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公共建設制度面改善策略

 

公共建設執行數創新高,國發會:攜手部會持續升級公建管考制度

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81FA1070276953CA

臺北捷運東側南北向(東環段)






臺北市捷運局環狀線東環段土建工程CF763工程標歷經2次招標流標後再上網公告,於10月1日開標有一家符合資格廠商投標,並於10月9日召開評選會議,經評選評定日商華大林組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攬商為最有利標廠商,於今(18)日順利決標,後續將依規定完成簽約程序後,預計今年底前開工。

臺北市捷運局第二區工程處說明,捷運東環段規劃路線行經臺北市內湖、松山、信義及文山等行政區,工程全線與捷運文湖線、松山線、板南線及信義線轉乘,並與施工中的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及已通車的環狀線第一階段路線銜接形成一車直達之全環路線,提供轉乘服務。東環段路線全長約13.25公里,均採地下化方式興建,包含10座地下車站,1座地下機廠。其中本次辦理招標之CF763標工程範圍自Y39站(不含)松仁路底往南穿越拇指山系、萬芳交流道、景美溪,至新光路二段銜接南環段Y1動物園站,長度約為3,157公尺,本標之長隧道設置1座通風豎井。



112-12-27。
臺北捷運局今舉辦東環段土建工程廠商說明會 最快113年初陸續發包

112-10-13。捷運東環段為設計需要辦理管線試挖 同時兼顧工程進度及維護居民生活品質


112-04-28。陪同行政院長視察東環段進度 蔣市長指示捷運局以完善內科交維為首要

112-04-28。視察捷運環狀線東環段規劃情形 蔣萬安感謝行政院協助並以兩年內開工為目標


112-03-29。行政院核定東環段 蔣萬安:感謝中央支持 朝2年內動工努力

臺北市政府一直積極爭取的捷運東環段今(29)日獲行政院正式核定,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非常感謝中央的支持,會朝2年內動工努力,未來完工通車後,可以大幅縮短台北都會區整體的通勤時間,有效改善內湖交通問題,盼早日解決內湖民眾上下班塞車的困境。

東環段全長約13.25公里,總經費1024.86億元,共設10座地下車站,預計9年半完工。蔣萬安表示,東環段串聯4條捷運路線,不僅可紓解內科聯外交通瓶頸,分擔文湖線最大站間運量約15%,完工通車後如由象山站至至內湖科學園區可由32分鐘縮短為14分鐘,士林站至內湖科學園區可由39分鐘縮短為12分鐘。

蔣萬安指出,交通為城市發展的基礎,為了因應臺北市東側廊帶未來發展需求,配合港湖產業發展構想,期藉由東側捷運系統之建構,改善內科交通,並以大東區概念發展,串連大直-休閒娛樂、信義-金融商業,並配合內科2.0發展計畫,讓優勢產業發揮群聚效益,地區機能相互支援,增進產業發展綜效。


112-03-29。行政院核定東環段 實現首都環線願景 即將展開細部設計 預計2年內動工興建


總長約49.3公里的首都環狀線願景即將實現!臺北市政府一直積極爭取的捷運東環段今(29)日獲行政院正式核定,捷運局表示,東環段串聯4條捷運路線,不僅可紓解內科聯外交通瓶頸,分擔文湖線最大站間運量約15%,完工通車後如由象山站至至內湖科學園區可由32分鐘縮短為14分鐘,士林站至內湖科學園區可由39分鐘縮短為12分鐘,將可大幅縮短台北都會區整體的通勤時間及帶動沿線地區的發展。

臺北捷運局表示,東環段全長約13.25公里,總經費1024.86億元,共設10座地下車站,預計9年半完工,將採用與環狀線第一階段系統相容的鋼軌鋼輪中運量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

捷運局說明,東環段路線起自環狀線北環段劍南路站後尾軌,經敬業三路、沿樂群二路後轉進瑞光路,於瑞光公宅後,西轉進陽光街321巷,通過國1後進入舊宗路,經成美橋、南港路至松山新店線松山站(台鐵松山車站),後經松山路行經板南線永春站、沿松德路後轉松德路168巷經興雅國中與博愛國小後,轉至松仁路抵達淡水信義線象山站,再續往南行通過國3甲萬芳交流道後,穿越景美溪至新光路下方與環狀線南環段動物園站銜接。

