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


蘇花改工程處網站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22-11-18蘇花改工程的生態永續之路

創造雙贏?共享榮景!

當政府重大工程建設遇上生態保育議題該如何創造雙贏?共享榮景!

政府回應花東民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之訴求,責由交通部公路總局以永續環境發展之思維推動台9線蘇花公路改善計畫(簡稱蘇花改)。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期望在順利完成工程及通車營運之目的下,能維護當地生物多樣性與棲地品質,特委託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協助執行「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改善計畫施工中暨營運階段指標生物研究計畫」之生態調查及指標生物研究。特生中心不負重託,今年即將完成歷時十年的蘇花改道路相關研究計畫與生態監測,總計建置20多萬筆生物資料,包括許多珍稀或特有物種,以及當地新紀錄種。除了建構當地完整的生物多樣性資料,也提供施工及通車營運前後許多保育措施。此外,更協助檢視生態友善措施之效益,並提出具體的改善建議。根據中心的監測資料,當地生物族群已逐漸回復。蘇花公路改善工程兼顧安全考量與環境友善措施,將是未來作為道路工程與生態永續共存雙贏的典範。

政府重大工程施作的新思維

近年來,台9線蘇花路廊因地形崎嶇、道路侷限,往往遇到颱風天災容易坍方,造成道路中斷,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人車的安全疑慮。政府為回應花東民眾期盼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爰由交通部公路總局以永續環境發展之思維規劃與推動台9線蘇花改計畫。主辦單位蘇改處於101年起委託特生中心執行「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改善計畫(蘇澳~東澳、南澳~和平、和中~大清水)施工中暨營運階段指標生物研究計畫」之生態調查及指標生物研究計畫,期望在順利完成利國便民的政府重大建設之目標下,也能兼顧維護當地生物多樣性與自然棲地品質。事實上,目前我國政府在實施重大交通建設時已順應世界潮流,規劃思維以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為基礎、安全為導向,期望能減少工程對生態系統的傷害程度,達成自然與人類共存共榮的目標。因為我們深切體認:維護生物多樣性及自然棲地的完整性,對人類的永續生存至關重要。蘇花改工程在克服許多地形地質障礙及工程技術的挑戰後,全路段已於109年1月6日順利通車營運,提供國人一條安全、舒適、便利的車行道路。本路段主要由隧道(63%)和橋梁(22%)為主體,其餘由平面道路(15%)銜接。蘇改處在兼顧道路開發與自然生態保護的原則下,當初規劃之初即以以迴避、縮小、減輕、補償之友善環境策略進行相關工程設計與施作,並積極規劃設置友善野生動物設施,以維護當地生物多樣性之建全。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命寶庫

特生中心101年起即受委託協助進行施工階段及營運期間兩階段之指標生物研究及生態監測,直到111年底。總計包括11項子計畫12項工作項目的研究計畫,主要根據動物習性及棲地特徵設置樣區、選擇適合的調查方法按季節進行調查研究。至110年止全線已發現哺乳類44種(蝙蝠類24種)、鳥類220種(含環頸雉與猛禽)、爬蟲類38種、兩棲類22種、淡水魚類39種、蝦類19種、蟹類10種,鱗翅目蛾類1,401種、維管束植物917種等,各類調查研究資料累計超過20萬筆,代表當地涵養著豐富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其中包括許多台灣珍稀保育類或特有物種(如台灣野山羊、林鵰、環頸雉、叢花百日青等),以及當地新紀錄種(如黃喉貂、玄彩蝠、台北樹蛙等)。執行期間,特生中心團隊也陸續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論壇與研討會,公諸社會大眾,同時受邀進行多次專題演講或教育訓練,分享野生動植物與生態保育知識,也提供許多豐富的野生物素材與精美照片應用於蘇改處網頁製作、展示館展示,並且協助蘇花改宣導影片拍攝。更重要的是,協助回覆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與監察委員有關棲地破碎化的相關問題。特生中心在瞭解當地生態系與生物多樣性、建置豐富的生物資源資料、進行稀有植物移植與生態補償復育、維護珍稀物種(如環頸雉)棲地及復育提供許多工程友善設施上的具體建議,盡心盡力、貢獻良多。

