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部會報告【立法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業務報告(第11屆第3會期)114年3月

 

1140319    立法院第11屆第3會期經濟委員會第次全體委員會議

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3月19日及20日二天一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業務報告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劉鏡清>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4/1140319/301.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 - 第11屆第3會期

立法院業務報告PDF

立法院 第 11 屆第 3 會期 經濟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業務報告    主任委員 劉 鏡 清     114 年 3 月 19 日

目 錄


壹、當前經濟情勢

一、全球經濟穩定成長

二、國內經濟動能延續

貳、施政方向與重點

一、創新領航,提升國家競爭優勢

二、均衡臺灣,促進區域永續均衡發展

三、投資人才,形塑新世代國際競爭力

四、法規鬆綁,優化經商環境

參、結語

 

主席、各位委員先進:大家好!

今天很榮幸應邀就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業務推動向貴委員會提出報告並備質詢。首先,要感謝各位委員在上一會期對本會施政的支持,使得各項業務能夠順利推動,同時也期盼能持續對本會業務給予大力協助。以下謹從「當前經濟情勢」及「施政方向與重點」二大面向提出報告,敬請指教。

壹、當前經濟情勢

113 年隨全球經濟平穩成長,人工智慧(AI)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擴展,我國經濟成長率不僅創下 10 年來次佳,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亦締造 10 年來新高。

展望 114 年,國際 AI 商機持續暢旺,我國出口及生產成長力道可望延續,加以半導體業者積極擴充產能和投資先進製程挹注民間投資,勞動市場穩定與國人薪資調升等,亦有助維繫內需消費動能,近期國內外主要機構預測 114 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多高於 3%,我國經濟表現續呈穩健。

一、全球經濟穩定成長

全球通膨持續回落,主要已開發國家貨幣政策漸趨寬鬆,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及綠色轉型驅動投資與貿易穩步成長,為全球經濟注入動能。惟全球地緣政治衝突、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債務危機及氣候變遷風險加劇等,增添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根據 S&P Global 最新預測,114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降至 2.6%,略低於 113 年的 2.7%。

(一)主要先進與新興經濟體

1. 先進經濟體溫和成長:S&P Global 預測 114 年先進經濟體經濟成長率 1.7%,低於 113 年的 1.8%,惟各經濟體間存在明顯差異。美國勞動市場疲弱,公共支出預計削減,恐影響消費與經濟活動,114 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 2.3%,低於 113 年的 2.8%;歐洲通膨回落,歐洲央行寬鬆貨幣政策降低借貸成本,歐元區經濟成長率可望由 113 年 0.7%增至 0.9%;日本因企業加薪與通膨壓力緩解,家庭消費回升,114 年預估成長 1.1%,高於 113 年之 0.1%。

2. 新興市場成長放緩:S&P Global 預測 114 年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 3.8%,低於 113 年的 4.1%。其中,中國民間消費信心仍呈疲弱,以及房地產結構性問題持續,加上與美國的外交與貿易摩擦恐持續升溫,114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 4.2%,低於 113 年的 5.0%;印度預計仍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惟外部需求放緩與政府財政壓力限縮政策刺激空間,預測 114 年經濟成長率 6.4%,與 113 年持平。

(二) 全球通膨壓力持續下降

1. 由於 113 年能源與食品價格回落,以及供應鏈逐步恢復穩定,全球通膨呈下降趨勢,惟中低所得國家仍面臨高食品價格與氣候風險壓力。S&P Global 預估 114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 3.4%,低於 113 年的 4.5%。

2. 由於全球石油供應過剩,且美國預計增加原油產量,加上中國與歐洲經濟疲軟,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114 年 2 月預測,布蘭特原油 114 年均價自 113 年的 80.56 美元/桶降至 114 年 74.50 美元/桶,惟須注意美國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恐影響俄羅斯石油供應進而推高油價。

二、國內經濟動能延續

113 年 12 月以來國內外主要機構預測我國 114 年經濟成長率多高於 3%以上,其中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可望達到 3.14%;謹就 114 年國內出口、投資及民間消費等三大面向表現,說明如下:

(一)出口:優勢科技產品續增、傳產貨品漸次回溫

隨全球經貿持續成長,AI 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熱絡不減,傳產貨品逐漸回溫,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 114年商品出口規模將達 5,086 億美元,為歷年最佳,年增 7.08%,惟整體表現仍將面臨美國關稅政策走向與各國回應,以及傳產貨類受國際間產能過剩壓力牽制等不確定因素影響。

(二)投資:民間投資展望樂觀

半導體供應鏈積極擴充國內先進製程及高階封測產能,且運輸業者應跨境旅遊及貨運需求增加而增購航空器,加上政府持續推動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與綠能建設,以及企業朝向淨零與數位雙轉型投資,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 114 年民間投資達 5 兆 7,430 億元,為歷年最高,實質成長 6.18%。

(三)消費:民間消費動能仍續維繫國內就業情勢穩定,加上企業獲利成長、軍公教薪資與基本工資調升,將提高企業調薪及獎金發放意願,均有助提升國人消費能力。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 114 年民間消費名目金額上看 12 兆 5,043 億元,為歷年新高,實質成長 2.12%。

貳、施政方向與重點

鑒於當前全球經貿環境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地緣政治風險、產業供應鏈重組、數位及淨零雙轉型等,政府刻正戮力落實「國家希望工程」,積極推動創新經濟、產業升級、並兼備環境永續與社會公義等國家競爭力提升,讓臺灣持續大步向前,全力打造臺灣成為「經濟日不落國」。謹擇要說明本會當前施政方向與重點如下:

一、創新領航,提升國家競爭優勢

(一)協調推動五大信賴產業

因應全球產業趨勢,科技需求驅動半導體市場發 展、AI 廣泛應用及中國衝擊 2.0,本會統籌協調經濟部、數位部、國科會等相關部會共同規劃推動五大信賴產業。本會已於 113 年 9 月 5 日行政院院會報告「五大信賴產業推動方案」政策方向,該方案並於 114 年 1 月 10 日陳報行政院,期打造臺灣成為全球民主科技陣營不可或缺且受信賴的夥伴,並透過創新驅動,帶動百工百業發展,強化國家安全及韌性。各產業主要推動策略及進度說明如次:

1. 半導體:除強化國內 IC 設計研發能量,協助廠商發

展先進製程與封裝,穩固國內領先地位,也將發展半導體材料及設備,讓我國成為全球半導體全供應鏈中主導者。行政院 113 年已核定國科會半導體產學研共創基地計畫,將在新竹市打造符合未來產學研使用需求之半導體製程實驗及研究空間、經濟部先進半導體研發基地計畫,在工研院竹東院區建置 12吋先進製程試量產環境,中研院南部院區量子科技實驗大樓並於 113 年底動土興建。此外,亦補助 23組學界團隊,執行如高算力晶片、高頻寬應用的矽光子模組、高節能影像感測晶片等高效能晶片關鍵技術研發。

