟更加蓬勃發展。


陳院長表示,舉辦「世界客家博覽會」是蔡英文總統參加「108年全國客家會議暨客家貢獻獎頒獎典禮」時的承諾,藉由展示客家移民在全球開枝散葉的故事和臺灣在地客家的多元特色,奠定臺灣在國際客家文化創新、交流與研究的樞紐地位。


陳院長指出,世界客家博覽會在籌備期間,全球遭遇COVID-19疫情的嚴峻挑戰,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人民齊心的防疫之下,各項工作仍如期進行,並在疫後短時間內順利開展。在66天展覽期間,共締造1,100萬參觀人次,帶來超過200億元的經濟效益,他要特別感謝客委會、桃園市長張善政、鄭文燦前市長和執行團隊接力完成任務,向世界展現客家魅力,也顯示臺灣在疫後復甦的韌性與實力。


陳院長表示,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相當重視客家發展,行政院從法規、制度、預算到政策,逐步規劃和落實,已累積許多成果,例如105年行政院建置「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治理平臺」,109年正式擴及六堆和台九線為「客庄369治理平臺」,結合跨部會資源,整備環境、發展經濟並厚植人文底蘊與風貌。另外,107年修訂「客家基本法」,正式將客語列為國家語言之一,促進客語友善環境的建立;110年行政院核定「國家客家發展計畫」,由18個部會和地方政府組成客家政策國家隊,共同推動各項客家事務。


陳院長指出,近8年來(106-113年)政府編列的客委會預算已累計達301億元,比起98至105年的226億元,增加75億元,希望在經費的挹注下,共同努力使客家政策推廣更加順暢,也請客委會持續推動客家語言復振、文藝復興和客庄經濟發展,並期勉各部會應具備族群敏感度,落實在政策制定和推動上,以營造臺灣族群友善的社會環境,讓客家文化及經濟更加蓬勃發展。


客委會 新聞稿PDF

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

北台推動地方創生合作方案建議報告(2018)

 

地方創生建議報告 

台灣經濟研究院    2018 年 3 月 12 日

壹、當前我國地方政府治理運作的困境

我國自民國 39 年以來,施行地方自治已近七十年,期間歷經威權統治、民主轉型、民主鞏固以及政黨輪替等等的發展階段,而諸如《地方制度法》等等的法制規範,也不斷地調適、演進當中。期間不論是各類地方自治法規的變革、數件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的作成,以及地方選舉所形成的「民主深化」等等的因素,這都使台灣的地方自治逐步地邁向正軌。 

然而,在選舉政治的運作下,原來所期許的「正軌」似乎偏離了,地方政治菁英(縣市長、縣市議員)主導了政治議程,難以反映基層民眾的政策訴求;而且難以回應大環境經濟結構的變遷。此外,我國長久以來,遲未進行全盤性的行政區劃,不論是縣市,還是鄉鎮市,其規模都不大;在此一情勢下,直轄市、縣市 自治體之間、鄉鎮市區之間,其互動治理的行政成本非常高,不利於區域的整體規劃與資源統合。

此外,每個人居住在一個地方,都有他個人對於這個地方的理解,進而形成 對於居住地區的期待與盼望。正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景」(vision), 因而在一個特定的區域,總是存在著願景的衝突。不同的行為者、位處不同的時空,在不同的政策位置,自然會基於不同的「政策視框」(policy framework),來界定各個地區重大議題,進而提出不同的政策替選方案。而且,「一樣米養百樣 人」,即便生活在同一個地區的地方居民,對於地方未來的企盼也不會一樣。地方的企業或資本家,對於地方的未來,自然會採取「經濟發展」的觀點,概以「經濟」、「效率」、「資源極大化」等等的基底價值,來看待這個地方的未來。 

如果從「地方文史工作者」的角度來看,自然會以「地方歷史」、「地方文化」 與「地方價值」來看待,希望以歷史發展為軸線,從「過去」連結到「現在」, 並銜接到可期的「未來」,所以地方文史工作者對於這個地方的願景視框,自然會不同於地方資本家。此外,就「環保人士」而言,自然會對「環境開發」的觀點,大加抨擊,並以「生態」、「永續」等等的理念,來述說對於這個地方的未來想像。

最後,在全球、國家、地方經濟結構變遷與轉型之下,搭配各個地方的人口結構特質,進而衍生出不同型態的「地方治理課題」。例如在產業經濟面有「地方產業轉型」、「產業衰敗」、「地方主要產業夕陽化」、「地方汙染產業退出」等; 又或如在社會結構面有「地方人口老化」、「學齡兒童隔代教養」、「地方少子化」 以及「失業率」等問題;在環境面,有諸如區域交通、環境生態維持、都市更新、建物活化再利用、老屋重建、退燒沒落商店街再生復興等等的政策課題。 

以上問題已陸續成為我國各地方政府的施政核心,然而卻未能有效地予以應對與診治。本項建議報告書借鏡日本地方創生政策的推動經驗,就其如何界定問題,研提對策,撥付資源的實務做法進行說明,期能作為我國各級政府實務運行的參考。 

貳、日本地方創生政策實務

日本是台灣鄰近的大國,其中央到地方各類的政策實務、實例,有不少受到我國的政策參採或經驗借鏡。其中,自 2014 年起,由日本內閣府所主導推動的「地方創生」,亦受到我國行政院相關部會的重視。 

日本在 1992 年遭逢經濟泡沫化,土地及貨幣資產貶值、產業競爭力高度衰退;雖然在小泉純一郎在任內閣總理大臣期間,全國經濟略有改善,但與過往的經濟榮景仍有不小差距。而自 2007 年起,日本的人口由「正成長」,一舉轉為 「負成長」;而在中國、日本經濟競爭上,2009 年至 2010 年間產生「黃金交叉」, 中國超越了日本,而且在 2018 年,日本全國的整體 GDP 總額,僅約中國的五分之二(約 40%),而且呈現差距拉大的趨勢。 

而在人口減少、經濟前景不明的情勢下,三大都會區(「東京首都都會圈」、 「中部名古屋都會圈」、「關西大阪都會圈」等),這三個地方以外,人口逐漸外流,居民的平均年齡日漸老化、新生兒也逐年減少,這都造成地方經營、地方經濟、地方財政及永續發展很大的危機。也因此,安倍晉三內閣於 2014 年起大力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希望化解人口快速減少的衝擊,並使人口不要過度集中於東京,使偏鄉地區也能有發展的契機。以下就地方創生的源起及內涵做進一步的說明。 

一、日本人口反轉

日本的人口在 2007 年到 2008 年間達到高峰,從此人口總數急速反轉,預估在 2040 年期間,日本全國總人口將難以保住 1 億人的門檻。為此,安倍內閣為了打造「1 億人總活躍社會」,遂於 2014 年力推「地方創生」政策。 

二、少子高齡化嚴重而且人口高度集中於東京 

在少子高齡化持續嚴重的日本社會,鄉村地區人口持續萎縮及凋零,年輕的人口往大都市移動,因而造成「東京一極集中」、鄉村地區「無人町村」的情形。 所以日本推動地方創生就是要創造地方的生計與生命,讓年輕人有就業的機會而且願意留在地方打拚。尤其,前內閣總務大臣、岩手縣知事「增田寬也」撰寫「地方消滅」一書(2014,中公新書,現在還沒有中文版),他以現在日本 1718 個市町村的 20 歲到 40 歲的女性(有生育下一代能力的女人),去推估 2040 年的人口減少情形,他以此趨勢來預測,推估將會有 896 個市町村會消滅,此書出版,震撼東瀛,也使得日本各界重視。 

三、安倍內閣以地方創生政策因應 

 安倍晉三內閣於 2014 年組設「城鎮、人與工作創生本部」,設置「交付金」 制度,規劃受補助單位為地方公共團體,廣域地方公共團體為都道府縣、基礎自治體為市町村;另外也有針對企業工商團體設計的經費補助措施。除了地方創生本部外,尚有「總務省」在推動地方創生計畫,目前已有 175 件活用案例,主要運用在中樞都市圈中樞城市的形成、在條件不利的地域與自治體間的跨域合作等。 換言之,日本總務省相當於我國內政部,面對少子化問題,主要運用的政策工具是地方政府之間的「跨域合作」,而非地方自治體之間的「合併」。總的來說,地方創生就是要恢復人氣,讓人回流到地方。 

四、主要方案作法 

(一)政策方案提出:由「都道府縣市町村」及當地企業提出地方創生計畫,由內閣地方創生總部審議計畫合理性,並依計畫內容給予補助。成果的內容是要創造青年人的「就業機會」與「增加人口」,所以政策審核的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中文譯名為「關鍵績效指標」)大多都是創造多少個「就業機會數」(職缺數),與增加多少的「新生人口」,或是從都市地區吸引多少「青年」或「壯年」人口回鄉或遷居到所屬的市町村。