其實硬綁綁的道路工程也可以很護生

不可諱言地,重大工程施作時一定會造成原棲地的干擾與破壞,其中最主要為造成棲地破碎化,進而影響當地生物的生存。這些因工程產生的棲地切割與劣化後,要如何保有棲地回復的潛力及創造連結性,為當地生物族群存續的關鍵因素之一。特生中心研究團隊調查發現當地不同物種(類群)歷經工程施工之干擾影響及族群變動趨勢雖不盡相同,但所幸蘇花改工程主要是以橋梁及隧道為主,並且在工程施作期間無大量破壞環境棲地情形,完工後也能盡量回復原棲地樣貌,並參考生物特性於道路工程的適當位置設置生態友善措施(如道路防護網、鳥網圍籬、動物爬坡道、生態廊道等)、栽植合適的本土樹種以維護棲地等,因此在營運通車後多數生物族群量已逐漸回復,不僅如此,在蘇花改通車營運後道路的路殺現象也遠低於一般道路。

國家發展與生態保育並重

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已儼然成為臺灣民眾關心的議題,維護生活品質與生存安全是社會大眾的主流意識,亦是已開發國家和具文明水準國民的主要特徵之一。因此,若政府在考量國人生活品質與交通便利下而進行重大建設之開發案的同時,能對當地生態環境有多一份瞭解,並對生態棲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育加以考量與規劃,則將有助於創造國家發展與生態保育雙贏的局面。蘇花公路改善的工程安全考量與環境友善措施,將是未來作為道路工程與生態永續共存雙贏的典範。


2021-11-26交通部公路總局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幸福工程蘇花改,永續環境宜花東」榮獲110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

公路總局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運用創新生態、低碳工程技術,結合地方人文記憶,創建安全回家的幸福蘇花改公路,完成給予花東民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的使命,榮獲110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團體獎殊榮。

排除萬難精進作為,圓滿達成通車目標

「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下稱蘇花改計畫)的推動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起於97年,於101年3月起執行蘇澳東澳段、南澳至和平及和中至大清水路段之設計與施工作業,施工期間歷經東澳隧道抽坍、谷風隧道抽坍、中仁隧道湧水等事件,但經由多次檢討協調、調整工序、團隊成員24小時日夜輪班及調整系統測試時程等精進作為,提高工程效率,終於如期如質完工,並於109年1月6日開放全線通車。

落實環評承諾減少碳排,打造環保安全幸福之路

開挖東澳隧道產出之碴料,以鐵路運輸方式直送火車轉運站,不僅避開行駛原住民社區、減少砂石車交通衝擊,亦減少環境污染,大幅降低碳排放量。團隊設計以所在之白米社區為發想,採米粒造型打造國內首座結合「波形鋼腹板」、「預力混凝土」及「外置預力斜索」複合材料工法的白米造型脊背景觀橋,融合公路工程與技術、原民特色與景觀,環境生態與人文之美;另以隧道組裝及推進施作的工法,將觀音隧道與谷風隧道間以「鼓音橋」聯通,並以遮光罩及隔音罩覆蓋,以維用路人行車安全。

十年歷史十年功成,獲國際認證肯定

蘇花改計畫榮獲國際道路協會(IRF)109年全球道路成就獎(GLOBAL ROAD ACHIEVEMENT AWARDS;GRAA)設計類首獎,除了讓臺灣公路工程建設得以躍登國際舞台,也讓世界看見臺灣與認識臺灣世界級工程技術實踐力。蘇花改工程同時是碳管理指標示範工程,也是全國第一個完整包含隧道、橋梁、道路、機電及交控標的碳盤查工程,經查驗機構英國標準協會(BSI)認證並頒授「臺灣ISO 14067碳盤查及查證聲明書」,開創道路工程推動碳管理實務之先河。

公路總局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成立10年,完成了38.8公里的建設旅程,計8座隧道、13座橋梁及5.6公里的平面道路,這一條路每一個旅程,都有著前人擘劃的足跡,感謝各界及長官的全力支持,更感謝默默付出努力奉獻、克服工程艱辛的全體同仁,期許下一個10年繼續努力,賡續完成降低環境衝擊、謀求永續發展的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


110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


花東縱谷景觀大道


南方澳跨港大橋重建工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