2. 人工智慧:將促進 AI 智慧應用發展,並透過新建智慧節能資料中心、爭取國際合作等擴大我國算力,提升我國在全球AI 的影響力。113 年已公布「加強投資 AI 新創投資方案」,提供 100 億元進行 AI 新創投資,並藉由產業輔導團等方式,輔導製造業導入 AI 應用 2,133 家。

3. 軍工:持續推動國機國造及國艦國造,並因應未來 無人機軍事與商用發展需求,建立無人機供應鏈,打造國防產業自主能量與量能。行政院 113 年已核定民雄航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已於 113 年 9 月成立,並與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國防產業協會等簽署MOU,以建立產業平臺,拓展非紅供應鏈。

4. 安控:協助國內安控產業發展可信賴安控產品,促成智慧化升級,同時,強化AI 軟體能力及系統整合 能力,如AI 影像識別、AI 弱點掃描。掌握後量子密碼等資安前瞻技術,健全產業生態,並針對核心產業強化資安韌性。目前已完成安控產品資安國家標準制定,包括監控系統 8 份、門禁系統 12 份。此外,也與美方合作推動我國網路安全成熟度模型認證 (CMMC)驗證能量。

5. 次世代通訊:因應未來 6G 發展,推動 6G 及低軌衛星關鍵技術研發與國際合作,研製 B5G 通訊衛星及地面設備,發展各項應用場域與解決方案,並透過接軌國際,加速發展衛星垂直應用。113 年 10 月已與歐盟共建全球最大 6G 實驗網,打造國際級驗證環境。另協助業者低軌衛星通訊地面設備商品化與試量產,進軍全球市場。此外,持續推動 116 年發射首顆B5G 低軌通訊衛星。

(二)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

依台經院最新統計,112 年臺灣新創募資金額逆勢成長 10%,達 28 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相較於 112年全球新創募資金額年衰退近 4 成,臺灣的新創量能與投資市場優於全球。為加速新創發展,達成 116 年起每年 1,500 億元的新創投資金額目標,本會將整合部會資源,積極活絡投資,並同步提升新創質量,打造全球共創的生態圈,主要推動策略如下:

1. 活絡投資生態系:國發基金分別匡列新臺幣 100 億 元協助各產業機關,包括數發部、環境部、經濟部、文化部等,推動人工智慧、綠色成長、中小企業、 製造業/服務業、文化創意等領域發展,並規劃機器人、大健康產業投資,可望進一步帶動民間投資。同時,也積極與企業創投(CVC) 交流,期促成成立 CVC 聯盟,擴大CVC 投資新創之力道,創造雙贏。另透過大學創投建立校園生態系,如規劃與臺灣大學合作成立校友基金,並將推廣至國內其他大學。此外,亦積極建立跨國創投生態系,透過橋梁計畫支持新創,加強鏈結美國、日本等國際資金、人脈及市場力道,如近期已與京都大學iCAP 展開投資洽談等。

2. 擴大投資標的:為協助碩博士運用研究成果創業,本會除規劃與大學合作推動校友基金,並將結合創新學程,加強與國內外專家、企業、創投等合作提供商業化輔導。此外,也將擴大推動產業再造,促進企業內部創新。國發基金也將加強投資IC 設備、材料等業者,協助強化半導體產業韌性。另,也將積極吸引海外具前瞻技術的新創來臺,形塑更國際化的新創發展環境。

3. 提升創業成功率:協助新創鏈結企業資源,促成大小共創合作,並擴散業界應用。推動橋梁計畫,已 於 113 年 9 月、114 年 1 月啟用東京、矽谷新創基地,未來一年將連結超過 1,000 位海外社群夥伴,協助百家以上新創對接國際企業、創投及加速器等資源。同時也將協助新創參加國際性展會,如 CES、SelectUSA 等,強化我國新創之國際能見度,爭取海外投資及訂單。

(三)落實兆元投資國家發展

為擴大引導資金投入國家建設及產業發展,蓄積經濟成長動能,本會會同財政部、金管會共同研提「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於 113 年 12 月 26 日奉院核定。本方案重點如下:

1. 創新促參推動機制

(1) 成立院層級跨部會促參推動平臺「行政院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進專案會議」,構建政府及民間公私協力平臺。下設促參工作小組及法規調適小組,研商促參可行性,並主動調適相關法令。

(2) 創新促參提案方式,中央部會新興計畫自研擬階段,定期提送院層級促參提案平臺審理促參可行性。另主動蒐集民間業者參與公共建設之提案建議,協助媒合政府機關參採辦理。

(3) 新設「促參推進專案辦公室」,辦理促參提案收件、審查及輔導等事宜。

2. 優化投入公建的投融資條件

(1) 鼓勵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型私募股權基金( Private Equity, PE ) 及創業投資事業( Venture Capital, VC),調降保險業適用之資本適足率風險係數,增加保險業投資誘因。

(2) 針對具公共建設屬性的策略性產業,提高保險業投資限額至 45%;提高國家融資保證成數由最高 6 成提高至 8 成,增加金融機構融資意願。

3. 增加公共建設相關金融商品

(1) 修法開放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REIT)採基金架構發行,擴大發行政府永續發展債券,並推動公共建設證券化。

(2) 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輔導各級政府發行永續發展債券,並研議推動公共建設證券化之可行方案。

行政院已召開首場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進專案會議,正式啟動運作機制,金管會已公告調降保險業者投資公建型 PE、VC 之風險係數;另已函釋電動車充電樁、節能服務產業或設施等具公建屬性,保險業投資限額最高可至 45%;積極盤點政府永續發展債券案源如各地方政府社宅、捷運等,將輔導發行。

(四)充裕產業創新轉型資金活水

國發基金設立宗旨為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及國家發展,非單以獲利為目的,但於 113 年仍為國家創造 254 億元之獲利。國發基金積極帶動民間資金投資,協助產業創新轉型,推動作法如下:

1. 積極協助五大信賴產業發展:投資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促進國家發展。

2. 攜手主管機關提供新創企業發展資源:辦理中小企業、文化創意產業、策略性服務及製造業、AI、智慧醫療、綠色成長淨零產業等百億大基金,提供新創企業所需營運資金,協助產業創新加值。

3. 翻轉成熟企業:結合民間資金共同成立企業再造基金,協助成熟企業突破成長瓶頸,進行升級轉型。

同時,國發基金亦積極進行投資機制之五大改革如次:

1. 強化投前機制:增加申請投資案公司轉型能力審查、口碑調查、市場趨勢分析及公司治理評鑑門檻檢視。

2. 強化審議機制:強化實地訪查,增加委員對申請企

業之了解及審查時間並提高表決門檻。

3. 強化合約簽訂:優化投資合約,保障投資權益。

4. 強化投後管理:建置預警系統,降低投資風險;成立投資後管理小組,掌握公司營運情形,即時查證及因應處理重大事件;增加公司治理審查。

5. 強化退場機制執行:定期檢討轉投資事業,依退場機制執行釋股,回收資金,持續協助其他產業發展。

二、均衡臺灣,促進區域永續均衡發展

(一)協調推動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

為落實賴總統「均衡臺灣」的施政方針,同時因應國際經貿情勢,以及我國產業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的發展趨勢,本會結合相關部會共同規劃「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以國家整體觀點,推動產業發展與公共建設均衡布局。

「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規劃內容已於 113 年 12 月 12 日提報「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第 3 次會議討論通過,經過全面盤點各地方在地特色及資源,規劃北北基宜為「首都圈黃金廊帶」、桃竹苗為「桃竹苗大矽谷」、中彰投雲將推動成為「精密智慧新核心」、嘉南高屏以「大南方新矽谷」推動、宜花東屏南則朝「東部慢活城鄉」發展、金馬澎發展為「低碳樂活離島」等,並將在全國各縣市推動包括軌道、公路、醫療、居住、農業、水資源、文化、觀光等超過 140 項重要建設。

配合六大區域產業發展,中央也將攜手地方政府完善周邊九大生活機能生態圈,推動包括供水、供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交通旅宿、生活購物及淨零廢棄物等配套措施與基礎建設,持續帶動更多在地就業機會,提升員工薪資所得,讓國人都能夠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並連帶提高國家的人均GDP,有效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加速區域平衡發展,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確實達成增就業、提薪資、繁地方的三目標。

(二)推動區域治理示範及推廣

為能達成區域治理示範及推廣效益,依政策重點擇定區域治理案例:

1. 推動 4 個主題型區域治理沙盒

因應氣候變遷之綠能永續發展,依當前政策重點擇定「太陽能光電」、「漁電共生」、「微水力發電」及「地熱發電」為推動案例,透過沙盒實驗,促進政府、業界與民眾共同參與及合作,提出跨域治理對策,建立區域治理新模式,進行示範與推廣。

2. 建立 2 個公共治理平臺

配合「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及「地方創生廊帶」等政策重點,綜整推動方案及計畫之區域內生活圈配套措施,調和對接中央與地方需求之觀點,串聯政府相關資源,落實由下而上參與式公共治理,建立公共治理創新模式。

本會已成立「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區域治理協調平臺,建立桃竹竹苗地方政府與中央相關權責機關單一聯繫窗口,以及平臺運作機制。地方政府如有進一步須協處或跨域協調事項,可於平臺提案,平臺將轉由中央權責機關回應辦理,視議題由中央與地方業務機關首長對接聯繫處理;如有重大待協處必要時,由本會副首長邀中央與地方副首長召開會議溝通協調。本會將按季彙整中央權責機關辦理情形,轉知地方政府及中央相關權責機關。

(三)打造地方創生廊帶

本會推動地方創生廊帶,將整合地方既有基礎與亮點,透過跨部會合作、媒合企業資源及獎勵措施,提升地方經濟動能。推動實施策略考量在地推動者、地方商家、吸引點、故事力、企業投入、豐富體驗等關鍵要素,搭配獎勵留鄉開創事業等措施,成立跨部會整合協調平臺,偕同 11 個部會共同推動,並積極導入企業資源,促進地方繁榮發展。推動作法及方向如下:

1. 推動試點廊帶計畫,盤點並健全發展關鍵要素:針對地方創生廊帶試點地區,盤點在地特色及強化成功關鍵要素,整合地方既有商業基礎、節慶、活動與特色產業,透過獎勵開店及補助發展事業,吸引商業投資及活絡地方經濟。

2. 透過地方創生推動平臺,集結中央及地方政府力量,共同促成廊帶發展:由本會邀集各部會、地方政府及民間組織,就地方創生廊帶發展推動實施計畫之內容、分工及推動時程進行討論。

3. 引進企業永續發展資源,支持團隊完善營運模式:協助地方創生團隊及事業連結企業資源,媒合企業之ESG 資源投入與合作,對接企業強化地方創生團隊之財務規劃、收益分析及經營能力,並加強地方創生與企業供應鏈合作,完善永續營運模式。

(四)活化中興新村發展

1. 依據行政院 111 年核定「中興新村整體規劃」,編列「中興新村北、中核心公有資產活化建設計畫」(112 年至 116 年)中程計畫,推動中興新村整體發展工作,賡續辦理第 2、3 階段多房間各 80 間職務宿舍整修工程;辦理智慧路燈 208 盞等優化工程;中興會堂歷史建築修復工程、青少年活動中心、中興羽球館及單房間宿舍優化工程,以期公有資產活化再利用。

2. 建置「中興新村地方創生育成村」,利用現有閒置公有建物做為創生培育場域,打造中部地區地方創生示範場域,已累計輔導 172 組團隊,獲國內外 64 項獎項、1 次國際商業展示及 47 案完成商業合作、2 組團隊獲企業投資,落實推動地方創生業務,將規劃導入相關產業,成為中興新村活化新亮點。

3. 賡續執行各項發展工作,規劃推動聚客活化計畫,結合食、宿、遊、購、行等外部產業資源元素,配合荷花季,辦理中興新村野起來-野餐等一系列活動,另規劃主席官邸及宿舍空間辦理特色餐飲及住宿等標租,以吸引人流到中興新村活動與消費,活化場域創造商機,活化中興新村發展。

(五)淨零公正轉型 2.0

淨零公正轉型為我國「國家希望工程」八大施政目標之「綠色成長與 2050 淨零轉型」重要策略之一,本會透過上位、跨部會的推動機制與策略,致力發揮資源整合與政策協調的綜效,落實淨零轉型與社會公平的衡平性,實現「個人、產業與群體發展機會」、及「化氣候變遷為區域發展的契機」等願景,並確保在轉型過程中各族群及產業都能共享淨零轉型的成長果實。具體作法如下:

1. 以循證為基礎整合跨部會淨零公正轉型施政與成果,提出國家公正轉型行動計畫與成果報告,並加強在地社會溝通,加速國內淨零公正轉型政策與資訊傳遞的普及化與深化。

2. 委託專業智庫就勞動市場、產業發展、區域均衡、社會安全及處境不利族群等面向進行總體研究,研提指引與檢核工具供各部會強化淨零公正轉型策略執行綜效。

3. 透過跨部會推動小組和淨零公正轉型委員會等機制,積極協助各部會解決政策推動課題,並精進對策。

4. 各部會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 46 條第 1 項規定,應邀集中央及地方有關機關、學者、專家、民間團體採行適當公民參與機制廣詢意見,訂修該主管業務之公正轉型行動方案提交予本會,由本會整合為國家公正轉型行動計畫。