捷運局指出,東環段完工後與興建中的南北環段及已營運的環狀線第一階段,構成首都環狀線,共有14座車站可直接與捷運、輕軌、臺鐵及高鐵交會轉乘,串連16條輻射軌道路線;環型路網再加上目前興建中的信義線東延段、萬大線等,10年後臺北捷運路網可達到210.4公里及182站以上,將大幅提升雙北運輸效能。

捷運局表示,感謝行政院及交通部支持東環段建設計畫,該局將遵照行政院指示,精進捷運東環段計畫期程管控,儘量縮短施工時程,儘早提供捷運服務。

臺北捷運局進一步說明,東環段環評於111年7月獲環保署審查通過,同年9月都市計畫變更亦經內政部核定。捷運局進一步表示,為加速推動東環段,機電系統已採擴充方式納入南北環機電合約。今日獲行政院核定後,將正式啟動細部設計、用地取得及發包施工等相關作業。

捷運局強調,為提供市民優質便利的旅運服務,東環段與松山新店線松山站、板南線永春站、淡水信義線象山站,皆規劃設置地下連通道相互轉乘。

累計旅次超過百億的臺北捷運已多次被評定為世界最可靠的捷運系統,負責興建的臺北捷運局進一步強調,不僅要蓋出聰明的捷運,也要聰明地蓋捷運。東環段必須穿越台高鐵隧道下方,也穿越既有捷運車站下方,困難度相當高。

捷運局說,工程雖有一定工期,但該局會努力縮短行政審查流程,讓工程2年內動工。捷運局提及,東環段於設計階段將會研擬完善周延的交維計畫,以減輕對內湖交通的衝擊。

臺北捷運局又指出,為因應臺北市東側廊帶未來發展需求,配合港湖產業發展構想,期藉由東側捷運系統之建構,改善內科交通,並以大東區概念發展,串連大直-休閒娛樂、信義-金融商業,並配合內科2.0發展計畫,讓優勢產業發揮群聚效益,地區機能相互支援,增進產業發展綜效。






首都環狀線東環段基本設計正式啟動!北市捷運局於721日順利完成「捷運環狀線東環段土建基本設計服務暨測量、地質及管線調查工作」委託技術服務評選案,將與中興工程顧問公司共同辦理相關設計作業。

東環段未來將與已核定的北環段、南環段以及已通車的環狀線第一階段形成完整的首都環型路網,不僅能因應臺北市東側廊帶未來發展需求,亦透過捷運串聯既有16條軌道路網,大幅提高大台北地區交通便捷性。

北市捷運局表示,柯市長非常重視環狀路網之推動,並列為第一優先施政要項,於1077月成立首都環狀線推動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追蹤進度。東環段為環狀線最後一塊拼圖,行政院214日核定可行性研究前,該局已超前部署,於108925日啟動綜合規劃及環評等相關作業,預計明年初送交通部審議,行政院核定後即可興建。隨著東環段基本設計的啟動,首都環狀線成環願景更近一步。



捷運局進一步表示,捷運東環段全線採地下型式核定,路線全長約13.12公里,共設10座地下車站及一座地下機廠。路線規劃起自環狀線北環段劍南路站後,經敬業三路、沿樂群二路轉進瑞光路,於瑞光公宅後,西轉進陽光街321巷公園綠地,通過國1後進入舊宗路,經成美橋、南港路至松山線松山站(可與台/高鐵松山車站轉乘),後經松山路行經板南線永春站、沿松德路後轉松德路168巷,轉至松仁路抵達信義線象山站,再續往南行進入山岳隧道,經過國3甲萬芳交流道後穿越景美溪後與環狀線南環段動物園站銜接。

捷運局說,未來東環段將串聯文湖線、松山線、板南線及信義線,並與已核定的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銜接,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轉乘服務,讓台北捷運路網更省時、更省錢及更便利。




為因應臺北市東側廊帶快速發展需求,北市捷運局規劃透過東側南北向捷運系統(以下簡稱東環段)之建構,以大直-休閒娛樂、內湖-科技重鎮、信義-金融商業、文山-遊憩生態等地方特色,透過捷運串聯既有軌道路網,達成發展大臺北地區共榮之理念。本路線目前正依據「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規定進行可行性研究作業中,捷運局將於明(27)日起接連3天辦理路線說明會,聽取地方鄉親寶貴意見,預計107年下半年完成可行性研究,並提報中央審議,爭取早日核定,以利接續辦理綜合規劃及環評等作業。 