(二)地方創生主要政策訴求:為了化解過度的「東京一極集中」,遂推動「首都功能移轉」,諸如目前已計畫將「文部科學省」(在我國稱之為教育部)所轄 「文化廳」由東京遷往京都;未來「統計局」、「專利局」等單位也將會移出「首都圈」(東京),以創造其他地方的就業機會,並紓解東京過度飽和的壓力。 

(三)限制東京地區大學生人數:管制東京地區大學生的人數(不得增加招生人數、 限制在東京地區的大學設置分部、不增加系所等等措施),使日本全國各地的青年學子就讀鄉村地區或是自己城鎮的地區大學或學院。 

(四) 以內閣及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作為政策推動的機構:安倍晉三內閣將城鎮 復興、人力回流及創造工作機會予以緊密連結,期望以市町村為單位,結合在地企業或工商團體,並針對地方特性研提創生產業,來創造就業機會,讓 在大都市工作子弟可以回到家鄉安身立命。所以,日本內閣設置「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以情報、人材與財政等等的政策措施來支援地方。 

(五)地方創生財政支援措施:在財政支援措施方面設有地方創生推進「交付金」, 以 2017 年給予北海道的地方創生交付金為例,全北海道合計 18 件,補助金額為 5481 萬日元。和歌山縣合計 6 件 2214 萬日元,平均每件為 300 多 萬日元,多則七、八百萬日元,少則數十萬皆有日元。審議交付金的評定委員來自企業團體、大學教授(如文化學、福祉學、農業學、園藝學、經濟學)、NPO 代表等等。 

(六)補助後的評估檢討:補助後的評估設有 KPI 指標,檢討這個方案創造出多少經濟效果?由外地吸引多少觀光人數?遷入該市町村多少住民?產生多少就業機會?增加多少新生兒。這些都是具體指標項目,並非抽象憑據。而且 地方創生交付金的「評定委員」,除評定是否發放交付金外,尚且會評估該申請案是否具有「未來性」與「自立性」;也就是說,若補助 5 年後,這個計畫仍會仰賴補助,無法自立、難有未來,則將難以獲得交付金的支援。

(七)地方創生失敗案例的後續檢討:2018 年 2 月 7 日與 2 月 8 日,我國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有邀請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兩位研究員到該會演講。會議進行本會研究團隊成員有向生駒公洋研究員請教,因為多數的地方創生源自於政府給的稅金,地方自治体所申請創生補助,推動一段時間推動後,如果經檢討為失敗,例如無法創造營收、工作機會或定居人口等,則是否會懲罰地方自治体,或要求退還相當的補助金。生駒公洋研究員回答,不會。 因為一開始,地方創生事務局,對於各該補助方案,就會嚴格的檢視各該提案的合理性;而推動期間也會進行檢視各該案件推動的過程。其中有特別提到,到目前為主,並無追回補助金或事後懲罰的機制。 

五、目前推動的實際案例(列舉):在日本內閣府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的網頁上, 該網站上有定期整理最新的地方創生案例,其名為《地方創生事例集》該頁網頁網址為:( https://www.kantei.go.jp/jp/singi/sousei/ )。以下列舉三項政策事例,並進行簡介說明。(一)北海道東川町,該艇因為地處北國, 故擬基於自身條件完善與行銷,有效吸引冬季活動(滑雪)的旅客,該案主要的作法為該地的通路行銷與舉辦滑雪板國際大會等活動,其政策目標為 外國的住宿旅客由平成 27 年 1.3 萬人,成長為平成 28 年 1.4 萬人;滑雪 場利用人數由平成 27 年的 500 人,成長為平成 28 年的 1200 人。(二)栃木縣那須烏山市,該市擬強化其「伴手禮」(土特產)如起司蛋糕、酒粕以及農 林資源(如體驗型觀光商品的開發,如當地產品生產過程的體驗等),該自 治体期待這個整合性計畫,可以創造出穩定的工作職缺,並且讓下一代子女願意留在那須烏山市成家與立業,這個計畫在僱用職缺的創造,在平成 25 年到 27 年預計要創造 123 個職缺,實際推動後,共創造 137 個職缺,達 成率為 137%。(三)岐阜縣東白川村,該村為林業與木材業為主的地方,擬 構築木工產業的訂製、販售系統,以增加該村村民的所得;就目前的實績來說,年度的木材出貨量已成長 48%,每人的平均生產額也在逐年上升當中, 有助於當地就業職缺的創造。以上僅是簡單的列舉,尚有更多的案例在該 網站上,建議有興趣者進入所附網址閱覽,但全為日文網頁的資料介紹,目前沒有中文的介紹。 

 參、總務省(相當於我國內政部)關於地方創生的政策 

 日本除了內閣府及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外,其他的省廳也有類似地方創生的相關政策。例如總務省(相當於我國的內政部)。 

一、主要政策的內容如下:

(一)引導圈內全體地區經濟成長:1.產業界、學術界、金融界、政府與民間共同策劃經濟戰略,為國家成長戰略體制進行整備;2.形成產業群聚、實現創新都市、引導新產業形成、育成地區的中堅企(產)業;3.活用地方資源(開發及活用地域資源的商品及服務、販賣通路的開拓、專家的介紹與派遣、對「六次產業 化」的設備投資(農山漁村產業的六級產業化,農業生產業一級 x 農業加工業二級 x 農業直銷業三級)設備投資的支援;4.施行戰略觀光政策(觀光計畫的規劃整合、觀光景點的推廣、大型觀光活動的舉辦及外國遊客的吸引等)。 

 (二)強化高端的都市機能:1. 提供先進的醫療服務(如先進醫療設施、婦女高風險生產的照護、強化急重症的緊急醫療服務);2. 都市圈中心據點的整備以及構築廣域交通網;3. 高等教育及研究園區的環境整備;4. 其他強化都市圈機能的政策。 

(三)都市圈生活關連機能服務的向上:1. 生活機能服務(如地域醫療、高齡者與殘障者的介護、兒童福祉、家庭暴力防治、教育、文化、運動、土地利用、 地域振興、招商、災害對策、環境保護);2. 強化連結及網絡的政策分野(如地域交通、ICT 基礎設施的整備、道路交通設施的整備與維持、食品生產者與消費者 的連結、地域外住民的遷入,以及其他強化連結的措施等);3. 都市圈區域內管 理能力的強化(如人才育成、行政人才及民間人才的確保、都市圈區域內公務員的交流,以及其他強化管理能力的措施等)。 

二、主要適用的場域 

 在總務省的制度與規劃,主要設計使用的場域,分別為「地方圈」與「三大都市圈」(東京都會區、大阪都會區與名古屋都會區)。分述如下: 

地方圈:1. 對於地方中樞據點的都市(二十萬人以上;如中核市)給予擔當的任務並配予相當財政措施;2. 人口五萬人以上且日夜間人口比例一以上 (日間人口除以夜間人口的比值在 1 以上)的市為中心區域;3. 距離地方中樞據點有相當的距離(如「條件不利」的偏鄉地域),在市町村廣域連攜困 難的場合,根據都道府縣來補充也是其中的選項(尤其針對高專門性業務與 基本設施維持的連攜)。

三大都市圈:在這三大都會圈,同規模、能力的都市之間,水平相互補充各自的不足之處,並促進互負義務的責任分擔(尤其針對公共設施與介護保險設施)。

三、連攜中樞都市圈的形成手續 

(一)連攜中樞都市宣言地公開發表(描繪這個地區未來發展的圖像);(二) 連攜協約的締結;(三)都市圈願景的策定。 

四、連攜中樞都市圈的意義 

尤其在「少子高齡化」的年代,日本地方自治體系的運作面對不同以外的挑戰,為避免偏鄉「過疏化」持續惡化,並打造一個有活力的地方經濟社會, 故擬透過連攜中樞城市圈的制度,形成區域據點,並與周邊自治體形成「共生地方體系」。以上為日本總務省的「地方創生」方案。 

日本目前正在推行的「地方創生」政策,推動單位設於日本首相的「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主要針對日本面臨的少子高齡化問題,以及人口高度集中於東京,造成「東京一極集中」,但偏鄉地區人口稀少且持續外流。所以,日本內閣府與總務省,就是要強化各個地方的在地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漸少政府施政成本,讓年輕的人口選擇留在自己家鄉工作與安身立命。故而推動上述政策內容。 

肆、目前台灣以「地方創生」為名的文獻與政策實例 

一、翻譯文獻部分 

我國使用「地方創生」這個政策名詞,主要就是源於日本,而且約在 2016 年之後,才陸續受到台灣各界的認識與重視。所以主要的繁體中文文獻為翻譯日文的書籍。相關文獻分述如下: 