此外,本會亦持續與各級政府合作推動淨零公正轉型工作,擴大政府部門對淨零公正轉型政策之認知,以協助利害關係人因應淨零社會帶來的生活轉變,持續強化社會大眾對淨零轉型政策的理解與支持。

三、投資人才,形塑新世代國際競爭力

(一)提升國家人才競爭力

鑒於全球產業智慧化及數位化趨勢,半導體、 AIoT 及生技等重點產業成長人才需求擴增,為滿足產 業發展所需人才,政府落實執行「厚植重點產業人才培育」、「厚實人文社會底蘊培養數位技能」與「促進國際學生及人才循環交流」等 3 大策略如下:

1. 厚植重點產業人才培育:教育部成立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提供學生跨校學習;勞動部亦彙蒐各部會AI 課程,並運用職業訓練整合網做為一站式 AI 訓練課程資訊入口網等,113 年已培育 AI應用、半導體、淨零、資安等人才逾 8 萬人次。

2. 厚實人文社會底蘊培養數位技能:為深化人文及社 會素養,教育部鼓勵大專院校非資通訊系所開設跨 領域數位科技微學程,112 學年計 27 萬名學生修讀;另推動人文社會跨域相關計畫,開設跨領域及議題導向式實作教學課程。

3. 促進國際學生及人才循環交流:教育部持續鼓勵學

校設立國際專修部,提供華語先修課程,並深耕海 外招生基地,開設新型專班;僑委會亦辦理海青班學位班及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等。透過多元就學管道吸引國際生來臺修讀學位,113 學年達 7.9 萬人,較 112 學年新增 1.2 萬人;也支持本國青年開拓國際視野,增強人才國際交流及循環。

(二)全球精準攬才留才

面對AI、半導體、淨零等重點產業發展快速引申對人才殷切需求,以及國際競才激烈趨勢,進行全球攬才,亟需提升我國攬才留才競爭力,挹注產業轉型升級新動力,爰本會賡續推動「策略性延攬國際人才」、「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攬才體制」、「延攬數位遊牧人才」及「建構友善外國人環境」等四大策略如下:

1. 策略性延攬國際人才:盤點重點產業關鍵人才需求,運用大數據掌握臺灣所需高階人才全球布局圖像, 鎖定五大洲重點區域,透過 AI 工具進行線上、線下全面精準攬才;至 113 年底已延攬外國專業人才計 7.1 萬人(含就業金卡 1.2 萬人)。

2. 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攬才體制: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法,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攬才體制,以進一步放寬工作、居留及及社會保障等。

3. 延攬數位遊牧人才:針對數位遊牧型態國際人才,新增數位遊牧簽證,並提供數位遊牧一站式服務等配套措施及推廣機制。已於 114 年元旦正式核發數位遊牧簽證,並於臺南、臺東成立據點、建構生態圈,吸引近千名數位牧民來臺,後續將擴展鏈結全球數位牧民,結合地方特色,吸引來臺創新、創業。

4. 建構友善外國人環境:優化外國人在臺金融、子女教育、租屋、雙語等生活環境,並透過本會 Talent Taiwan 國際人才服務及延攬中心,依國際人才需求客製化提供等一條龍專人專責落地服務;目前月服務超過 3,000 人次,並已完成於政院南辦建置南部據點。

(三)務實推展雙語政策

1. 雙語政策著眼於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地緣政治角力趨

勢,已是我國全球化的重要戰略之一。透過雙語政策的長期推動,將讓臺灣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競爭力與雙語力,重要雙語人才培育推動情形說明如次:

(1) 推動AI 英檢服務供大眾免費使用:由本會補助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研發 AI 英檢服務事宜,本(114)年 1 月起,大眾得上「全民英檢 i 學網」免費使用該服務,取得個人化英文能力診斷回饋。

(2) 與 Coursera 合作培訓公務人員:目前已辦理 4 期培訓計畫(第 4 期辦理中),共有 6,000 人參與,期以雙語力加值專業力,精進公共服務品質。

(3) 鼓勵民間推動英語學習:為促進國內外組職辦理雙語應用、人才培訓交流等,自 112 年起本會已核定補助 19 案,鼓勵民間推動英語創新學習。

(4) 中央地方合作辦理雙語計畫:協同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共同辦理公務融入雙語元素計畫,旨在營造友善的雙語學習環境,自 111 年起開辦至今已核定 86 案,計畫型式包含提升第一線公共雙語服務、醫療院所或場館雙語化、打造風景區雙語環境等。

2. 為支持 2030 年吸引 40 萬人之攬才目標,本會將致力於推動友善雙語環境,強化攬才並進而提升國人使用國際語言機會;本會並將從公共服務、生活面、教育面、職場面等,結合各部會及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推動,推動重點如次:

(1) 公共服務面:公共服務資訊雙語化,以及優化各機關第一線雙語服務品質,提供便利、友善效率之雙語行政服務。

(2) 生活面:消弭生活環境的語言阻礙,如商圈、夜市、醫療環境、交通服務、風景區等,營造友善外籍人士的生活空間。

(3) 教育面:跨部會協調外國人才子女來臺就學、在臺升學法規及輔導單一窗口設置,便利我國攬才路徑,吸引國際人才進入。

(4) 職場面:強化國人進入職場後之雙語力,促進國人與外籍人士交流,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四、法規鬆綁,優化經商環境

(一)落實計畫全生命週期智慧績效管理

為落實中長程個案計畫全生命週期績效管理,以實質管理為核心,持續強化政府績效管理,採取實地機動查證及專家意見諮詢,並落實事前規劃、事中執行及事後營運各階段評估等作為,確保政府預算資源妥善運用,並積極主動協調及加強溝通,協助各項計畫排除推動困難及控制風險。113 年公共建設經費約為 7,882 億元,在本會與工程會及各部會持續協力提高整體經費執行量能下,全年經費執行 7,392 億元,創近 17 年同期新高,經費達成率為 93.78%。

在智慧績效管理方面,本會推動建立計畫履歷,以資料治理概念,整合跨機關、系統、年度等面向之資訊,並輔以地理空間管理,進行跨系統資料垂直及水平整合,期提供計畫智慧管理及決策支援功能,並規劃全面連結計畫生命週期各階段之審議、執行及評估相關資訊,強化風險預判功能,達到政府績效智慧管理之目標。