運局表示,考量沿線地區未來發展潛力、運輸系統特性、道路系統條件與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整體路網銜接便利性,並參酌地方民意意見,初步研擬具可行性的二條路線方案,計畫與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串聯,預期可串聯文湖線劍南路站、松山新店線松山站、板南線永春站、淡水信義線象山站及文湖線動物園站,提供轉乘服務,完善整體捷運路網。

捷運局說明,東環段於內湖地區所研擬之替代方案分為瑞光路案與堤頂大道案,均採地下型式興建,未來會與環狀線採「一車到底」方式結合,共同形成「山手線」完整環型路網。其中瑞光路案全長13.12公里,共設10座地下車站;堤頂大道案全長12.23公里,共設9座地下車站。目前東環段路線方案研究作業已趨近完成,為利民眾瞭解本路線規劃,並蒐集來自多方民眾的相關意見,納入規劃作業參考,將於27日、28日、29日分別於信義、文山、內湖分三場次辦理路線說明會,徵詢民眾意見。

捷運局說,本次研究初期為瞭解市民對於大臺北捷運路線之需求,已於106829日至97日分別於內湖、松山、信義及文山地區,辦理6場民意工作坊與相關網路活動,透過民眾的腦力激盪與參與,提出臺北市東側區域節點間的運輸需求。明(27)日起接連3天的路線說明會,已於107316日在捷運局網站公告,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與,大家一起為我們的便捷交通加油。

臺北市東側南北向路線說明會召開之時間與地點

場 次
時 間
地 點
第一場
107327(週二)
下午7
信義國中視聽教室()
(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581號)
第二場
107328(週三)
下午7
文山區萬興區民活動中心
(臺北市文山區萬壽路277樓)
第三場
107329(週四)
下午7
內湖區行善區民活動中心
(臺北市內湖區行善路25132樓)






【國家發展委員會】委員會議新聞稿(113年5月20日起)


國家發展委員會      https://www.ndc.gov.tw/

114-08-28。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32次委員會議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今(28)日第132次委員會議報告,截至7月底整體公共建設計畫經費達成率45.6%,已執行3,680億元,執行數創近18年新高。同時為持續強化公共建設推動效能並兼顧環境永續,國發會亦提出多項改善策略及綠色支出減碳措施,期以提升建設效益,實現淨零轉型目標。

114-05-15。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29次委員會議


國發會今(15)日召開第129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經濟部陳報「中部精密智慧新核心推動方案」一案,審議意見將陳報行政院核定。政府將透過「核心產業雙軸大轉型」、「現有核心再造新核心」及「國家精密智慧中心」等三大策略,加速培育中部新核心產業,並透過十大生活配套措施加強基礎建設,藉由產業與生活品質同步升級,打造中部新未來!


國發會今(15)日召開第129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經濟部陳報「首都圈黃金廊帶推動方案」一案,審議意見將陳報行政院核定。鑒於首都圈所涵蓋之北北基宜為我國政治經濟核心,肩負經濟發展重任,國發會表示,本方案推動將有助於驅動首都圈產業創新動能與適地適性發展,透過資源整合與均衡公共建設布局,打造首都圈為兼具經濟發展與宜居生活圈,逐步達成均衡台灣政策目標。


114-04-17。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28次委員會議


國發會於今(17)日召開第128次委員會議,由經濟部就「因應氣候變遷強化臺灣供水韌性」提出報告。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變遷挑戰及不斷增長的產業用水需求,政府各部門將與地方政府緊密合作,進一步推動水資源建設,強化流域治理與供水韌性,以確保全國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農業、民生未來的穩定供水,支持民生需求及各項產業發展。

