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防災科技的發展與南向的輸出〔院會議案〕
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804bdfe9-e37e-4425-89e8-113b36e547ec
卓揆:智慧防災科技南向輸出 提升區域災害預警能力
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654ca085-35b5-4528-8648-7fb599bab069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0)日於行政院會聽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智慧防災科技的發展與南向的輸出」報告後表示,智慧防災科技南向輸出,整合臺灣的防災技術、經驗、資源與知識,可深化與南向國家的人才交流及合作,並實際提升區域災害預警能力。卓院長指出,臺灣與南向國家共同面對颱風、地震等天災威脅,如能運用更新的方式及防災技術,以及更團結的行動策略,就能一起拯救更多寶貴生命。卓院長請國科會在現有成果上,持續深化及拓展更多跨國合作機會,包含舉辦防災技術培訓營、促進防災產業的參與、鼓勵國內企業及研究機構參與等,讓臺灣的智慧防災科技更能走向國際,也請各部會及外交部持續協助推動。
第 3944 次院會 114 年 3 月 20 日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聞稿
「智慧防災科技的發展與南向的輸出」院會報告案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於今(20)日行政院院會向卓院長報告「智慧防災科技的發展與南向的輸出」。國科會表示,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的加劇,天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與強度,持續的升高,如何運用人工智慧的科技來提升防災風險管理能力,成為當前國際
社會上的一個重要課題。臺灣在地震監測、氣象預警及災害應變管理技術上擁有豐富的經驗,近年來更積極的推動智慧防災科技的國際合作,深化與南向國家的技術交流與實務應用,攜手提升整體的防災韌性。
強化智慧防災科技的發展與應與
國科會指出,智慧防災科技的發展已經全面進入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的時代,臺灣在災害數據的整合、預警模型的建置等,均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運用 NVIDIA 超級電腦「Taipei-1」結合中央氣象署及學界,共同進行氣象降尺度的模式開發,以提高颱風及豪大雨預警之精度,提升颱風暴潮衝擊的預警能力,並利用各單位提供的 CCTV 影像研發分析技術。這些創新技術不僅能提供國內防災應變決策之參考,後續
也將逐步與國際分享,協助防災夥伴共同應對天然災害的風險。
科技輸出與能力建構,打造區域防災合作好夥伴
國科會強調,智慧防災科技南向輸出不僅止於技術設備的輸出,更包含能力建構與人才培訓兩方面。國科會將持續與國內學術研究機構、
企業攜手,舉辦多場國際防災技術培訓營,邀請南向國家相關領域之專家及學者參與,透過實務課程與實作訓練,確保智慧防災的技術能夠真正的落實應用。
展望未來:深化智慧防災科技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力
國科會說明,智慧防災科技的發展與輸出,是臺灣展現科技軟實力的重要方向,應持續整合國內研發的成果,透過國際合作來擴大整體應用的層面,並推動智慧防災技術與各國分享。
未來,國科會將持續推動智慧防災技術的創新發展,並深化國際合作,使臺灣成為位於全球防災科技的領先指標,攜手國際夥伴共同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與災害的衝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