(二)優化法規鬆綁與調適經商環境

面對全球經濟情勢的挑戰及數位轉型趨勢,本會 運用法規鬆綁及新創法規調適建言平臺蒐集各界提案,並推動各部會法規鬆綁自主檢視機制,持續確保法規與時俱進,符合產業及社會所需,以完善整體投資法制環境,提升我國競爭力。自 106 年 10 月推動至 113年,各部會已完成法規鬆綁 2,394 項;113 年度重要成果包括:經濟部修正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放寬增僱員工及加薪租稅優惠適用對象;國科會鼓勵研發創新,開放主要技術研發者得擔任新創公司發起人;勞動部簡化外國人轉換雇主或工作之登記程序等,促使經商法制環境更趨友善及便利。

為優化外商在臺投資環境及接軌國際標準,本會積極擔任外國商會與政府部門溝通橋梁。自 112 年至 113 年間,針對美、歐、日及澳紐等商會白皮書提出的 1,231 項建議,邀請商會與政府相關機關,透過跨部會協調機制,協助解決、釐清有關醫療、金融、能源、交通及科技等領域之各項議題,以吸引外商持續來臺投資。

此外,為持續促進民眾參與政府決策,落實開放政府精神,本會自 104 年建置「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供民眾線上提議之管道,若民眾提議進入附議後於 60 日內獲致 5,000 份附議,便可成案;迄 114年 1 月 20 日,民眾提議計 20,163 則,成案(即達 5,000份附議)者計 346 則,經機關參採者計 172 則,已獲相當成效。

另透過開放政府聯絡人制度,推動各機關就相關政策法規議題運用協作會議,瞭解利害關係人之意見,以增進政府與社會各界之互信及夥伴關係;113年計辦理 13 場協作相關會議,促使政府相關政策法規之推動,更符合民眾需求。同時,為促進法規資訊公開透明,建置「行政院公報資訊網」,提供即時動態法規資訊,113 年進一步擴大法規資訊揭露,就公報網有關法規命令草案預告及發布網頁,因應臺美貿易協定之要求,增加「其他事項說明」欄位,提供各機關登載如聯絡人、曾考慮之主要替代方案及法規影響評估等資訊;另建置法規英譯版本登載頁面,供各機關 於法規草案預告時,得同時刊載中、英文版法規草案,友善外國人對我國法規之瞭解。

自 94 年上線至 114 年 2 月 6 日累計刊登即時動態法規資訊等資料逾 15 萬則,瀏覽人次超過 977 萬人次。

(三)鏈結科技整備首座國家檔案館

為迎向數位生活與智慧政府時代,於國家檔案館之館藏質量、應用展示、教育推廣、技術研發及服務環境等多元面向,鏈結資訊科技,輔以全方位資通訊安全防護架構,整備我國首座國家檔案館,規劃於 114年底啟用,以深化全民記憶與增益國家軟實力為本,並以開放檔案近用為宗,展現透明政府價值。

1. 智慧節能永續營運:國家檔案館已於 113 年底完工,預定 114 年底啟用,將數位資訊充分運用於檔案管理, 同時傳達政府施政紀錄透明公開, 打造國家知識地標; 全區引進智慧大樓安全管理技術,增進使用效率及管理效益,並導入綠色機房概念,強化機房實體安全與節能減碳,以構建永續典存、恆溫恆溼、節能空調、安全管控之適性典藏環境,擴增檔案典藏空間為 100 公里;又為建構環境共生的未來,館區留設開放空間,並引進民間經營提升文創展售、輕食、人文活動及停車場等附屬服務設施,活絡公共建設效益及區域共榮發展。

2. 數位治理創造價值:結合人工智慧與雲端技術,佈局智慧自動化管理流程,藉由AI 推動檔案管理智能審核,結合檔案智慧移轉倉儲機制及數位識別標籤自動管理檔案,輔以數位工具提升行動辦公彈性,升級入庫自動化管理有效性,並建置專屬技術研發場域,包括檔案保存及技術實驗研發中心與電子檔案保存實驗室,著重不同媒材類型檔案保存技術與產官學合作研究。同時,為推進數位治理,建構檔案雲服務及完備電子檔案管理,借助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及機器學習,強化資訊安全事件管理及穩健網路環境,完備資安防禦韌性。

3. 厚實資源實現開放:為擴大國家檔案應用,累計公布逾 467 萬筆國家檔案目錄、完成影像數位化逾2,804 萬頁,以及主動公開去識別化檔案影像逾 330 萬頁;為提升檔案管理效能,完成檔案自動化管理 識別標籤 61.5 萬卷,貼覆率 46.4%;又為便捷檔案應用與推廣,優化雲端服務介面及網站智能推薦服務,整合智慧語意網絡及科技輔助設備,提升檢索精確性;另結合多媒體、互動、沈浸等數位科技於檔案展示,創造全新的檔案體驗及提供分齡適眾教育推廣服務,呈現多元易近的檔案服務面貌。

參、結語

最後再次感謝貴委員會給予本會業務報告的機會,相信經由立法與行政部門的同心協力,必能使我國克服種種國內外挑戰, 共同打造「創新經濟」、「均衡臺灣」及「包容成長」的日不落國,讓世界看到臺灣耀眼光芒。以上報告,敬請指教,並敬祝各位委員先進身體健康,平安如意。謝謝大家!

〔中興新村〕整體規劃


【中興新村】921重建感恩紀念公園新設夜間照明地景

 

中興新村共融式公園正式啟用 嶄新風貌成為親子活動最佳場所


【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興新村活化

歷史與文化景觀      景點與花季      慢遊與美食      場地租借      交通資訊


國家發展委員會 中興新村整體規劃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0940395E0B0B8DE7


中興新村北、中核心公有資產活化建設計畫(112年至116年)


URBANSCAPETW:【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興新村活化


分項連結

URBANSCAPETW:〔中興新村〕整體規劃

URBANSCAPETW:〔中興新村〕廳舍活化運用

廳舍調配

URBANSCAPETW:〔中興新村〕宿舍活化運用

URBANSCAPETW:〔中興新村〕地方創生育成村

URBANSCAPETW:〔中興新村〕公共藝術設置

URBANSCAPETW:〔中興新村〕活化成果綜覽

URBANSCAPETW:〔中興新村〕資訊資源索引


2025-03-28

嘉義縣大林鎮文高市地重劃區

 

嘉義縣大林鎮文高市地重劃開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8 10:03:34)  嘉義縣大林鎮文高市地重劃區今27日舉辦開工典禮,邀請區內土地所有權人、議員、鎮長及代表會等參與動土儀式,一同見證嘉義縣府對地方建設的努力及用心,正式宣告大林鎮文高市地重劃工程全面啟動。