臺灣雖降雨豐沛,惟時空分布不均,不易蓄存,氣候變遷影響下豐枯加劇,加上灌溉用水占水庫供水比率大及經濟發展快速產業用水需求,供水風險大,政府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及管理超前部署,從水源頭到水龍頭,跨部合作強化系統治理,自106年起迄今累計增加每日237萬噸水源,相當全國22%公共用水,各項水資源建設已有顯著成效,並同步打造西部廊道供水管網及推動科技造水如再生水及海淡水等,力求創新突破,除導入智慧化水資源管理外,水利署也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 PAS 2080驗證之水利政府機關,推動水利工程減碳,邁向2050淨零轉型,更與農業部門跨域整合,推廣稻作轉旱作及圳路復興改善,提升農業用水效率下兼顧糧食安全,均衡臺灣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農業、民生用水無虞。


國發會劉鏡清主委表示,行政院於110年8月核定臺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為整體水資源規劃的藍圖,各項水資源建設已見成效,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持續合作,強化流域整體治理,已核定的水資源建設應加速執行,如新竹、台南海淡廠、大安大甲溪聯通管等工程,規劃中水資源建設計畫請加速提報,並依行政院核定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重大工程優先評估以促參方式辦理之可行性,以滿足未來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農業、民生用水需求。

劉主委進一步指出,為利流域整體治理成效,經濟部將運用行政院水及流域永續推動小組策略會議機制,強化政府跨部門協調,以系統性治水與韌性提升為核心,整合部會相關圖資、逐步推動建構精準分配資源模式,訂定治理優先順序,以有限資源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為未來世代奠定水資源永續利用與發展的堅實基礎。

精進畜牧廢水處理成效斐然,每年淨化達一座阿公店水庫蓄水量、減碳達218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納量

國發會於今(17)日第128次委員會議,聽取農業部就「畜牧廢水管理及精進作為」提出報告。國發會指出畜牧業為我國農業生產中重要的一環,畜牧場每日產生約13萬公噸廢水,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須妥善處理至符合放流標準,以符合永續經營目標。

國發會表示依據「畜牧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規定,推動三階段廢水處理,並配搭源頭節水、資源化再利用等措施,輔導畜牧場將廢水自場處理至符合環保排放的標準,已有初步成效,包括推動節能型畜舍,每年節水量相當於555萬國人一日用水量;辦理廢水處理品質提升,年淨化水量1,784萬噸,達一座阿公店水庫蓄水量。另推動資源再利用措施(包括沼液沼渣澆灌)、沼氣發電等,每年減碳量相當於218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納量


114-03-20。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27次委員會議


114-02-20。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26次委員會議


國發會於今(20)日第126次委員會議,就整體公共建設計畫去(113)年度之執行情形提出報告。去年整體公共建設計畫經費超過7,800億元,執行金額約7,392億元,創近17年新高,執行量能超過九成三,整體公共投資仍維持高檔,且執行成果豐碩,涵蓋交通、文化、經濟、水利及衛生福利等多項民生需求建設,今(114)年仍將持續穩健推動各項重大建設。劉主委請各部會務必妥善排列資源配置之優先順序,加強管控公共建設計畫重要查核點,發揮計畫預期效益。

深度節能節電成效達標,公私協力邁向淨零

經濟部於今(20)日國發會第126次委員會議,就「深度節能推動進展」提出報告。去(113)年我國全年新增節電48億度,超越原先設定的45億度目標,達成率106%;114年節電目標更進一步提升至55億度,預計至116年累計將可節電206億度。



113-12-19。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25次委員會議

國發會審議通過經濟部「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畫(115-120年)」

國發會12月19日召開第125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之經濟部「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畫(115-120年)」,全案將陳報行政院核定。本計畫透過部會資源整合協助地方政府持續推動系統性治理及水域環境改善,降低淹水風險及營造宜居水域空間。針對與會首長關切之儲水系統和畜牧廢水等議題,國發會劉鏡清主委表示將協同各相關部會持續關注。

碳費制度上路,我國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

國發會於今(19)日召開第125次委員會議,由環境部就「我國碳定價推動現況及展望」提出報告。國發會劉鏡清主委表示,國發會未來將協同各相關部會持續關注碳費制度之推動和與會首長關注之綠領人才培育。

113-10-17。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24次委員會議


國發會於今(17)日召開第124次委員會議,就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執行情形提出報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目前執行至第4期,業投入7,697億元。第4期截至113年第3季(112年1月至113年9月)止,計畫經費達成率為76.89%,各項建設均穩健推展中,預估年底可達成96%的目標。

