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入口嶄新的綠川古道文化地景「光的河流」今(15)日正式曝光,以文化資產觀點融合藝術創造力,形塑「光的河流」作品及園區入口廣場開放空間,不僅為臺中市綠川古道匯聚之處的文資園區注入新生活力,民眾也可循著「光的河流」感受河流與城市人文之間的聯繫。
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提及,文化資產園區的前身為公賣局臺中酒廠,歷經減資繳回國有財產局,到保存下來規劃為文創園區,在2018年定位為文化資產園區,這段過程便是期待這個場域是體現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最重要的據點。今天文化資產園區廣場的再生,以及藝術家顏名宏設計的入口意象「光的河流」,即是希望文化資產不只在園區內發生,而能與臺中市民、城市的記憶,以及全國人民都做好推廣及連結。今晚的表演節目特別以跨界呈現,期盼從傳統出發結合創新,甚至與國際連結,讓大家重視及熱愛這塊土地珍貴的文化資產,一起做文化資產的傳承者、推廣者、守護者。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文資園區位於臺中市歷史悠久的水道綠川古道匯聚之處,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資產和城市記憶。園區入口廣場由建築師廖嘉舜進行空間設計,並由藝術家顏名宏創作「光的河流」文化地景作品,透過「光的河流」可見縮放而展開的視野,映入眼前的歷史建築群,彷彿蜿蜒的時間之河。
「光的河流」運用城市場域的空間透視語言,呈現層層錯視空間的張力。作品錨定舊河川的重疊場域精神,與每日陽光起落向角疊合,陰影之間象徵綠川「光的河流」,由復興路人行步道引領觀眾參與者進入,並且透過兩側折曲的輔面,將視線投射疊影至「舊綠川」穿越園區的場域空間,形塑一種新舊交融的氛圍與互動。
啟用開幕儀式開場由馬來西亞與臺灣合組的「众擊坊」及臺中教育大學響鼓社,帶來臺灣節令鼓演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布袋戲人間國寶陳錫煌藝師與陳冠霖、陳啟豐及李奕賢3位結業藝生,師徒聯手操偶演繹人與城市序曲,帶領現場觀眾穿越《光的河流》進入城市更迭的時空意象,首度跨界與音樂創作人陳明章、奧地利音樂家及光繪/光影藝術團隊合作,透過陳明章彈奏月琴和吉他的迷人樂章,創作極具臺灣味又富當代藝術性的戶外光影劇場。
臺灣音樂創作人陳明章身兼音樂製作人、歌手,也是吉他與月琴演奏家,現場彈唱表演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品包括「戀戀風塵」主題曲、「下午的一齣戲」等,更與奧地利藝術團隊激盪演出,與鋼琴家穆貝爾(Albert Mühlböck)以各自創作選曲同場即興演奏,猶如川流不息的綠川幻想曲。
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團隊,包括獲得「2023表演藝術文化獎」的劇場舞蹈家貝雅(Bea von Schrader)、即時光繪/光影藝術家迪特(Dieter Puntigam)和瑪迪斯(Matthias Fritz),以及旅居臺灣的奧地利鋼琴家穆貝爾(Albert Mühlböck),皆曾是維也納Urhof20國際藝術村主題年度合作的表演藝術家,當地以綠溪為名的地名Grünbach(德文),觸動他們對於臺中綠川的聯想,以音樂、舞蹈和光影藝術形式,結合臺灣布袋戲與陳明章音樂跨域創作演出。(廣告)
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後排左8)、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後排左2)、藝術家顏名宏(後排左1)、布袋戲人間國寶陳錫煌(後排左9)、音樂創作人陳明章(後排右8)、旅臺奧
布袋戲人間國寶陳錫煌帶領結業藝生、師徒聯手操偶,與榮獲奧地利「2023表演藝術文化獎」的劇場舞蹈家貝雅.施拉德(Bea_von_Schrader)跨界合作,帶來結合臺灣文化圖像符碼的演出。
音樂創作人陳明章(前)、旅臺奧地利鋼琴家穆貝爾(Albert_Mühlböck,後右)及光繪/光影藝術團隊合作,透過迷人樂章,創作極具臺灣味又富當代藝術性的戶外劇場。
「光的河流」引領大眾從過去的綠川古道走進文化資產園區,傳承歷史文化記憶,注入新的活力與生命力。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轉型文化資產園區)
臺中文創園區是本部五大文創園區中唯一的公辦公營,營運定位「臺灣建築、設計及藝術展演中心」,以文創、文資為主,商業為輔,目標活化老舊歷史建築,使製酒工業遺址活化新生,成為工業遺址活化典範,文化資產應用基地。並促成臺灣與世界建築設計產業接軌,強化建築與設計之專業領域,培養全民空間美學,並提升臺灣成為亞洲創意設計產業之重鎮。