本案市地重劃計畫書於113年3月6日公告,重劃區總面積4.41公頃,位於大林火車站東南側、大林體育運動公園西側及慈濟醫院北側,區內規劃住宅區、商業區等可建築用地約3.0267公頃,另規劃園道、廣場、道路用地等公共設施用地約1.3833公頃,預計115年3月完工。

重劃區原規劃為「文高」學校用地,現況作農業使用及空地,未能有效利用,以都市計畫檢討變更為住宅區及商業區,透過市地重劃方式開發,期盼結合大林慈濟醫院、大林火車站周邊產業,延伸既有鎮中心的商業機能,提高商業服務層級,塑造複合性消費商圈。

預估重劃完成後,能興闢完善公共設施,改善周邊交通動線,增進便利性及安全性,並與周邊既有環境資源(大林體育運動公園)串聯,滿足市民活動、休憩需求,促進城鄉平衡發展。


嘉義縣大林鎮文高市地重劃開工


嘉義縣大林鎮文高市地重劃開工


2025-03-25

【新竹市】竹科X產業創新園區


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第一軟體大樓 | 九典聯合建築事務所 Bio architecture Formosana

https://www.bioarch.com.tw/work/x-site-of-hsinchu-science-park-phase-1


竹科X產業創新園區






出席「竹科X基地」動土典禮 總統期盼透過科技產業聚落效應 帶領臺灣經濟不斷往前走
總統出席「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第一軟體大樓開工動土典禮」

蔡英文總統今(25)日上午前往新竹出席「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第一軟體大樓開工動土典禮」時指出,政府積極發展AI、5G、資通訊以及大數據產業,未來「竹科X基地」將成為帶動臺灣高科技產業「軟實力」的重要產業聚落。此外,強化臺灣關鍵產業的發展量能、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相信也是市民、縣民、產業界的共同期待。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跟執政團隊的同仁,及許多產業界的先進來共同見證「竹科X基地第一軟體大樓開工動土典禮」。臺灣在世界半導體產業鏈佔有領頭羊的地位,尤其是在這波疫情當中,全球對臺灣晶片的需求越來越高,也再次凸顯臺灣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性。

總統指出,在硬體方面,我們IC代工全球市占率超過7成,是全球第一。在IC設計還有封裝測試方面,我們也位居全球第二。其他包括LCD、LED還有太陽能板等多種產業,我們也是穩坐全球前三名。這些成果,就是臺灣高科技產業最堅實的「硬實力」展現。

總統說,整個竹科,就是帶動臺灣經濟不斷發展的護國群山。為了要讓臺灣的高科技產業發展邁入新的紀元,我們正在既有的優勢之上,全力投入更多軟體的創新及研發。

總統提到,我們現在所在的「竹科X基地」未來會積極發展AI、5G、資通訊以及大數據產業,這些都是她在第二任就職時所提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當中非常關鍵的項目,相信一定能夠讓「竹科X基地」成為帶動臺灣高科技產業「軟實力」的重要產業聚落。

總統強調,這些努力也將能夠引領臺灣,打造更完善的AIoT產業鏈,並且進一步發展帶動國家數位轉型的資安產業。她也特別肯定科技部及新竹市政府目前共同推動「竹科X計畫」的努力,相信透過中央和地方攜手,共同齊心協力,一定可以再次為竹科的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總統談到,新竹縣市是臺灣的科技重鎮。強化臺灣關鍵產業的發展量能、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相信這都是市民、縣民、產業界的共同期待。

總統接著指出,在疫情期間臺灣把握了這一波新出現的ICT遠距商機,再加上生醫產業的需求,去年整體科學園區營業額,已經突破3兆元,今年更有望可以挑戰3.5兆元。

總統強調,未來竹科X基地,會有許多重要的國際廠商進駐,加上我們很多新創的資金、技術、人才也都會一起投入。她期許未來這些能量的匯集,可以激盪出很多新的發想和突破,更讓硬實力和軟實力充分結合,可以強強聯手、互相加乘,產生更強大的聚落效應,也帶領整體臺灣經濟不斷往前走。

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秘書長李孟諺、科技部長吳政忠、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立法委員鄭正鈐、邱泰源、高虹安、新竹市長林智堅及台灣科學工業園區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金恭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出席竹科X基地第一軟體大樓開工動土 蘇揆:展現政府民間齊心合力成果 持續推動相關政策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5)日 與蔡英文總統共同出席「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第一軟體大樓開工動土典禮」,蘇院長表示,臺灣經濟在世界經歷最艱困之際屢創佳績,創下「3個21」的奇蹟,包括外銷訂單連續21個月正成長、投資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達21年來最高,上(11)月失業率也是21年來同期最低,而今天的開工動土典禮,更是展現從政府到民間產、學、研各方齊心合力的成果;此外,為解決產業發展所需的土地及人才問題,政府亦持續推動相關計畫,希望臺灣能持續發展,帶給人民更大的願景及希望。

蘇院長指出,他今天誠心誠意前來獻上祝福,並充滿期待。再過6天,110年就要結束,在蔡英文總統領導下,臺灣已創下「3個21」的奇蹟,一是我國外銷訂單已連續21個月正成長;二是今(110)年投資占GDP比例達26.8%,創21年來最高;三是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公布上月的失業率為3.66%,也是21年來同期最低。這「3個21」的奇蹟得來不易,臺灣在全世界經歷最艱困的時刻,交出最亮麗成績,請大家給國家領導人蔡英文總統最熱烈的掌聲。語畢,臺下也響起掌聲。

蘇院長表示,新竹科學園區自41年前設立迄今,一直是臺灣高科技產業與龍頭產業聚集之地,光新竹園區的年產值就破兆元,去(109)年為1.24兆元,今年1至10月更破1.3兆元,這個成果得來不易,是業界齊心合力,以及政府用對的方法共同努力而來。

蘇院長指出,產業發展需要基地,因此政府這兩年來一直持續推動相關計畫,包括核定竹科老舊廠房更新,增加10萬坪的標準廠房樓地板面積及寶山二期擴建,新開發90公頃用地等。此外,產業發展亦需要人才,因此本(12)月21日,蔡總統率領行政團隊出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創新研究學院揭牌典禮」,由此均可看出政府在土地、人才等各方面,皆盡心盡力,希望讓臺灣能夠持續發展,帶給國家、人民更多希望。

蘇院長也提到,中國西安於本月22日封城,然而臺北昨(24)日卻是不夜城,信義區人山人海,知名樂團五月天今日也將在高雄舉行萬人演唱會。在舉世滔滔、疫情再起的情況下,臺灣相對較為安全,平安夜溫暖的歌聲不僅撫慰人心,讓大家看見希望,也在溫馨的氣氛下度過一個平安的夜晚,這是得來不易的成果。