第5期(114年)特別預算案703億元,刻正於立法院審議階段,請各部會提前安排如計畫審核、用地取得及證照申請等前置作業,並排定明年度預定達成重要里程碑,合理編列預算及加強執行管控。另為促進地方整體發展及區域平衡,針對地方補助型計畫,藉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及嚴格把關,合作克服計畫執行所遭遇困難,以提升整體交通、環境、數位、綠能、教育及社福等基礎建設水準。


國發會於今(17)日第124次委員會議,提報最新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顯示我國未來長期少子高齡化現象將更趨明顯。國發會表示,人口結構變遷已逐漸擴大對我國社會各方各面的影響,後續將偕同各相關部會針對少子化、勞動市場、經濟/產業、財政收支及社會環境等面向人口課題,研議強化性因應對策。


113-09-26。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23次委員會議

衝刺最後一季建設量能,擘劃國家永續發展藍圖

國發會於今(26)日第123次委員會議,就整體公共建設計畫截至8月底之執行情形提出報告。今(113)年整體公共建設計畫截至8月底經費達成率近5成4,為近17年同期次高,依往例年底大量結案款項支付後,9成5目標應可實現。

劉主委表示,政府推動公共建設可以發揮擴大內需、穩定經濟成長、提升國民生活品質的效果。今年已完成多項交通、水利、文化建設,例如高雄輕軌全環線通車營運,可與紅橘線串聯,增加大眾運輸系統可及性及服務範圍;國道1號增設銜接台74線系統交流道通車,有效轉移鄰近交流道車流,優化地區交通運轉效能;翡翠原水管通水啟用,解決風災後原水濁度升高的民生供水問題;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啟用,提供學校及親子家庭親身參與藝文活動;苗栗火車頭園區竣工將可保存珍貴鐵道文物,並讓民眾參觀瞭解鐵道發展的相關人文歷史。

劉主委指出,年底前亦有臺鐵鳳鳴臨時站、桃園會展中心、北臺灣郵件作業中心及訓練中心、故宮北部行政大樓及圖書館新建工程等將陸續完工啟用。請各部會把握最後一季加速推動,展現更亮眼的執行績效,確保重大建設能如期如質完成,也請適時對外說明,讓社會大眾共同享受公共建設成果。

劉主委強調,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衝擊及實現臺灣淨零轉型目標,請各部會在規劃未來各項建設計畫時,務必強化極端氣候的調適能力,並將淨零排放目標納入考量,以帶動國家朝永續發展方向持續邁進。

113-08-08。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22次委員會議

國家發展委員會提報「國家發展計畫(114-117年)」(初稿)

行政院交議,衛生福利部陳報「114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範圍」(草案)

113-07-18。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21次委員會議

國發會審議通過114年度政府重大公共建設計畫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公共建設類計畫先期作業經費編列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今(18)日第121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114年度重大公共建設計畫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先期作業經費編列,將陳報行政院納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送立法院審查。

公共建設不僅能滿足民眾基本生活所需,並關係著社會的運作、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的競爭力,政府刻正推動中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即為因應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新生活關鍵趨勢,發展地方的重要基礎設施,藉以促進地方整體發展及區域平衡,提升交通、環境整備、數位、綠能、教育社福等基礎建設水準。因此,推動公共建設計畫一直是當前政府施政重點。

劉鏡清主委表示,114年度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各部會提出266項計畫,加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案49項公共建設計畫,經本會初審、複審,邀集財政部、主計總處及工程會等會審機關共同審議,並邀請相關部會副首長會商後,於今(18)日提報本會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其中,中央公務經費建議匡列2,405億元,除逐年提高,更創近10年來新高,充分突顯政府對公共建設之高度重視。至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部分,因114年為前瞻計畫最後1年,建議匡列517.5億元。

考量交通為建設之母,可帶動產業布局與地方發展,114年公共建設計畫先期作業之經費編列,即以交通建設約1,284.9億元(占53.4%)最高,期透過交通建設計畫均衡臺灣各方面發展;其次,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污水、再生水、垃圾處理等環境資源計畫約569.5億元(占23.7%),第三則為農田水利、森林與農漁業永續、整體治山防災的農業建設為223.7億元(占9.3%)。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部分,則以城鄉建設約180億元(占34.8%)最高,以闢建臺灣未來30年的基礎建設;其次為強化國土韌性,以因應氣候變遷、環境衝擊的水環境建設約179.7億元(占34.7%);第三為因應綠色交通運具的趨勢,建構安全便捷的軌道建設約87.6億元(占16.9%)。