臺中文創園區由本部文化資產局進駐管理,目前已完成全區28棟建築物本體修繕。現有5棟館舍(音樂、設計、視覺藝術、文創生活產業)出租民間營運;同時成立「1916文創工坊」,徵選文創工作者進駐,以前店後場方式,輔導培育及推廣發展。每年辦理A+創意季等主題文創性活動,並輔助個人及團體運用園區展館,辦理建築、設計、藝術等文創文資相關活動。
為因應社會對文創園區轉型的期待,本部於107年7月30日率先推動臺中文創園區轉型為文化資產園區,目標以專業豐沛的文資資源,加值現有園區。在空間規劃上,除保留既有服務外,將增加對外開放幅度,擴增有形文化資産的展覽、無形文化資產的傳習與展演活動,也會納入前瞻的文資科技應用展示、國寶及水下考古再現等文資體驗,有助於豐富園區文化內涵及訪客參觀體驗,並振興文化產業,使園區更具吸引力。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網址:http://tccip.boch.gov.tw
2022-09-22。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防災實境演練 守護古蹟歷史建築珍貴資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為強化文化資產防救災機制,今(22)日在文化資產園區1916工坊進行防災實境演練,由文資局陳濟民局長親自督導防災演練過程,並特別邀請臺中市政府消防局、臺中第三市場自治會、民意街文創市集攤販集中區管理委員會及周邊各里里長等地方人士貴賓出席,以加強宣導保存文化資產的正確觀念與應變措施。
文資局表示,本次演練係模擬文資園區所屬歷史建築發生地震引發火災之情境,由園區內1916工坊進駐店家、管理人員及時啟動自衛消防編組,實際操作請求支援通報、災害搶救滅火控制、疏散遊客及受傷人員緊急救護等程序。演練並商請臺中市政府消防局第七救災救護大隊信義分隊協助出動2輛消防車及1輛救護車參與實際操演,共同協力促進文資園區所在周邊鄰里及民間團體之防災意識。
陳濟民局長說明,文化部非常重視文化資產的管理維護,防災演練更是守護有形文化資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全國有109處國定古蹟、914處縣市定古蹟、1681處歷史建築,為因應重要文化資產的保存工作,文資局成立七個分區專業服務中心,以輔導國定古蹟的管理維護包含防災工作;同時也輔助縣市政府成立縣市層級的文資防護專業服務中心,從不同面向對於公私有文化資產提供必要的協助與服務,未來仍將持續精進輔導機制,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推動古蹟歷史建築的修復及管理維護,以保存珍貴文化資產的完整與價值。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前身為公賣局第五酒廠的臺中舊酒廠,於2018年正式揭牌轉型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文化資產主題園區,回歸以文資保存推廣為主軸的營運方向。文資局身為全國文資主管機關,特別選定9月份配合全國古蹟日為「文資防災月」,辦理防災演練課程,藉由情境模擬及實務操作的方式,建構古蹟歷史建築消防安全概念,提升文資防災意識。
「文化資產保存法」與「古蹟管理維護辦法」已明確規定文化資產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應訂定防災計畫,內容包括災害風險評估、災害預防、災害搶救與防災演練等項目。然而落實文化資產防災,必須兼顧人身安全之保護及文化資產價值之完整保存,惟有透過防災演練,才能讓第一線人員熟悉文資救災特性,並整合消防隊災害搶救,以展現防災「自救」、「共救」及「公救」跨域整合的重要性,平時辦理演練的目的即是透過強化防災管理機制,以降低火災發生並減少損害。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https://www.boch.gov.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
2022-02-02。走春一日遊 與文資來一場充滿年味、趣味及回味的約會
進入園區,沿著文資大道前行,右手邊首先遇見的是藝文展覽館A館的「古物廟-寺廟古物特展」,展覽以古物為主體,規劃「走進廟埕」、「人神共存」、「與神同行」、「傳承」、「穿越歷史」、「古物靈籤」、「臺灣寺廟古物地圖」共七大展區,帶領民眾認識古物傾訴的悠遠故事。「古物廟」特展匯集雲林北港朝天宮、西螺福興宮、北港集雅軒、草屯龍德廟及朴子配天宮等所保管的重要古物、一般古物及珍貴寺廟文物。不同於一般博物館的展覽物件,寺廟古物存在於民眾的生活周遭,保存的同時,也仍在寺廟中持續被使用,適合全家大小共同參觀。