 (一)「木下齊」所著《地方創生:借鏡日本地方再造最前線,讓賺錢的街道 來改變地方》,該書作者為實務人士,過去曾主持多項地方創生事業(案件),並 依其實務理念,撰擬十項地方創生的指導原則(或稱「鐵則」)。其主張的十項原 則如下:1. 不要追求大計畫,可從小處開始著手,從小規模逐漸擴大;2. 不要過度依賴政府的補助金,重點在於創造利潤,這樣計畫才能持續;3. 人數並不用太多,二至三個人就可以成事,有堅定共同出力的夥伴才是關鍵;4. 不需要地方上人士的全數同意,全部同意並不會產生行動,堅定的夥伴才能有效執行;5. 先創造穩定利潤再設法擴大規模;6. 設法控制成本、營造收入;7. 資本源自地方資金, 使利潤於在地加乘;8. 設定撤退標準,使資源留在有效益的地方;9. 初期建議不 要聘用正職員工先以兼職員工來運行;10. 要有明確的報酬分配規則。

(二)《好設計讓地方重燃元氣》,這本書由日本 PIE BOOKS 編輯部所撰寫,這本書主要是由「設計」、「產品包裝」乃至於「行銷」或企劃的方法、手段,透過祭典活動、工藝產品的再包裝、文宣海報的設計、地方溝通與行銷管道的串聯整合,以激發出在地特色提案,進而形成產品或活動,以吸引外地人的關注。 

二、政府報告部分 

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於 2017 年 4 月曾完成一份《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規劃作業指引》的報告書,頁數為 98 頁,執行的受託單位為「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及相關的協會及公司團體共同完成這份計畫書。該報告書主張「地方創生」應該是藉由地方自發性的思考,也就是透過設計的方法,結合在地的「地、產、人」, 建構在地永續經營的團隊,以促使在地產業發展、提升地方文化、展現地方美學等。而這份報告書,第一部分設計「標準作業流程」(SOP),以利後續推動的地方創生方案有依循的基礎;第二部分回顧地方創生的國際趨勢與相關案例,如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第三部分以我國屏東縣東港鎮及金門縣的地方特色強化案作為個案說明。該份報告書所建構的標準作業流程如下圖○所示(國家發展委員會,2017:46):

圖○: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案件標準作業流程


三、日本文獻介紹台灣個案的部分

由日本松永安光、德田光弘所共同主編的《世界の地方創生》一書,該書蒐集世界各國偏鄉地區、邊境地區、老舊漁港、山區林帶,乃至於衰退市街的重生案例。這些案例來自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愛爾蘭、蘇格蘭、芬蘭與台灣。

該書第八章為台灣地方創生案例的介紹,如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台中市中區衰退市街再生基地,以及嘉義地區廢棄公有宿舍的活化再生利用等等的個案介紹。 

伍、北臺八縣市地方創生建議方案 

本研究團隊在研究期程期間,經與專家學者、實務人士、團隊內部討論會議、 基隆市政府的建議,乃至於 2018 年 1 月 25 日在基隆八斗子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所辦理的「地方創生工作坊」,綜合各界人士所共同腦力激盪的成果。建議的行動方案有以下五項,表○之後有完整的說明介紹。

表○:五項行動建議方案


一、從地方(偏鄉)角度思考及規劃,推動地方創生之 KPI 標準

KPI(關鍵績效指標)為管理工具,今天之所以需要 KPI,乃是為了要避免寶貴的公共資源遭到浪費,或說將有限的財政資源,放在能創造最大效益的地方。 

以日本的地方創生運作模式來說,政府明白向日本全國 47 個都道府縣、1718 個市町村,及相關的地方企業團體公告,針對強化地方經濟、避免人口流失、創造新的就業職缺,讓在地子弟願意留在家鄉工作等等的訴求,所以公告周知,要各地方自治体研提地方創生方案,並向內閣府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申請經費補助。

正因為這是國家的稅金,更是人民的納稅錢,而且為了避免提案浮濫、沒有實踐性、防杜官商勾結等,所以設計 KPI 管理指標有其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KPI 指標,並不是由上級管理單位提出,乃係由提案單位(地方自治体)依據提案的特性,設計專屬的 KPI 指標內容,例如在 2018 年的計畫推動期間,將要創造 15 個工作機會、比 2017 年多出 40 位新生兒、達成 100 萬人造訪觀光的旅遊人次、地方特產消費總額由 1500 萬提升為 2500 萬元等等。 

依台經院研究團隊檢視日本內閣府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各個申請案件,各個自提的 KPI 指標完全不一樣,相同的部分,都是客觀的「數字指標」,比較沒有抽象的感官指標(如地方向心力提升、城市光榮感向上、城鎮知名度提高等)。 

而地方創生事務局就依照全日本各地所提出的申請案件進行審理,審議其邏輯性、合理性,並就其創造的「效益」大小,決定給予的補助金額多寡。也就是說,若能創造較多的就業人口、吸引更多的人回到偏鄉等,那將可以獲得更多的地方創生補助金;反之則較少。此外,地方的提案越有未來性與自立性,那將越能獲得補助,進而獲得越多的地方創生補助金。 

從地方提案的角度來看,自提 KPI 指標也能幫助地方自己反省這個提案是否合理,這個提案是否有善用地方的資源,會不會申請了一年,以後就不再能夠獲 得上級政府的補助;從而研提目標更為明確的地方創生方案。而數字型的 KPI 指標,其作法相對客觀,可以避免各地方政府以「政策作文」或造假的方式騙取中央政府有限的財政資源。 

因此,就第一個行動建議方案來說,建議國發會、經濟部設計「從地方(偏鄉) 角度思考及規劃,推動地方創生之 KPI 標準」。建議初期可以不用太嚴格,例如每年平均 200 人的人口流失,減少為一年 180 人;或在地農民增加 1%的年度收入、農產品增加 1%的銷售額。初期為鼓勵性質,數年之後,再要求偏鄉自治體改訂較為嚴格的 KPI 指標。 

二、將設計概念導入北臺城市治理,從城市規劃角度推動地方創生 

北臺八縣市之中台北市為國際所認可的「設計之都」,整個北台地區,文創設計類、城市規劃類、城鄉發展類等知名大學院校系所眾多,更有不少的專業設計公司、規劃團體及組織;而且若能將設計的概念,導入地方創生,或許能走出不同於日本的地方創生風貌。

就實際做法來說有二。首先,建議舉辦北臺 8 縣市聯合設計會報,觀摩其他縣市好的案例,提升進步動力,作為日後國土規劃方案之合作基礎。目前北台八個縣市多設有都發局、建設局等一級局處,近幾十年來也累積了不少實務 經驗與智慧,因此建議定期舉辦北臺八縣市聯合設計會報,分享好的都市設計創意,讓好的發想流傳;此外,若再引入北臺的專業設計及研究人力,相信定能激發出更好的地方創生提案。 

再者,建議中央(內政部營建署)提高各縣市「景觀總顧問」層級,並修改相關法規,邀請各縣市景觀總顧問共同參與國土計畫的擬定,如此才能發揮出設計的專業,從地方環境與景觀特色角度構思全國國土規劃方案,以國土規劃帶動地方創生發展。在我國過去的政策實務,好的地方規劃,很容易被其他縣市抄襲,發展到最後,全臺變成沒有特色。例如,全台各縣市發展出類似的宜蘭童玩節、幾乎相似的漁人碼頭、無法辨識差異的音樂節。因此,建議中央政府修法,提高各直轄市、縣市景觀總顧問的層級,並使其可以參與國土計畫的規劃,以使各個地方基於自身的稟賦發展差異的地方特色、拉大地方之間的景觀識別。 

三、建立北臺偏鄉文化廊帶,推廣偏鄉文化特色 

偏鄉之所以為偏鄉,除了區位不佳外,交通不便更是主要因素,若是持續的 不便,則將會加速人口外流,或使地方的農產品,因為不便的交通運輸,而失去產品的競爭力。因此打通偏鄉的交通運輸,除與城市之間通路外,偏鄉與偏鄉的連結,亦宜一併檢討,以使偏鄉的帶狀旅遊路線得以串連。 

諸如從新北市的烏來區到桃園的復興區再到新竹縣的尖石鄉為泰雅族的主要聚落,若交通得以串連,將可打造泰雅族的文化廊帶;另外,桃園市中壢、新竹縣關西鎮乃至於苗栗縣南庄地區,則可搭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浪漫臺三線」 計畫,打造深具客家風情的客家文化廊帶。相信此等文化廊帶的成形,既可尊重在地人生活習慣與原有文化,更可突顯在地的文化特色。 

四、將在地文化創意融入觀光,以帶動地方文創發展 

北臺八縣市因為產業發展、歷史發展、在地風俗不同,若能促成異業結盟,相信將來深具前景。例如桃園的陶藝產業、新竹市的玻璃藝術、新竹縣的客家文化、苗栗與宜蘭的木雕工藝、基隆的海洋文化,以及台北市、新北市大型的展演活動舉辦經驗與大型場館,經有效整合,或能發展出專屬北臺的觀光配套行程, 進而帶到地方文創產業的發展。