賴總統曾強調政府責無旁貸,打造安居樂業環境,並揭示均衡臺灣是下階段政府的努力目標,希望帶動臺灣整體向前。為落實總統政見均衡臺灣、行政院國家希望工程的政策,劉鏡清主委特別請各部會往後籌編年度政府公共建設各類預算時,應優先滿足國家希望工程相關計畫的經費需求,落實國家進步、增進社會福祉的目標。

劉主委表示,政府財政資源有限,民間力量無窮。雖然每年政府均儘量寬籌公共建設經費,但國發會正進一步協調各部會與民間,希望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更加擴大公共建設財源,期減輕政府龐大的建設財政負擔,並能讓民間資金活絡經濟,而且達到提升公共建設服務水準的目的。


URBANSCAPETW:【國家發展委員會】委員會議新聞稿(109年5月20日起)



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


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 https://twntdc.org.tw/

北臺區域發展 | Facebook

「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涵蓋8個縣市政府,包括宜蘭縣、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是目前臺灣區域合作平臺中,縣市最多、範圍最廣、人口最多、結構也最複雜的一個平臺。 

北臺八縣市分別主政負責推動休閒遊憩、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環境資源、防災治安、文化教育、健康社福、原住民客家族群與新移民等八大議題,並設有發展推動組擔任委員會幕僚工作。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20 15:40:03)  北臺8縣市攜手共創的「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首長會議今(20)日於新竹國賓大飯店盛大登場,由國發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長黃文彥代表中央部會蒞臨指導,代理市長邱臣遠作為東道主與北臺夥伴新竹縣長楊文科、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苗栗縣副縣長邱俐俐、宜蘭縣副縣長林茂盛、基隆市秘書長方定安、臺北市副秘書長王玉芬、桃園市副秘書長金志聿齊聚,共同分享今年度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執行成果及各縣市施政重點與願景,並為今年度青年短影音競賽優勝團隊頒獎,竹市亦將北臺門牌交接給明年度主政的基隆市,象徵8縣市繼續攜手合作,共榮共好。

北臺首長會議登場 楊文科建議關注行政人力不足問題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20 14:26:15)第21屆「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首長會議今(20日)於新竹市舉行,本次會議以「青年參與與科技創新」為主題,強調跨域合作在促進區域發展及應對現代挑戰中的重要性,新竹縣長楊文科親自出席活動,並表示各縣市政府皆有人力不足的問題,希望北臺八縣市首長對此議題能有更積極的作為,為鄉親謀取更多的福利。

「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副首長會議竹市登場 聚焦青年與科技議題 8縣市攜手共創新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23 17:25:35)  由北台8縣市政府攜手共創的「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副首長會議邁入第21年,今(23)日於新竹市稅務大樓登場,會議主軸為「青年啟動‧科技發展」;都發處表示,此次會議由竹市府秘書長張治祥主持,與會者包括宜蘭縣秘書長吳志宏、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臺北市副市長張溫德、新北市秘書長邱敬斌、桃園市副秘書長賴淑華、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苗栗縣副縣長邱俐俐,以共同就促進青年參與及科技產業發展進行深入探討,期盼透過區域合作,為北台灣未來經濟注入更多動力。

北台八縣市產業交流 邱臣遠代理市長:啟動產業核心引擎 共創區域經濟新動能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30 10:42:25) 新竹市政府於日前辦理「北台八縣市產業交流活動」,加深北台區域經濟合作,北台區域合作至今逾20年,今年由新竹市政府主政辦理交流活動,邀請宜蘭縣、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公部門產業單位,來到竹市集思竹科會議中心,從產業供應鏈、人力資源、政策協作和產學研連結等多方面政策交流、參訪,共同促進產業升級與永續發展,創造區域經濟新動能。


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 111年度首長會議暨論壇


北臺八縣市共同舉辦「北臺灣海味美食祭」,左起為基隆市秘書長黃駿逸、新竹市副市長李世珍、苗栗縣長徐耀昌、新竹縣長楊文科、國發會副主委游建華、新北市長侯友宜、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桃園市副市長高安邦、宜蘭縣秘書長林茂盛。


