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後疫情數位產業轉型政策白皮書實體策展開幕式 柯文哲:新常態思維改變生活、產業型態 市府已規劃做好各項數位基礎建設
110-12-20
臺北市政府20日舉行臺北後疫情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實體策展開幕式,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致詞時表示,從2020年開始到現在,過去2年全世界都籠罩在疫疫情中,今年2月市府提出「後疫情時代臺北市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1.0」,於5月疫情爆發後,市府針對國內發生的狀況、再參考國外的經驗,重新編排為「臺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2.0」,預定於明年1月初提出,策展期間北市府將邀請駐華使館代表前來參觀及合作交流,更誠摯邀請市民前來參觀體驗後疫情時代的未來生活樣貌。
柯文哲說,「新常態(New Normal)」的思維,也就是生活要學習與疫情共存、生活型態隨時因應疫情改變,產業型態也要跟著做調整。「臺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2.0」要告訴大家,產業在這兩三年要如何數位轉型,政府要做好數位基礎建設。
媒體詢問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與E化有什麼不同?柯文哲回答說,智慧化城市就是E化,但是在所有E化項目當中,會針對在後疫情相關的,其實大概幾個重點,電商、物流是重點,還有酷課雲、通訊診療等,臺北市政府的公文系統因應後疫情時期的需求又重改一遍,現在全部要移到iPad上面去做;媒體接著詢問要花多少預算?其中最滿意的項目是什麼?柯文哲回答說,這個很難講,相關經費都要流用,這很難計算,流用政策,因為E化要單獨編預算,所以這個要把它匡列起來流用。比方說,里長要分禮品,有用人為單位、有用戶為單位,這樣就相當複雜需要紙上作業,但是現在用電腦系統就方便多了。
媒體詢問熊好券登記上午當機一事?柯文哲回答說,臺北通太成功了,用的人相當多,已超出它原來伺服器的設定,現在全世界都缺晶片,臺北通要完全能用,要過這個月底,這也是後疫情時代會碰到的問題,不是錢就可以解決,電腦設備缺晶片還是沒辦法解決。
媒體詢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天說明年一定會缺電,柯市長的看法?柯文哲回答說,缺電問題太複雜,因為民生用電其實約占總用電量20%,大概70%還是工業用電,真的要解決要用差別費率,就是電價在不同時間的費率不一樣,讓大的用電戶必須晚上作業,這也會大幅改變人的生活習慣;公投的重點不是投票,重點是要解決問題,投完票以後問題沒有解決,核四不蓋、核二核三也要停掉,但核電占目前發電量12%,要怎麼辦?再來,臺積電目前占5%的總用電量,他們新廠蓋好,有人說用電量會增加到占我國總用電量8%或10%,高耗電產業又要發展,這些問題都要解決。
媒體詢問,柯市長怎麼看目前的六都要再增加成九都?柯文哲表示,國土規劃是很嚴肅的事,要從長計議,北北基辦公室,公文也進行政院了,但他們一定會存參,不理北北基。政府要一下子做行政區劃的變動,在這之前應該要先有整合的動作,比方說水力、交通、都市計畫、社會住宅等跨縣市先整合,這一步先做,前置作業不做,直接搞縣市合併,不要為了選舉而選舉。
媒體詢問,跨年晚會防疫要用悠遊卡綁臺北通,議員質疑為什麼要強推?柯文哲回答說,他要說明一下,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捷運要刷悠遊卡「嗶」,在高鐵可以用「嗶」的,也可以掃QR Code?因為「嗶」的時候要0.2秒,速度很快,臺北捷運平均一天220萬人次,不用悠遊卡很難處理。像現在進市府市政大樓,實聯制可以掃QR Code,但要搞得老半天,時間會比較長,跨年來的人如果高達3、40萬人,不用「嗶」的,一定會全部卡在那裡,所以請大家下載臺北通,再用臺北通綁定一張悠遊卡,這張悠遊卡就有臺北通的功能,用「嗶」的進場比較快。媒體追問,會同步開放其他入場方式?柯文哲回答說「會」,但還是鼓勵大家趁現在還早下載臺北通並綁定悠遊卡,用綁定的悠遊卡進場這樣最快。