五、中央、地方合作,健全老人照護體系,建立國人安樂生活環境 

我國將從高齡化的社會,逐漸地走向「超高齡化社會」(65 歲以上人口達到全國人口百分之 20),而北臺八縣市的老年化問題亦為嚴重。尤其,「扶養比」日趨嚴重,也就是每一位青壯年人士,將會負擔更大的老人扶養責任。對此,因應的作法上有二。 

首先,建議強化老人照顧體系,包括:照顧中心、醫療中心、老人健康資訊雲端科技管理、定期居家健檢與照護服務、提供喘息服務等,使老人與家人擁有安心生活之環境。就照顧中心與醫療中心,其實可以用生活圈的概念,促相關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興建醫療、照顧中心,如此,既可化解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的財政壓力,又能使有需求的家庭能夠就近利用。而就老人健康資訊雲端科技管理、 定期居家健檢與照護服務、提供喘息服務等,建議可共同研究實務做法,或北臺八縣市聯合與提供服務的廠商締約,以取得較低價格、較佳的老人服務品質。此外,更可促使北臺八縣市共同簽訂服務協定,就老人安養與照護,得相互支援、 資源互通有無,以加大個別縣市老人服務的專業與廣度。 

再者,北臺八縣市將建請中央加強長照 2.0 機制建立與相關之宣傳活動,由地方政府協助規劃,從偏鄉地區優先執行,早日落實長照 2.0 政策。 

陸、結論 

鑒於上述之分析,為確實達致地方創生的政策目標,本團隊從北臺區域的發展現況著手進行深度分析,以日本推動地方創生政策的經驗與成果為例,檢視我國政策的不足。此外,本團隊進一步檢視日本推動地方創生工作的運作模式發現,本質上為「由下而上」的政策運行模式(並非由上而下的政策指導、控制),由地方自行提案,中央給予輔導及財政資源的模式。就訴求來說,就是要帶動地方經濟、讓人們願意在地方安居樂業、安生立命,進而讓地方可以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因此,本團隊以北臺區域平台跨域合作為基礎研提建議方案,向中央政府提出北臺八縣市的合作計畫,或從區域治理的角度出發,向中央政府建議推動地方創生應改革之建議方案,期望中央政府未來在推動地方創生政策的過程中,能規劃出更符合地方發展的計畫方向。針對向中央政府建議之方案部分,本團隊提出五項建議,包括: 

一、從地方(偏鄉)角度思考及規劃,推動地方創生之 KPI 標準; 

二、將設計概念導入北臺城市治理,從城市規劃角度推動地方創生; 

三、建立北臺偏鄉文化廊帶,推廣偏鄉文化特色; 

四、將在地文化創意融入觀光,以帶動地方文創發展; 

五、中央、地方合作,健全老人照護體系,建立國人安樂生活環境。 

至於在平台合作部分,不論歐美各國還是台灣的政策實務,並不是所有的公共政策,都可以以跨域的方式來運作。而從日本的實務經驗,依本團隊上文之分析,有三大種類的政策適合以跨域的方式來運行:1. 截長補短、互通有無;2. 規模經濟的政策;3. 需區域整體規劃的政策。依此一脈絡,本團隊也以地方創生工作坊上的討論為基礎,提出三項建議方案: 

一、建立北臺青年創業資訊平台,舉辦跨縣市青創媒合聯合活動; 

二、串接北臺 8 縣市觀光特色,透過分眾宣傳,推廣北臺觀光; 

三、推動青銀共居計畫,促進世代生活融合。 

以上本團隊所研提之建議方案,為使其內容更為確實可行,且能於北臺平台上落實合作工作,本團隊建議於下一年度提出於北臺各個相對應的議題組中進行討論,以「區域治理」的精神:「共同討論、形成共識」,提出北臺版的地方創生合作計畫。



北臺區域發展願景及策略規劃(2018)

 

北臺區域發展願景及策略規劃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兩岸發展研究中心  2018.4

從全球角度觀之,北臺地區為美洲進入亞洲的第一門戶;以東亞 角度觀之,北臺區域是東亞區域的中心點,擁有設備一流的國際機場 和港口,交通運輸便利,飛往東京、首爾、北京、上海、香港、新加 坡等西太平洋主要城市,平均飛行時間僅需 2.55 小時,是連結歐、 美、日及亞太新興市場的重要橋樑。本章第一節將陳述北臺區域整體 發展願景;第二節檢視歷年推動之議題與成果;第三節說明共同合作 議題推動情形。

第一節 北臺區域整體發展願景

一、北臺輔導計畫思維

知識經濟時代來臨與全球化的經濟發展下,全球化都市概念興起, 使得都市經濟的網絡及其相關社會活動已經跨越行政地理界線,形成都會區域共同生活圈。區域治理是先進國家提升總體競爭力與促進社 會進步發展的核心課題,各國紛紛施行各項跨域治理政策,例如:英國的跨域治理改革、美國特別區制度、日本廣域行政等,透過跨區域、跨縣市的資源整合或分工合作,已蔚為當前的時代潮流與趨勢。

臺灣位處亞太地區,面臨全球化浪潮下東亞都市圈的發展,以及中國大陸、東協與印度等新興市場經濟崛起的形勢,如今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是必然趨勢,雙邊或多邊跨境經貿合作網絡,帶動各國都市經 濟圈發展,也使區域間城市的合作關係更為密切。依據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2016-2017 全球競爭力報告,臺灣在全球 138 個受評國家中,臺灣整體排名第 14 名、亞洲排名第 4 名, 落後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國,仍有成長空間,臺灣相對弱勢的項目為體制、勞動市場效率、技術準備度及商業成熟度。值此之際,臺灣面對全球城市競爭的挑戰,可藉由強化縣市促進區域發展,提升總體競爭力,以城市突圍,提高臺灣在亞太區域事務的參與度及國際能見 度。 

然而,近二十年來,臺灣城市發展的速度不如東亞或世界其他主要城市;以城市和國家競爭而言,我國和各縣市都面臨強大壓力,而北臺作為臺灣的區域發展重心和龍頭,自當加速發展、急起直追;是故,提出北臺區域未來二十年至三十年城市發展新面貌之規劃與倡議, 以供人民對國家及未來城市生活的想像,並成為臺灣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新願景、新典範,是現階段北臺區域發展平台可以做出貢獻之處。

由宜蘭縣、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苗栗縣等八個縣市所組成之北臺區域,由於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及產 業活動等有其相似之處,加上近年來中央政府所推動的各項經濟及交通建設陸續完工後,已將北臺區域縣市距離大幅拉近,逐漸形成共同 生活圈。基隆市長林右昌於 105 年度的北臺首長會議時指出,北臺八 縣市人口占全臺一半,從最北的宜居城市宜蘭、首都東側的基隆、首善之居臺北市、全臺最大縣市的新北、全臺工業產值最高的桃園、國家生產重鎮與科學園區廊帶的竹、竹、苗,相關產值和經濟能量應超過全臺六成,北臺的進步與發展,對國家經濟影響至鉅。 

北臺區域作為臺灣政治經濟重心,金融資本豐富、生產性服務業快速成長、運輸與資訊網路發達、人才儲量豐富,並具備全球經濟、 媒體、金融與法律服務中心的潛力優質因素,有其絕對優勢可為臺灣創造更多區域經濟發展的加乘效益。同時,北臺八縣市歷史文化底蘊悠遠,自然景觀資源豐沛,人文族群發展多元,各有其特色產業及文化,使得北臺區域具備共通及多樣兼具的豐富樣貌。透過交通網絡串連產經文化交流合作及資訊共享,北臺八縣市可互補合作、共榮發展。 

臺灣位居亞洲大陸與太平洋間中樞位置,隨著亞太各地區經濟發展繁華興盛,成為亞洲、美洲及大洋洲三大區域的海空運輸必經航道。而北臺八縣市區內涵蓋桃園及松山兩大機場,建有臺北港、基隆港及 蘇澳港,擁有交織完善的海空航運網絡,往西北可通往中國大陸沿海工商大城,往東北可連結日本、韓國及美國西岸之國際都市,向東南通往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之潛力國家澳洲與紐西蘭,向西南則連結香港、新加坡及其他東協與南亞新興市場,輔以國內縝密連結的陸地大眾運輸體系,包含桃園機場捷運、臺北捷運網絡及國道運輸網,可將上述國際大都市、工商業大城及新興市場之商機,連結至北臺區域內各大科技園區及工商發展聚落,有助於提升臺灣與亞太區域市場之鏈結度。 

綜上所述,北臺區域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與各具特色的地方產業與人文發展,若能結合我國政府當前新南向政策、五加二產業創新發展規劃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逐年從產業、交通、教育、文化、觀光、 水資源、能源及環保等面向,盤點及檢視各縣市生活圈的發展亮點與弱點,以整體規劃北臺區域各縣市的合作,促進北臺區域各縣市的合作連結與均衡發展,將可打造北臺成為促進臺灣經濟發展,以迎向全球競爭的重要基石。 