緊接著「Blihun漢本-交通樞紐上的國定考古遺址」特展,臺灣史前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早期、新石器時代中期、新石器時代晚期、金屬器時代等5個主要時期,當時史前人們善用自然資源、精於工藝,發展出海陸長距離的物質交換與人群交流,激盪出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臺灣現有11處史前時代的國定考古遺址,其中Blihun漢本考古遺址埋藏古代人群出海遠洋的故事,是解開人群流動的關鍵遺址。歡迎跟著考古學家的腳步,體驗史前人群山海相處的生活法則。
踏入藝文展覽館對面的雅堂館,則可欣賞「在此一方-產業文化資產特展」,「圖譜列柱區」展示臺灣殿堂級的產業文資;「數位圖譜區」由足跡意象的QR Code帶民眾遊走世界各地產業文資;「產業文物區」透過親近、懷舊的日常產業文物及青年的創新提案呈現,召喚產業文資的過往記憶與未來展望;「空間圖譜區」則是藉由園區前身-臺中舊酒廠的藍晒圖及360度鏡頭的互動空間虛境,讓民眾行走在雅堂館現況與歷史場景的交會處;漫遊到「人文時光區」,回顧舊時廠房的安全標語、人物故事及產業文資的發展歷程;「未來想像區」邀請民眾與國內外產業文資保存行動者留下的理念、話語互動,一起構築產業文資的未來願景;最後則是「亞洲產業文化資產平臺(ANIH)」的辦公室,觀展後來此休息、閱讀,了解更多產業文資資訊。
穿過中央廣場,右轉前往合作街的方向,在B06木工坊呈現的是「時光片羽-文化資產生活進行式特展」,四大展區以生活中最熟悉的複合空間「埕」來展現。「生活的埕」有說說唱唱與居家工藝累積出文化資產與生活的記憶;「治理的埕」以赤崁樓為主軸,結合AR互動方式,讓民眾在短時間內快速理解赤崁樓歷經荷蘭、清領、日治、民初至今樣貌的轉變,體會文化資產在不同時期中多變的樣態;在「學習的埕」可以看見書院、學堂與校舍,在這些與教育相關的文化資產當中,知識得以傳播、人類智慧得以傳承,逐步推動文明的進步與生活水平的改善;「信仰的埕」傳遞每一座廟宇都是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廟埕上有令人目不轉睛的進香活動、戲曲表演,也透過浮空投影的虛實影像整合,重新詮釋古早時代在廟埕上欣賞布袋戲、北管戲曲、歌仔戲曲等等的趣味;此外,也可以跟古蹟透過螢幕互動一起合影,留下紀念。
最後散步回到文資大道底靠近信義南街處,抵達1916工坊觀賞「曲間觀藝-1916工坊培育成果展」,匯集竹藤編保存者張憲平藝師、南管戲曲保存者林吳素霞藝師、陶漆工藝家史嘉祥老師三位大師及研習課程學員,共計56件作品共同參展,藉此展覽讓民眾瞭解傳統工藝、傳統表演藝術的美學。
文資局提醒,民眾進入園區需全程佩戴口罩,各展館內實施實聯制登記、容留人數限制、禁止飲食,並請配合辦理量測體溫、酒精消毒等防疫措施。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春節期間除夕及大年初一休館,室內各展場開放時間自上午9時至下午5時。更多活動相關訊息請至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及粉絲專頁查詢。
官網:https://www.boch.gov.tw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
【古物廟-寺廟古物特展】
日期:即日起至6月30日(四),9:00-17:00(除夕、初一、週一休館)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3藝文展覽館A館(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在此一方-產業文化資產特展】
日期:即日起至2月27日(日),9:00-17:00(除夕、初一、週一休館)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9雅堂館CDE館(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時光片羽-文化資產生活進行式特展】
日期:即日起至5月15日(日),9:00-17:00 (除夕、初一休館)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6木工坊(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曲間觀藝-1916工坊培育成果展】
日期:即日起至2月28日(一),10:00-18:00(除夕、初一、週一休館)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R12-1916工坊(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 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