媒體詢問萊豬進口公投通過,政府下一步是開放核災區食物?柯文哲回答說,這本來就是一定會來的議題,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日本在主導,一定會要求要解決核災區食品。
時間: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 14:30-16:00
地點:晶華酒店3樓宴會廳
主題:新經濟 新發展
臺北市政府陳志銘秘書長 演講題目:後疫情時代臺北市數位轉型戰略
2020年COVID-19在全球肆虐,對世界產業與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面對疫情表現相對成功的臺灣,該如何更加關注產業的轉型與掌握這一波數位化的契機,北市府於今(25)日舉辦後疫情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希望可以跟產業一起找出立足於後疫情時代的競爭優勢,以市民的角度出發,從「新常態」打造下一個百年的智慧臺北。
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致詞時表示,COVID-19無疑是2020年影響最大的事件,在疫情的肆虐下臺灣還是相對成功,這樣的成功不僅是表現在確診案例上,社會活動受到干擾的程度也相當低,GDP也是世界上唯二正成長的國家之一,這都是因為臺灣有辦法讓經濟活動正常進行。
不過,柯文哲認為還是有新局面必須面對,過去全球化、零庫存的概念已被打破,世界的生產及供應鏈必須重整,風險管理也是企業經營無法忽視的問題,對於過去政府提出的防疫、紓困和振興政策,他認為更正確的作法應是防疫、紓困和轉型,因為已經無法回到過去的經營模式,應該要有新的因應之道。
柯文哲指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臺北市政府按照不同產業舉辦了九場如何因應後疫情時代的論壇,思考作為一個政府該如何面對新常態。他以北市府從各個數據來決定是否舉辦跨年為例,坦言如果拖至今天才決定臺北燈節是否舉辦,答案應是肯定的,但是當時民眾不習慣前一兩天才做決策,都需要準備的時間,但若一個社會無法快速的應變,將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柯文哲提到,當時桃園部立醫院事件,以14天作為一個周期來計算,如果超過28天兩個周期以上要能夠預測並不容易,因此他希望社會能有更強的應變能力,如果社會應變力強,就只需要停止少部分的活動,這樣也可以讓社會的動力維持得更好,但前提是政府必須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也因此政府的組織型態需要改變。
柯文哲認為,失敗為成功之母,對於2020年臺灣面對COVID-19的相對成功,是因為2003年SARS重創臺灣之後的充分準備;但同樣的成功為失敗之母,很多國家在疫情的重創下,被迫進行數位轉型,臺灣卻因為受到的影響較小而做的不多。他以三倍券為例,有超過90%的人是領取紙本三倍券,這代表臺灣在數位基礎建設的不足,作為資通訊大國但無現金交易的普及率低,這是一個危機。
柯文哲強調,相對其他國家,臺灣必須要做的就是數位轉型,但在面對數位轉型的戰略目標下,政府不會比業界更了解市場,所以應該要建立一個平臺,讓企業或個人可以在這平臺上有效率的運作,因此面對數位轉型的目標,臺北市政府要做的就是數位基礎建設。
柯文哲表示,今天公布的「後疫情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是第一版,之後會滾動式的修正,北市府在數位基礎建設要做的事項會公布給產業界,取得業界回饋意見,讓計畫在兩年內完成,希望在充分的準備下,臺灣可以成為一個更強韌的國家,應付未來各種可能的挑戰。
接著,由秘書長陳志銘簡報臺北後疫情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重點。他首先指出,COVID-19疫情影響市民的生活已經超過一年,中央提出防疫、紓困、振興三部曲,而北市府認為振興之後,更要「轉型」,因此從去年7月起由相關局處陸續舉辦9場產業轉型論壇,並於今年2月重新整理成《臺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