為協調整合北臺各縣市之合作,「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作為北臺八縣市的合作機制與協調平台,從先期規劃到推動落實,至今已邁入第 14 年,為北臺八縣市共同合作以促進長遠發展奠定深厚基礎。透過八縣市之間就共同關切領域的相互交流資訊來尋找可共同合作之議題,建立夥伴網絡等合作機制,共同向中央提出經費輔助計畫及相關法規建議,並持續倡議永續、綠能、智慧、生態等議題,為北臺八縣市的合作逐步取得諸多具體成果。 

展望當前臺灣經濟發展課題,包含全球數位經濟時代來臨之產業發展與就業衝擊、區域新興市場崛起的跨國產業鏈結與人才流動、兼顧國土規劃及環境友善的永續經濟發展、智慧城市與綠色生活的願景擘劃,以及少子化與人口老化之社會體系因應等,北臺縣市合作平台正值關鍵轉捩點,不僅要落實北臺初創時期推動理念,進一步共同思索發展出一套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區域合作模式,因應新全球化下區域治理與發展的共識策略,為提升跨世代對區域議題之參與興趣及熱忱,並嘗試形成各縣市之共識,爭取中央之支持,以促成北臺合作機制,成立專責機構,以深化區域合作強化區域治理。 

當前適值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前瞻未來三十年臺灣經濟發展需求,因應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新生活趨勢之關鍵,促進地方整發展及區域平衡,奠定未來國家發展基礎。延續「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截至目前所累積的平台整合能量及推動經驗,持續接軌中央政策,擘劃未來三十年北臺區域合作平台發展願景,並就落 實此發展願景規劃關鍵策略,以跨域合作落實區域治理,解決區域內共同問題,以期形成北臺區域大合作、大發展之倡議,並提出重要政策方向建議,以強化北臺區域合作之力度,為北臺區域發展再創高峰。

蔡總統英文於 2016 年就職演說中闡述其理念,認為產業佈局及國土利用應拋棄零碎規劃與短視近利,必須追求區域的均衡發展,且不僅是需要中央來規劃整合,也需要地方政府充分發揮區域聯合治理的精神。觀察過去數十載臺灣城市發展的速度,比起東亞其他的城市 或世界上主要城市國家,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何急起直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為使臺灣城市發展有新的面貌,北臺區域發展除了各縣市的內部治理,加強跨縣市合作,更要提出進步式的倡議,透過區域合作平台提供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想像,成為臺灣城市發展的新典範。 北臺區域平台期以此自我期許,實踐蔡英文總統的執政理念,提升平台整合效益,促進平台合作成效,成為我國地方政府區域聯合治理的模範。 

二、區域願景規劃之相關上位計畫

北臺整體區域發展願景是依循中央相關政策計畫之發展而成形, 從「國土計畫法」、「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全國區域計畫」、「北臺都會區域計畫 2030」,皆是作為思考北臺區域總體願景之指導原則。 

依據 106 年 10 月「全國國土計畫(草案)」所述,「國土計畫法」 在民國 105 年 1 月 6 日公布,並於同年 5 月公告施行,主要規範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則,也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保育自然環境與人文資產,促進資源與產業合理配置,強化國土整合管理機制,並復育環境敏感與國土破壞地區,追求國家永續發展。直轄市、縣市區 域計畫應依據該計畫之指導,進行實質土地規劃。而重點概分為六項,包含計畫體系及性質調整、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趨勢,研訂土地使用調整策略、依據全國糧食安全需求,訂定農地需求總量及檢討使用管制規定、建立計畫指導使用機制及簡化審議流程、研訂專案輔導合法化使用、研訂專案輔導合法化原則,並協助未登記工廠土地合理及合法使用、訂定產業、運輸公共設施、觀光遊憩及環境保護等區域性部門計畫,提出部門發展策略。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則是民國 99 年行政院核定之計畫, 由民國 68 年之「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民國 85 年之「國土綜合開發計畫」重新檢討與研擬出的國土空間發展政策方針。其中內容皆提及區域計畫從國家視角整體空間發展之重要性。 

所謂區域計畫係指基於地理、人口、資源、經濟活動等相互依賴及共同利益關係,而制定之區域發展計畫。北臺區域為臺灣高度成長的政治、經濟核心區域,其金融資本豐富、生產性服務業持續增長、 運輸及資訊網絡發達、人才儲量充沛,且具備全球金融、媒體、法律服務中心的潛力優勢。在全球資源競爭下,惟有強化北臺區域合作, 才能與全球的大城市區域匹敵。 

依據區域計畫法,中央主管機關曾分別擬定北、中、南、東部區域計畫,主要做為各縣市政府在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的上位整體計畫。 以北部區域計畫為標的,民國 72 年、84 年分別公告實施「臺灣北部區域計畫」、「北部區域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並於民國 94 年研擬 「北部區域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草案)」,後因推動區域計畫體制革新將原本北、中、南、東四部區域計畫整併為「全國區域計畫」而 未實施。 

民國 72 年的臺灣北部區域計畫包括當時的臺北市、基隆市、新竹市、臺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宜蘭縣等 7 個縣市,依據通勤、購物、活動距離、行政區劃、產業活動、地理環境及發展等因素劃分生活圈。該計畫認為都會化是形成都會區的必要過程,從臺北市與鄰近市、鄉、鎮之間的各種活動與每日人口交流的旅次相關數據顯示,臺北市顯然已是都會區的中心城市。有關都會區範圍之劃定,則採用都市化程度、社經關係、實質建設整體規劃範圍等指標綜合分析後,以一個小時旅次通勤時間做為界定都會區範圍。而都會區發展課題分別 是「防洪計畫之檢討」、「交通運輸系統之建立」、「公共設施之建設」、 「公害之防治」及「其他」等五大項。可見跨縣市的區域重大建設計畫是其中考量的重點項目。 

臺灣北部區域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則是於民國 84 年公告實施,延續前計畫,並依國家建設六年計畫,將原劃設的 7 個生活圈修正為 5 個生活圈。考量臺北市與臺北地區都會化之各市鄉鎮依存關係、通勤、衛生下水道、自來水供水系統、防洪計畫、大眾運輸系統 計畫、自動電話區、人口成長率、人口密度、發展現況與問題等因素 界定都會區之範圍,檢視內容包含「防洪計畫檢討」、「交通運輸系統之建立」、「公共設施之建設」、「環境品質之維護」及「住宅建設」等。 該計畫提出相對性的建設事項,包含防洪計畫的檢討、大眾運輸系統的持續建立,以及以區域性綜合規劃為原則處理都會區垃圾問題等。在住宅建設方面,提出都市應朝多核心發展,並應進行新社區開發計畫,興建中、低收入住宅以抒解都會區內中低價位住宅不足之問題。 

而全國區域計畫是民國 102 年底公告實施,103 年底提出修正草案,於 106 年 5 月 16 日公告施行。計畫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擬定都會區域及特定區域計畫,促進跨域資源整合,依據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指出,國內目前西部發展情勢,受高鐵行車時間及設站地點影響, 國土已明顯朝北、中、南三大城市區域發展,強化以城市區域為範圍 的整合治理工作,致力建立城鄉夥伴關係,避免內部零和競爭模式。於土地使用規劃層面上,亦應針對該空間發展趨勢有所因應。其發展策略亦指出,應擬定都會區域計畫內容、協調整合相關部門、研擬部門發展策略,以強化城市區域或都會區域競爭能力。因此,北臺區域下一步應思考如何界定都會區域計畫的範疇及並建構相關後續推動 實施機制以做為配套。 

另外,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於民國 97 年提出「北臺都會區域計畫 2030」規劃草案,是為提升大臺北地區的都市位階,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大城市都會區,以具有永續產業、宜居環境及高效能基盤設施的國際都會為總願景。其中內容著重規劃宣示區域具有共同願景,促使區域內各縣市朝共同目標邁進,並對於單一縣市內、但對都 會整體影響重大、需跨縣市整合的行動策略,加以明確研提。規劃內容係以交通運輸建設為骨幹,串連北臺都會區域的核心區域,建立以 大臺北都會區為概念的區域發展模式。以策略性思維,針對人口與住宅、產業發展、運輸設施、公共設施、自然生態地景、觀光發展、成長管理以及都市防災等八大議題進行現況、課題與相關計畫檢視,配合趨勢預測並研議相關策略。

三、從 NT-FACE 到 NT-CORE

從城市行銷的角度而言,北臺區域發展願景是為打造北臺區域在國際之意象,以提升國家的能見度與國際化程度。 

以客觀角度說明北臺跨域合作機制的緣由是為強化競爭優勢、帶動地方發展,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在民國 100 年時,以成立總顧 問團隊的方式協助研擬北臺區域發展之策略目標,分析北臺區域發展相關之上位計畫、國內外政治經濟情勢、北臺區域整體環境進行探究, 搭配召開數十場專家會議、縣市會議,以凝聚北臺各縣市政府共識, 最後提報副首長會議備案通過,以「NT-FACE」:「友善(Friendly)、 先進(Advance)、便捷(Convenient)、低碳(Eco)」之構想願景, 作為指導北臺八縣市跨域合作的核心思想,也作為北臺區域整體發展願景。 