最後,蘇院長強調,今天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第一軟體大樓開工動土,正是展現從政府到民間產、學、研各方齊心合力的成果,不僅突破困難,也帶來希望,如同未來的「大新竹」,將帶來大願景、大希望,也至盼大家敞開心胸,用最大的努力,讓臺灣更進步、更有效率,也更有力。

今日典禮開場時,蘇院長與蔡總統共同接受祥獅獻瑞,並手舉好彩頭及鳳梨,祈求工程順利。現場並播放「竹科魔法森林」工程影片,呈現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結合在地及節能永續等元素,帶動未來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願景。隨後,院長於開工祝禱後提起金鏟,起鍬三鏟,完成動土儀式,並與總統及現場貴賓們合影留念。


竹科X基地開創三大典範!首棟軟體大樓開工動土 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親臨


竹科X關鍵第一步!科技部、新竹市府攜手推動竹科X基地,未來聚焦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等軟體產業,基地內將興建3棟軟體大樓,首棟大樓今(25)日由科技部正式開工,規劃為地下2層、地上12層辦公大樓,預計2024年3月完工。蔡英文總統、行政院蘇貞昌院長、科技部長吳政忠、柯建銘立委、林智堅市長與產業代表均出席動土典禮。林智堅市長表示,竹科X開創三大典範:中央地方首度攜手合作、首座都市型科學園區、創造新竹第二條科技廊帶。

 
蔡英文總統表示,台灣在世界半導體產業鏈佔有領頭羊地位,尤其是在這波疫情當中,全球對台灣晶片需求越來越高,再次凸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性。她說,硬體方面,IC代工全球市占率全球第一;IC設計封裝測試位居世界第二;其他LCD、LED及太陽能板等產業,穩坐全球前三名,成為台灣高科技產業最堅實的「硬實力」展現。
 
蔡英文總統說,為讓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邁入新紀元,我們在既有優勢之上,全力投入更多軟體的創新及研發。竹科X基地未來積極發展AI、5G、資通訊以及大數據產業,相信能成為帶動台灣高科技產業「軟實力」的重要產業聚落。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台灣在最困難的時刻,交出最亮眼的時機,今年在蔡總統帶領下,台灣創下3個「21」奇蹟:一為連續21個月來外銷訂單不斷成長;二為今天投資率佔GDP 21年來最高;三是失業率是21年來同期最低。他期許,竹科一直是台灣高科技龍頭產業聚落之地,今年營業額破1.3兆得來不易,是政府與企業齊心努力的成果,「今天基地動土就像未來的大新竹,帶來大願景、大希望,希望大家敞開大心胸,用大努力讓台灣有大大進步,大大的有力。」
 
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竹科過去40年從無到有,從IC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打造出綿密產業鏈,讓台灣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半導體基地。竹科X基地將以軟扶硬、軟硬整合帶動竹科發展。往後科學園區設立,不該只是大水、大電,應該有三大新思維「優生活、精緻多元、節能永續」,未來用晶片打造食衣住行,將有更多民眾受惠於半導體科技、受惠於創新產業。
 
林智堅市長表示,今天剛好是上任7周年日子,感謝蔡總統、蘇院長力挺竹科及半導體產業,並為大新竹帶來大禮物。他說,竹科685公頃用地已經飽和,竹科X是都市型科學園區,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需要,中央投入超過183億元打造,未來將以軟扶硬、軟硬整合,2024年完工後將創造2800個就業機會。
 
林智堅市長說,竹科X開創三大典範,首先是中央地方攜手合作的典範,再來竹科X為都市型科學園區的典範,透過都市計畫與市地重劃,將科學園區立體化,並結合國際展演中心及兒童探索館,兼具科技與人文,最後則是創造第二條曲線的典範,打造竹市第二條科技廊帶,讓城市生生不息。
 
「台灣半導體產業最大競爭力是人才」林智市長引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金句,表示人才聚集在大新竹,大新竹合併後事權統一、效率提升,讓更多好人才來壯大竹科,並透過半導體產業,讓新竹成為連結全世界的超導體。
 
柯建銘立委表示,竹科X基地以前是台肥五場,過去在台五場工作就像今日到台積電上班,曾幾何台肥五場轉變成竹科X基地,將帶領竹科持續發展。身為新竹市民的他,衷心期待這座城市培育成長,並深信是所有市民共同願望,「國家要發展,城市也要發展,不要為一己之私反對大新竹合併升格。」
 
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金恭說,竹科X基地是全台獨特的基地,適合IC設計業及其他創新產業,尤其園區周邊生活環境完善,近幾年國內相關產業鏈快速擴充,已經實現科技島夢想,面對全球競爭、自然環境變遷,竹科X基地將邁向新紀元。
 

市府表示,竹科X首棟軟體大樓空間規劃將地下2層及1樓作為停車場,2樓為大廳出入口、2至3樓設有販賣部、交誼空間與辦公空間,地上4至12樓皆作為辦公空間,將引進研發設計、資訊軟體及服務、軟硬整合及智慧應用相關產業進駐,未來將聚焦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研發設計、資訊軟體、資訊服務、5G行動通訊、大數據等產業,目標整體園區創造1470億元產值、2.1萬個工作機會。 


未來城市@天下 

林智堅專欄|新竹市50年來最大計畫!我如何把一個老油庫變成智慧基地?

 

110-04-14竹科X第1棟大樓最快年底動工 目標創造近3千工作機會、年產值196億

位於新竹市公道五路上的竹科X產業園區,占地36公頃,第1棟軟體大樓最快今年底前動工,113年完工,以多元、永續為概念,創造大量綠意圍繞,規劃為地下1層、地上11層辦公大樓。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第一軟體大樓完工後可望創造2800個就業機會、年產值196億元,另台肥基地TFC 1科技大樓目前進駐率已超過9成,有科技大廠如英特爾、ASML台灣總部,為竹科X重要發展里程碑。 

林智堅市長表示,106年起市府與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台肥、中油攜手合作推動竹科X,投入183億元打造都會型科學園區,連結周邊藝文高地等消費生活機能,未來將聚焦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研發設計、資訊軟體、資訊服務、5G行動通訊、大數據等產業,,目標整體園區創造1470億元產值、2.1萬個工作機會,盼吸引創新科技研發中心與企業總部,創造總部經濟(Headquarters Economy)效應,讓新竹市成為台灣連結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樞紐城市。
 
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陳淑珠副局長表示,竹科X基地占地3.74公頃,預計新建3棟研發大樓,整體樓地板面積上看6.5萬坪。將於今年底開工的第一軟體大樓,空間設計將地下1層作為入口大廳及停車場,地上1、2樓設置商店、共享辦公室及交誼空間,3到11樓為出租辦公室,將引進研發設計、資訊軟體及服務、軟硬整合及智慧應用相關產業進駐。
 