陳志銘表示,新冠肺炎改變全世界,因此因應疫情而發展的數位轉型浪潮「新常態時代」已勢在必行,因此白皮書將「以市民為中心,邁向創新治理的智慧臺北」作為願景,並以「動態轉型、韌性調適、軟硬兼施」3大策略,建構1基礎(數位基礎建設)、2配套(數位人才培育、產業輔導轉型)、2發展(宅經濟發展、零接觸服務)的政策主軸;同時提出15項優先行動計畫,作為提振產業數位化的強心劑。
陳志銘指出,抗疫上半場,臺灣表現亮眼,卻有可能錯失數位轉型的機會。因此,抗疫下半場,借鏡全球數位轉型對策,打下數位轉型的基本功。首先,針對數位基礎建設部份,市府將扮演平臺的角色,提供並滿足民眾及企業所需要的核心服務,包括目前最夯的5G建設、擴充市民數位身分的臺北通、打造以數據驅動智慧治理的大數據中心、以及提高Taipei Free熱點的覆蓋率。
而面對數位人才比硬體更重要的課題,市府將透過公私協力,積極針對企業數位應用、劇場管理、電競產業點燃城市經濟與文化進步驅動力,為企業培育最寶貴的數位技術與應用人才;產業轉型輔導部分,透過在地商家轉型智慧零售與智慧交通、旅遊與文化新商機、新興勞工權益三塊,再次以臺北品牌競爭無國界的線上市場。
至於時下最夯的「宅經濟發展」,陳志銘表示,因為疫情關係,工作型態被迫改變,全球企業迅速導入遠距工作,視訊會議、線上管理的需求;另外,線上娛樂、線上學習(智慧校園)、健康產業也成為新常態的多元商機。日益廣泛的線上學習不只是防疫手段,更是一種實踐教育機會平等,市府在「酷課雲」的基礎上架構虛實整合的親師生學習平臺,用政府的力量弭平數位落差,並培育具數位力的未來世代。
陳志銘強調,臺北市政府領航走在前端的「零接觸服務」,包括強力推廣智慧支付、公共場域無現金支付、加強防疫安全網的里鄰數位基礎建設、以及進階升級的的零接觸醫療服務、通訊服務,都將徹底落實在市民生活的每一天。這一波的「遠距革命」對政府、對企業、對個人都是新的挑戰,同時也將是城市再度進化的新契機,盼望市府與市民攜手合作,把握新常態的契機,共同打造出領先全臺、放眼世界的的「新臺北」。
柯文哲在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記者詢問,疫情後的新常態戰略思考,市長覺得當務之急是什麼?柯文哲表示,過去是一個沒有上位指導原則的情形,現在比較清楚。每一個局處要做的,都會做出它的計畫,例如有甘特圖會比較明確。其實還有相當多的細節,像過去每個局處在發展他們的E化時,都各自執行,現在市府設有中央支援團隊,支援各局處的E化措施。
柯文哲指出,市府過去花在E化的錢太少了;另外,不應用一種很放任的態度來讓民間發展。他最有印象的事是推動電子發票,目前設定電子發票的系統要5萬元成本,除非公司營業額夠大,否則業者很難有意願建置電子發票系統,這樣是否要用政府的力量,讓這個建置成本降到夠低才能去普遍實施?所以要用國家的力量去推動。他認為社會基礎建設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在未來的兩年任期,社會基礎建設也將是臺北市政府的重點工作。
記者提到三月就要開放境外人士來臺,臺北市因應措施為何?柯文哲表示,疫情發展與疫情控制是一個動態平衡,市府現在每天都在監看全世界疫情,很多國家開始在打疫苗,所以很明顯地美國的感染人數在逐步下降,也隨著接受疫苗注射的人數與已被感染人數增加,全世界的疫情都在趨緩。他認為在這個狀態下,臺灣沒有理由這麼嚴格地鎖國,相信中央也會量力而為再放人進來。
柯文哲提到,昨天臺北市居家檢疫3300多人,是過年回來那波,預估現在開始會比較少,如果降到3千多人就可以再多放一點人進來,這部分市府會隨時與中央保持聯絡與溝通,不會超過防疫能量。基本上,他是同意在全世界疫情趨緩的狀態下,慢慢放鬆嚴格的鎖國,但在過程中市府也會控制防疫能量是在可控範圍內,然後開始讓國際交流逐步恢復。
記者詢問市府對臺北市各地元宵節活動有無標準?柯文哲說,如果現在問他的話,臺北燈節可以照辦,但是在一個月前叫他猜測疫情發展,還是不可能的事。原則上他還是建議民眾在尚未注射疫苗之前,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儘量維持社交距離,疫情若有風吹草動,市府一定會下清楚的命令。
20210225府級行動方案_定案版V1
20210225後疫情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簡報(記者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