(一)Friendly—安全友善的環境 

北臺區域是國際人士來臺最頻繁的地區,且依人口成長預測,未來臺灣將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於北臺區域,因此,透過安全友善環 境的營造提高北臺區域之國際形象,有其必要性。 

安全友善的環境係指北臺區域的宜居性及親善性,強調的是生活環境品質的提升、社會福利機制的完善、生活的安全性、對國際遊客或外籍人士的立即協助及服務等軟硬體環境品質的提升。 

(二)Advance—科技智慧的環境 

國際化端視與世界連結的程度,資訊科技之應用為最基礎的環節。北臺區域可謂是臺灣資訊科技重鎮,超過 8 成以上的資訊科技產業集中在此,擁有極大的科研能量。爰此,未來可充分將其應用於跨域空 間發展的硬體空間建設,以及服務性的軟體設施建置,打造北臺區域 高科技、智慧型的基礎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同時,以完善便捷的資 訊網絡與功能整合的資訊平台,跨越城市及國家的地理疆界,提高北臺區域國際化程度。 

(三)Convenient—便捷舒適的環境 

城市區域的便利性、易達性及連結性決定其發展和成長的潛力,其中交通路網的建置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完善的交通路網不僅可強化 北臺區域內的空間聯絡關係,也能促進經貿發展,亦有助於帶動國際觀光人流。另一方面,透過智慧化的資訊網路科技媒介,可打破空間的藩籬,營造快捷方便的生活環境。 

(四)Eco—低碳永續的環境 

追求永續發展已是當前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國際趨勢。爰此,透過建置綠色交通運輸路網、都市空間綠色基盤建構、區域防災規劃等工作的執行,促使北臺區域可在經濟發展與生活環境營造達到低碳永續之目的。

在民國 102 年之北臺輔導計畫,則點出北臺八縣市可視為一體, 可朝向共同願景與指導原則邁進,但各縣市之發展狀況不同,所需處理之議題亦不相同,若研提以空間導向執行關鍵議題,使合作能實際 落實於空間層面,帶動整體發展,也較容易形成具體之成效,亦符合縣市對於跨域合作之期待。因此提出以「NT-CORE」為概念之操作構想,希望透過提出區域合作之核心議題,建構出明確之合作方向。 

(一)Cooperative system—合作機制

 區域平台既有之合作機制主要係分成發展推動組與議題組兩個層面進行,議題組為獨立運作,平台本身對於議題組執行之成效並無 具體的約束功能,容易形成部分議題組弱化的現象,應從輔導的角度 建立系統化合作模式,加深合作網絡穩定性。 

(二)Opportunity creation—機會創造

 除維持既有交流合作外,檢視既有之合作成果與提案內容,釐清出具後續執行可能之計畫,整合成具體之實業計畫。建立以區域平台 為窗口,輔導團隊為幕僚的作業機制,嘗試向中央各部會進行更多的對話,走出僅朝單一部會爭取補助之侷限,拓展更多元的合作渠道。 

(三)Region integration—區域整合

整合既有的八大議題之合作與分工,建立橫向的議題合作,創造更多對話窗口,在 NT-FACE 的構想下,研擬指標性整合計畫提案, 提案之範疇需以跨域為基礎,但並非均以跨八縣市為主軸,部分縣市或相鄰縣市介面間之議題亦可納入處理。 

(四)Exchange opinion—意見交流

 溝通與協商為區域平台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目前平台的運作多侷限在縣市間的交流,除了應強化中央各部會與地方充分互動交流外,應再思考納入產業界及學術界之見解與參與,擴大平台的隱性組成。 

四、北臺八縣市與企業、產業推動永續發展合作構想與策略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 1987 年 4 月所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到「能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本身需求能力之發展」,這不僅是「永續發展」的最佳闡釋,更是臺灣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在 104 年度北臺八大縣市於首長會議邀請 智慧綠能產業界代表參與,共同簽訂「2015 北臺永續發展合作宣言」, 承諾將加速推展各項智慧綠能方案,共同建構便利低碳城市,營造創新永續發展環境,提升北臺綠色競爭力,透過將轄內資源有效整合運用,協助推動「智慧綠能產業」發展,藉以促使「智慧綠能產業」在北臺八縣市內得以擴大產業發展,強化區域產業競爭力。北臺在兼顧經濟和環境永續發展的利基點,持續投入節能、儲能、創能與智慧系統整合四大主軸的推動。 

為延續「2015 北臺永續發展合作宣言」的工作目標,計畫團隊除了在 106 年度的副首長會議中提出北臺共推政府公共設施太陽能發電成果外,本輔導計畫也為創造北臺區域共同前景並打造北臺區域 生活圈,進行「2050 年北臺區域合作發展願景」的規劃。 

輔導團隊首先針對北臺八縣市發展現況分析,包括:八縣市人口 密度、產業聚落等資料,觀察人口趨勢、工商登記、文創產業、觀光遊憩人口、創新產業空間發展區位等資料(詳請參閱附錄二)進行調查,藉以檢視北臺既有優勢、檢討過去存在問題及未來面臨的挑戰, 結合我國政府當前新南向政策、五加二產業發展規劃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規劃北臺產業發展之願景,包含物聯網產業創新及智慧綠能城市等。另外也考量整合基隆海港物流與觀光發展、臺北軟體新創產業、新北綠能與高科技產業、桃園「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新竹縣市 IC 半導體設計、宜蘭與苗栗綠色農業,搭配北臺各縣市之文化軟實力及多元色彩,諸如台三線客家風情、桃園新住民活力、雙北日治建築或 宜蘭早期先民開墾文化等,擘劃北臺成為亞太新興科技都會暨國際休閒漫城之策略願景。 

依循 NT-FACE 大方向不變,進行總體檢視後,本團隊建議應將最新科技、願景構想加以整合。分析全球各大研究機構、各大城市積極研議長年的發展願景,並對照東亞周圍城市快速發展說明臺灣區域 治理的現況需積極推動縮小城鄉落差,提高臺灣在亞太區域及國際事 務的參與度與能見度。北臺區域是臺灣政治經濟中心,金融資本人才 儲量豐富,生產性服務業快速增加,運輸與資訊網路發達,自然景觀資源豐沛、人文族群發展多元,是華人文化流行重鎮。相關因此建議以願景傘的概念,涵蓋北臺八縣市、八大議題之相關計畫,進而初擬 「智韌創生•新北臺」作為北臺願景,其中之策略執行建議包括:「短期—歷年工作計畫總體檢,協助各議題組進行工作串連;中長期—推動整合型發展計畫」。除了爭取中央資源,也鼓勵 NGO 與在地民眾 參與,達至願景目標。

經過多次專家顧問會議意見、與業務單位及各縣市發展推動組代表討論後,考量到北臺各縣市目前刻正發展各自之城市願景,且願景的規劃與推動是長期性工作,願景形塑的過程必須與八縣市的工作連結,需要有更多的人文、文化與哲學為根基,並且需要國家、地方、各部門一起合作共同推動。不論是均衡發展、建設北臺一小時生活圈, 發展物聯網產業創新,提升生活品質、發展國際休閒漫城,強化循環 經濟、建設智慧綠色城市等概念,皆須從長計議。因此,現階段工作建議調整為,在過去的願景目標架構下進行議題合作計畫,推動北臺八縣市執行共同行動計畫,以替代北臺新願景內容。 

發展推動組分別於 106 年 6 月 2 日、8 月 11 日工作會議中,針對北臺八縣市主要合作議題進行討論,決議提出三大合作議題,分別 是地方創生、食品安全與智慧運籌議題。其中,經副首長會議決議,本屆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將召開北臺地方創生工作坊,於首長會議提出在地特色食材營養午餐合作宣言,並將智慧運籌列為北臺區域 長期合作之議題領域。 

輔導團隊借鑑國際城市推動地方創生之案例與經驗,原因多是因應城市老化、沒落、人口外移嚴重,北臺 106 年度的工作主軸為地方創生,即希望找出地方特色加以活化與推廣,並結合新科技、文創等概念促進在地產業發展。其次,中長期計畫則在建構北臺多元智慧運籌體系,藉由安全便結的交通路網,促使人才流動,發展在地經濟, 讓北臺擁有完善、安全、易行、永續營運的運輸服務。推行策略配合中央前瞻建設的軌道建設,串聯既有軌道建設如台鐵、高鐵、捷運、 公路,以及未來的輕軌、無人載具,有助於促進城鄉間人、貨輸送, 以加速北臺跨域移動。也將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科技及交通運輸, 如軌道或公路進行聯結,透過智慧運籌網絡將北臺資源有效整合運用, 作為北臺產業發展、休閒旅遊之基礎。而在食品安全方面則希望運用科技強化北臺食品安全網絡,從食品來源、檢驗機制等資訊建立到提 供,擴大縣市間合作效益,透過結合北臺各縣市當令食材,鼓勵校園營養午餐、在地景點餐廳運用在地食材,推廣北臺各縣市在地特色料理文化。