陳淑珠副局長表示,以竹科X基地為核心,西側為新竹市中心與舊城區,擁有深厚人文氣息;東側隨著便捷聯外交通,串聯生醫與科學等高端產業園區;南側則鄰近學研單位,像是工研院、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充滿創新學術精神。
 
透過基地串聯,竹科X產業園區東起科學園區、西接大車站計畫,以科技產業與人文風貌為基底,透過開放空間與綠廊道的留設,拉近科技產業與市民日常的距離、串聯都市潛力點,如同植物種子在此成長茁壯,成為一座結合藝術、人文、科技、生態的帶狀產業園區。
 
負責第一軟體大樓設計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張清華也說明建築設計,他指出,透過順應在地微氣候、節能、逐層綠化,提供創新人才健康呼吸及生活的工作空間,鼓勵產學之間的交流與媒合,達到共生共榮、永續循環的理念。



 
除竹科X基地,新竹市府產發處長張力可表示,目前台肥基地TFC 1科技大樓進駐率已超過9成,有科技大廠如英特爾、ASML台灣總部進駐,TFC 2科技大樓也緊鑼密鼓籌備,開發計畫由市府審查中,預計今(110)年底前動工,另台肥整體開發區(D4、D5街廓)積極辦理招商中,中油基地則將於明(111)年底前完成汙染整治。


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籌設計畫核定本

行政院109715日院臺科字第1090022897號函


109-07-04中央投入逾1,400億支持新竹發展 蘇揆:支持地方建設 讓台灣更美麗、更有力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4)日視察「竹科X創新產業園區」時表示,地方建設不分黨派,他支持新竹市五大計畫,包括五楊高架延伸至苗栗頭份750億、新竹大車站65億、台61西濱快香山鳳鼻段近150億等可行性研究,竹科寶山二期近300億擴建計畫,以及竹科X基地約182億,總共在大新竹地區投入超過1,400億。他也希望大家努力,讓台灣更美麗、更有力。

 




蘇院長指出,蔡英文總統希望台灣能把握中美貿易戰時機,且聯合國報告顯示世界受中美貿易衝擊時,台灣反而得利,廠商回台投資超過1兆。此外,因國人同胞共同努力,台灣武漢肺炎防疫受世界肯定,再加上香港事件,讓世界看到台灣堅持主權及自由民主的可貴,許多外資願意投資台灣。

蘇院長表示,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最具指標性的科學園區,擁有500多家廠商、15萬名員工,年產值超過1兆元,為台灣科學產業地標,也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地方。竹科原以硬體製造生產為主,但近年隨著世界產業變化,AI(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軟體服務更讓竹科脫胎換骨。

蘇院長指出,為讓竹科再發展,新竹市長林智堅以台肥、中油(新竹油庫廢庫)土地為規劃,提出「竹科X」產業園區計畫,並與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政務顧問鄭宏輝特別赴院長辦公室極力爭取支持。

蘇院長表示,「竹科X」與經濟部工業園區、科技部科學園區不同,傳統科學園區以劃地形式計算土地面積,而「竹科X」屬於都市型立體化科學園區,因此以樓層、棟數呈現。「竹科X基地」經費約182億元,國發會審議支持,但涉及土地取得問題,基於我們是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團隊,加上為了台灣產業發展,希望台肥能與科技部配合,新竹市也需要相對應的付出。

蘇院長指出,「竹科X」的 X表示「無限可能、不受限於現在」,為因應快速變化的世界,若台灣不加快腳步,恐被他國超越,希望科技部與台肥儘快就土地儘快取得協議,讓「竹科X」成為台灣另一個成功案例,再加上竹科寶山二期及相關建設,讓整體大地區發展成台灣有力量的一塊。

蘇院長強調,他做事不分黨派,因為沒必要區分,且地方也無從區分,人民都在看,他很期待大家通力合作,讓地方發展速度加快,成為地方福氣。他核定五楊高架延伸至苗栗頭份750億、新竹大車站65億、台61西濱快香山鳳鼻段近150億等可行性研究、竹科寶山二期近300億擴建計畫以及國發會審議支持竹科X基地約182億,感謝各立法委員在立法院的幫忙,也呼籲地方政府動作加快及配合。

2025-03-24

全國溫泉資源基本資料庫系統

 

全國溫泉資源基本資料庫系統      https://newspring.wra.gov.tw/


溫泉法

溫泉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經濟部水利署全國溫泉資源基本資料庫系統建置資料未臻完善,審計部促請改善

110-12-02

經濟部水利署 (下稱水利署) 建置全國溫泉資源基本資料庫系統,審計部查核發現,系統資料未齊全或未更新,且未督促地方政府落實資料維護及更新,經函請水利署促請檢討改善,業已研提改善措施。

審計部指出,水利署為整合國內溫泉資源及促進有效利用,於94年建置全國溫泉資源基本資料庫系統及平臺,完成溫泉基本調查標準作業流程,建置前期耗資841萬餘元,並於104至108年度陸續投入135萬餘元,辦理維護更新改善。

然而,審計部於108年11月查核發現,系統內各市縣溫泉地區、業者概況等資料未齊全或未更新、無溫泉監測井及水權圖資料、未登載歷年溫泉季報及年報等情事,且未督促地方政府落實資料維護及更新,遂於109年1月函請水利署檢討妥處。

審計部表示,經追蹤改善情形,水利署已強化系統功能,提供地方政府上網填報,並督促補正缺漏資料及落實資料維護更新,完整納入各市縣溫泉地區及業者概況資料,並以地圖方式呈現,標示全國各監測井位置及溫泉露頭範圍,適時觀測溫泉監測資料,並登載103至110年溫泉季報及年報,發揮建置系統輔助管理效能。



臺北市】

新北投溫泉區

臺北市】

行義路溫泉區

臺北市】

中山樓溫泉區

臺北市】

馬槽溫泉區

新北市】

金山萬里溫泉區

新北市】

烏來溫泉區

臺中市】

谷關溫泉區

宜蘭縣】

蘇澳冷泉公園南核心冷泉區

宜蘭縣】

礁溪溫泉區

宜蘭縣】

員山溫泉區

宜蘭縣】

冬山河親水公園溫泉區

新竹縣】

小錦屏溫泉區

新竹縣】

清泉溫泉區

苗栗縣】

泰安溫泉區

南投縣】

東埔溫泉區

嘉義縣】

中崙澐水溪溫泉區

臺南市】

關子嶺溫泉區

臺南市】

龜丹溫泉區

高雄市】

寶來溫泉區

高雄市】

不老溫泉區

屏東縣】

四重溪溫泉區

屏東縣】

旭海溫泉區

臺東縣】

知本溫泉區

臺東縣】

金崙溫泉區

花蓮縣】

安通溫泉區

花蓮縣】

瑞穗溫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