總歸來看,北臺八縣市宜以包容、全面的永續性為目標,整合不同部門的政策或議題,將環境與社會目標與經濟能力相結合,以整合的方法解決北臺區域的共同問題,運用民主與公民參與的治理作為發展與進步的模式,確實執行目標,妥善投資,強調環境、社會、經濟 三個面向的創新結合,諸如大眾交通、地方與區域產業、資源流動、 糧食系統、區域生產力與都市計畫等,藉由多層次治理,有組織、負責的機制,允許不同層級的政府分責執行共同的目標。 

(一)從地方創生政策建議縣市未來可共同合作之方向

近年來,日本安倍內閣所推行的「地方創生」政策,其目的是要解決三個困擾日本社會的問題:勞動力人口的減少、人口過度往東京集中、地方經濟面臨發展困境,透過啟動地方經濟活力和解決人口減少問題的綜合戰略計劃,推進吸引年輕人的魅力城鎮建設、提升人口、 創造就業機會,希冀透過啟動日本各鄉鎮市的地方產業與永續經營之 規劃行動,將「地方創生」付諸實行。 

和日本一樣,臺灣面臨了高齡化、少子化,勞動力減少,經濟動力不足的窘境,同時也進而衍生出,城鄉差距,年輕人口外流的問題, 且日漸嚴重。我政府希望藉以解決地方所面臨的人口老化、文化保存、 觀光產業等問題,也希望能夠呈現每個城市、區域的人文風采、地貌風景、當地物產、歷史特色的正面效益,期許將社會企業與地方創生結合,促使各地方政府,能夠推出具有在地特色,符合地方 DNA 的行動策略,帶動地方經濟,促進產業發展,藉以吸引年輕人回流家鄉,為在地永續發展而努力。 

106 年度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亦以「地方創生」為主題辦理八縣市代表共同參與的工作坊,具有重大意義。以北臺灣八縣市為例,以北臺灣八縣市為例,就 2016 年人口密度數據來看,臺北市人 口密度最高,約每平方公尺有 9,917 人,其次為新竹市則約有 4,199 人,宜蘭縣最低僅有 213 人。臺北市不僅是我國政經首善之區,中央政府機關所在,進而吸引臺灣各縣市人口往臺北市移動,而新竹市則因轄區範圍較小且受惠於新竹科學園區之故,成為我國人口密度區次位的都市,至於宜蘭縣,素有臺北後花園,雖然人口密度低,以及少開發,間接吸引許多周邊縣市前往休閒遊憩,成為宜蘭重要的觀光資源。然而,地方創生無法單獨由中央推動,一定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提出相關計畫,共襄盛舉,才有辦法逐步解決問題。 

從相關人口數據來看,人口分布高度集中在臺北市及新北市交界處,諸如臺北市的大同、松山、信義、大安、中正及萬華等區。而新北市的蘆洲、三重、中和、永和、板橋及新莊等區,人口密度超逾 2 萬人。其他像是臺北市中山區、基隆市仁愛區、桃園市桃園區等人口 密度,也都介於 1 萬人至 2 萬人之間。從這樣的數據分析來看,其多是以臺北市為中心,往其靠攏。 

從近 3 年(104-106 年)青壯人口(20-39 歲)人口數統計數據來看,就宜蘭縣而言,蘇澳、羅東、宜蘭市等這三行政區所減少的人數,位居前三名,若就增減幅度來看,則以蘇澳、礁溪以及三星位居前三名。就基隆市而言,以仁愛、中正以及七堵等三個行政區人口減少數,位居前三名,若就增減幅度來看亦同。若就新北市來看,板橋、中和以 及三重等所減少的人數,位居前三名,若就增減幅度來看,則以平溪、雙溪以及貢寮地區位居前三。就臺北市來看,士林、大安以及信義區等所減少的人數,位居前三名,若就增減幅度來看,則以大同、萬華以及中正區為主。至於桃園市,在青壯人口述統計上,幾乎全是呈現增加的狀態。新竹縣,則以關西、湖口以及新埔人口減少數最多。若以增減幅度來看則為五峰、關西、橫山。在新竹市方面,幾乎全市三 區都呈現減少狀態,依序為北區、東區以及香山區。最後,在苗栗縣方面以頭份、竹南、苑裡等所減少的人數,位居前三名,若以增減幅度來看,則以頭屋、南庄以及通霄為主。 

此外,從青壯人口減少的縣市來看,多數市中心所在的行政區, 青壯人口減少人數較多,而較屬外圍的行政區其人數減少幅度或者呈現增加的情形。可見,對青壯人口來說,離囂不離城,房價相對低, 生活機能相較完善的行政區,是青壯人口移入或是留在原地的重要關鍵。

另根據觀光局國內主要觀光遊憩據點遊客人數統計數據來看,北臺八縣市轄區內的觀光遊憩人數,近幾年來(2014-2016)呈現下滑現象。以臺北市文山、中山以及信義區位列前三。新北市則以淡水、板橋以及烏來減少幅度最大。桃園市則以大溪、龍潭以及復興位列前三。基隆市則以仁愛以及安樂兩區減少幅度最大。至於新竹縣,減少幅度 則以新埔、關西以及北埔為最,其中新埔減少幅度更超過 50%。宜蘭縣,則以五結、蘇澳以及大同減少幅較高。最後苗栗方面,則以銅鑼、 三義以及造橋減少幅度最大,且都接近或超過 50%。 

但若在新北市貢寮區以及宜蘭縣的草嶺古道系統,其近三年的觀光人口數是增加的。此外,像是在新竹縣峨眉鄉、北埔鄉、竹東鎮與苗栗縣三灣鄉、南庄鄉交接處的獅頭山風景區,他的遊客人數亦是呈現增加狀態,探究其因有二,一為該景點經過政府整理後逕行開放,因此吸引許多遊客基於好其心態參訪,其次該景點有效串連周邊其他景點,行程一個套裝或跨區跨縣市的旅遊行程,始得許多遊客以深度旅遊,體驗在地之美,進而獲得不同迴響。 

若就青壯人口以及 65 歲以上老人口人占比總人口數來看。在宜蘭縣,多數行政區維持青壯人口與老年人口約莫 3:1 的比例,但在三星、蘇澳以及壯圍的占比差距較小甚至來到 2:1。在基隆市,多數行政區維持青壯人口與老年人口約莫 2.5:1,但在仁愛、中正以及中山的占比差距較小甚至來到 1.5:1。在新北市,多數行政區維持青壯人 口與老年人口約莫 2.5:1,但在偏遠的行政區如平溪、雙溪以及坪林的占比,則呈現老人居多的狀態。在臺北市,多數行政區維持青壯人口與老年人口約莫 2.5:1,但在大安、松山以及中正的占比差距較小甚至來到 1.5:1。在桃園市,多數行政區維持青壯人口與老年人口約莫 3.5:1 的比例,即便較屬偏鄉的新屋、大溪、以及復興其兩者比 較並未有明顯差異。在新竹縣,多數行政區維持青壯人口與老年人口約莫 3:1 的比例,但在峨眉、關西以及北埔的占比差距較小,特別是峨眉老年人口較青壯人口多。在新竹市,多數行政區維持青壯人口與老年人口約莫 3:1。在苗栗縣,多數行政區維持青壯人口與老年人口約莫 2.5:1 的比例,但在獅潭、西湖以及三灣的占比差距較小,特別是獅潭老年人口較青壯人口多。

值得注意的是,須政府投入資源進行相關「地方創生」工作,就相關數據整理分析後來看,除宜蘭縣蘇澳鎮鄰海外,其餘多鄰近其他周遭北臺縣市的行政區,例如基隆市仁愛區,毗鄰新北市瑞芳區;臺北市萬華區,毗鄰新北市中和區、永和區、三重區以及板橋區等 4 區; 新北市平溪區,毗鄰基隆市暖暖區;桃園市大溪區,毗鄰新北市三峽 區;新竹縣關西鎮,毗鄰桃園市龍潭區;新竹市北區,毗鄰新竹縣竹北市;苗栗縣頭份鎮,毗鄰新竹縣寶山及峨眉鄉。由此觀之,由北臺八縣市共同以跨縣市跨鄉鎮市區的方式,共同經營需要政府投入資源處,有助帶動地方經濟活力和解決人口減少問題,進而吸引年輕人回流,建立魅力城鎮、提升人口、創造就業機會。或許中央或是北臺八縣市政府等有關當局,可以思量如何跨區域(縣市行政區)進行合作, 例如桃園大溪以及新北三峽,臺北萬華或新北板橋,新北平溪與基隆暖暖,基隆仁愛與新北瑞芳,新竹關西與桃園龍潭,竹市北區與新竹竹北,苗栗頭份與新竹寶山等具有地緣或是文化契合的區域,由地方政府共同相中央政府申請補助,投入資源推動地方創生工作,以使年輕人口回流或留下年輕人才,促使地方產業發展或帶動觀光人潮,以一個尊重在地特色,體現在地文化的觀點,推動地方創生。

北臺區域擁有全臺灣近一半的人口,匯聚了不同的文化,形成多樣的城鄉風貌。為了深度挖掘區域特色與價值,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 員會特於 107 年 1 月 25 日於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舉辦北臺地方創生工作坊,期望透過直接對話,傾聽縣市彼此對地方創生的看法,尋求北臺獨特的地方活力。 

北臺地方創生工作坊中,除了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曾旭正以及邱俊榮兩位副主委蒞臨指導外,工作坊亦針對五大議題,包括「在地新創及社區企業」、「城市治理課題」、「北臺永續觀光」、展現在地文化主體性」、「樂齡住居環境」,邀請各縣市代表、民間團體、專家學者共同討論,集思廣益,提出北臺推動地方創生的行動方案,藉由這些方案的推動,共同努力促進北臺各縣市地方的青年人口增加、觀光客回流,並帶動經濟成長,與地方發展,讓文化、產業、觀光各面向得以永續正面循環發展,從而提振地方生活品質。 

依據 106 年 10 月 26 日副首長會議決議,「地方創生」為 106 年度工作主軸,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於 107 年 1 月 25 日召開北臺地方創生工作坊,討論北臺推動地方創生合作計畫。輔導團隊也彙整工作坊當日各組討論內容,將工作坊各組結論精緻化、具體化,以展現北臺區域平台共同合作推動地方創生工作計畫之共識,並陳請首長會議形成北臺各縣市共同合作或向中央機關提出建議方案。北臺地方創生建議行動方案彙整如下:

1.北臺可提請中央參採之地方創生方案建議

2.北臺地方創生共同合作方案建議



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

  

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

 

2022-11-2517公里自行車道再進化!陳章賢代理市長:將打造「日落秘境」親生態空間、改善3.3公里自行車道鋪面

 

2022-11-14整合4縣市圖書資源 啟動「桃竹竹苗一證通」

 

2022-09-30「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攜手通過4項合作議題,共同加入世界客家博覽會策展行列,發揚客家第一庄文化特色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30)日下午前往觀音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客家工藝館,出席「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首長會議暨記者會」時表示,桃竹竹苗地區為共同生活圈,不僅是客家的第一庄,更是台灣科技的走廊。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自105年成立以來,期間推動23件提案,成功促進區域整合,擴大縣市間的合作。而本次區域平台首長會議,在4縣市首長共識下,決議通過4項合作議題,包括「爭取新闢台三線公路客運路線」、「111年桃園市、苗栗縣公共圖書館合作-桃竹竹苗一證通」、「桃竹竹苗特色自行車樂悠遊」及「垃圾焚化廠升級整備期間垃圾調度規劃」,均為區域共好的提案,得以讓桃竹竹苗地區發展得更好。 


2019-06-25「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第4次首長會議 市長林智堅:攜手推動2021跨縣市燈會小旅行

 

2016-08-16「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16日正式成立,同時並召開第1次首長會議,簽署4縣市共同治理宣言,宣示落實跨域治理,打造優質生活圈。

「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今天正式成立,並召開第1次首長會議,縣長徐耀昌率縣府主管參加,簽署4縣市共同治理宣言,宣示將攜手落實跨域治理,務實解決困境,打造優質生活圈,讓「桃竹竹苗」治理區域共好、更好,成為台灣下一個世代的新起點。

苗栗縣政府為改善財政困境,除透過組織再造推動讓縣民有感施政外,也積極走出去,與其他縣市建立合作機制,繼今年初加入「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再與桃竹竹攜手跨縣市治理,盼透過資源互利共享,助益縣政發展。

桃園市長鄭文燦、新竹縣長邱鏡淳、新竹市長林智堅、苗栗縣長徐耀昌等4人今天穿上客家衫,齊聚桃園市政府共同為「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第一次首長會議揭開序幕,並在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見證下簽署合作宣言。

4位縣市長也共同承諾不分藍綠,以合作代替競爭,爭取區域的資源平衡;在產業發展方面以補位代替本位,整合彼此的產業優勢,促進產業升級;文化觀光推展將串連山海風的魅力地景,行銷多元文化的觀光景緻,活絡在地經濟。

徐耀昌表示,跨域治理是世界趨勢,桃竹竹苗有特殊的地理關係、歷史淵源及文化互動,族群、語言、生活方式相近,是一個大生活圈,期盼透過跨域整合,創造加乘治理綜效,成為各區域治理平台的領頭羊,並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他說,總統蔡英文承諾推動的浪漫台三線計畫,未來將是桃竹竹苗旅遊旅遊新亮點。苗栗台三線沿線各鄉鎮市有許多特色客家人文、產業與觀光景點,加上苗栗南庄、三義通過國際慢城認證,與「浪漫台三線跨域整合」可相互幫襯、加值,做大區域治理資源及優勢。

另外,針對「五楊高架道路延伸計畫」案,苗縣將全力配合推動延伸至銅鑼交流道,藉以有效疏通國道新竹縣市及頭份路段交通壅塞問題,並強化苗縣銅鑼科學園區與其他縣市聯絡,擴大交通服務範圍。

今天召開的4縣市首長會議,也討論未來將推動的爭取桃竹竹苗公平合理的醫院健保總額預算、浪漫台三線跨域整合、五楊高架道路延伸計畫、紅火蟻防治等合作議題,希望透過地方的整合,向中央爭取更多與資源與經費,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4縣市首長希望藉治理平台,讓各項政策能與中央接軌,並將建請行政院在桃竹竹苗設置辦公室,協助地方推動各項建設與產業發展,同時也齊聲高喊「桃竹竹苗一條心,共創未來有信心」,要一起「煞猛」打拚,為4縣市366萬人口謀求最大的福祉。

 

桃竹苗 - 維基百科

 

區域聯合治理 - 維基百科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國有財產管理雲端化

 

2023-10-16國有財產管理雲端化

國產署運用雲端科技概念,開發「國有公用及公司組織財產線上傳輸系統」(下稱線上傳輸系統)及「國有公用財產管理系統網路版」(下稱財網系統),提供國有公用財產管理機關透過網際網路直接連線輸入及上傳相關財產資訊,運用e化管理國有財產。

  國產署表示,健全產籍資料為國有財產管理之基礎,機關確實掌握財產資料可作為制定財產管理決策之參考。線上傳輸系統為國有公用財產量值資料庫,全國各機關運用網際網路定期彙送各類財產統計報表及不動產資料,各機關及國產署可隨時上線查詢,並運用該系統傳輸功能將經管不動產資料批次匯入,大幅縮短資料傳送時程。經統計目前國有公用土地約166萬筆、面積203萬公頃、價值4.6兆元;非公用土地約188萬筆、面積22萬公頃、價值8,731億元(國有財產總值詳附表)。

  另考量產籍管理工作繁雜瑣碎,惟仍有機關以人工或套裝系統管理國有財產且缺乏遠端連線功能,財網系統依據國有財產管理相關法規設計,可節省各機關使用不同財產系統增加之管理維護成本,更提供專業多元客服諮詢管道減輕財產管理工作負擔,該系統更結合自然人憑證登入機制能隨時連線管理。目前有347個中央機關使用財網系統,約佔國有公用財產中央管理機關數(690個)之50%。

  國產署進一步表示,未來除配合相關法規修正、政策推動及機關共通性需求,辦理財網系統功能增修,並持續定期辦理該系統功能教育訓練,推廣各機關使用。近期行政院相關部會組織改造後成立之新機關,如運用財網系統功能可加速處理財產移交作業並減少錯誤機率。國產署將主動洽詢該等機關並輔導使用財網系統,以發揮系統最大使用效益,提升公產管理效能。


附表

 

項目

 

公用財產

(111年底)

非公用財產

(112年9月)

合計
土地筆數166萬2,583187萬9,827354萬2,410
面積(公頃)203萬4,44021萬8,255225萬2,695
價值(元)4兆5,954億8,731億5兆4,685億
土地改良物數量17萬707017萬707
價值(元)1兆2,449億01兆2,449億
房屋建築及設備棟數14萬8,5254,89215萬3,417
價值(元)7,883億774萬39億9,298萬7,923億72萬

機械及設備

價值(元)

1,621億6,728萬7,262萬1,622億3,990萬

交通及運輸設備

價值(元)

1,781億7,540萬2億4,806萬1,784億2,346萬

雜項設備

價值(元)

1,083億1,986萬24萬

1,083億2,010萬

有價證券

價值(元)

2兆6,146億110億1,077萬2兆6,256億

權利

價值(元)

408億6,413萬13億7,684萬422億4,097萬
總值9兆7,327億8,898億10兆6,22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