2022-08-18北臺八縣市首長會議明年在新北 今年聚焦交通環保產業健康

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111年度首長會議暨論壇」於本(111)年8月18日在新竹縣麻布山林召開。今年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輪由新竹縣主政,新竹縣縣長楊文科偕同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游建華、新北市侯市長友宜、苗栗縣徐縣長耀昌、宜蘭縣秘書長林茂盛、基隆市秘書長黃駿逸、臺北市副市長彭振聲、桃園市副市長高安邦、新竹市副市長李世珍等8個縣市首長、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展現今年度委員會的合作成果,會中也聚焦交通、環保、產業、健康等議題交流。

 

 楊文科致詞時表示,北臺區域發展委員會已經19年,十分有意義,八個縣市經過大家共同發想,找出問題,並交流促進夥伴,可以使彼此更加繁榮。稍早他與其他縣市首長聊天時,發現日據時代台北州、新竹州的所轄範圍,就是如今北臺區域發展委員會的區域,如今攜手合作,也格外有意義。

 

 楊文科表示,在近2、3年的疫情期間,北臺區域發展委員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例如苗栗縣發生外籍移工群聚確診案,立即與新竹市、苗栗縣合作,盡速完成快篩,保護民眾及產業。而與新北市長侯友宜的聯繫也很密切,先前因疫苗施打速度快但比例低,發生疫苗不夠的狀況,也曾向新北市求助「周轉疫苗一天」,隔日中央疫苗撥下來後就還給侯市長,「這就是夥伴關係上發揮更好的友誼」,讓人民健康獲得保障。

 

 楊文科也表示,今年會議聚焦議題在於交通、環保、產業、健康,新竹縣是科技重鎮、幸福首都,如何維持科技產業的競爭力十分重要,而這也牽涉到交通,因此他很期望桃園市的機場捷運可以拉到新竹縣來,未來能與新竹地區的輕軌捷運串聯,「園區在哪,捷運就到哪」。此外,環保議題也十分重要,目前全台26座焚化爐,有24座營運中,其中多數已到達年限需要汰換,新竹縣的垃圾透過新竹市、苗栗縣幫忙,他強調,「環保問題不解決會是大問題」,因此興建焚化爐,未來完成後,也願意協助其他縣市解決垃圾問題。

 

 楊文科也表示,在產業的部分,從台北市的內湖科技園區到新北、桃園、新竹縣市和苗栗,以及宜蘭科學園區,都是台灣的科技廊帶,如何加乘、擴大國際上的競爭力,這是第一根非常重要的柱子,至於第二根柱子,楊文科認為,就是客家文化的傳承,在人數上以新北市的70萬客家人口最高,不過比例則以新竹縣最高,他指出,「語言失、文化滅、族群亡」,新竹縣族群多元且融合,現行雙語政策則是英語和客語,新竹縣也提倡原住民的語言文化,期望能弘揚文化及族群的重要,也需要夥伴縣市共同努力。他也期許北臺八縣市「莫忘初心、始終如一」,為區域合作發展一起同心努力。

 

 新北市為明年第20屆北臺區域發展委員會的主政縣市,新北市長侯友宜親自出席並交接,侯友宜表示,他看到楊文科不管在產業、客家文化、地方建設都表現卓越,他期許「新北好、北臺灣好、台灣更好」,用這樣的態度攜手合作,台灣發展會更好。而苗栗縣長徐耀昌2屆任滿,為最後一次參加北臺八縣市首長會議,侯友宜也特別感謝他對北臺發展的貢獻,明年將在新北市舉辦,侯友宜說,若有機會為大家服務,他會全力以赴。

 

 在致詞中,各縣市聚焦議題包含垃圾處理,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也提及的垃圾問題、捷運議題,尤其雙北及基隆即將興建的捷運路線,均須跨域合作。桃園市副市長高安邦也表示,楊文科提及的桃園機場捷運延伸至新竹,也需要國發會同意,桃園市也將於明年舉辦國際客家博覽會。

 

 新竹市副市長李世珍表示,新竹市與桃園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解決去年缺水之苦,也和苗栗縣合作,向中央爭取海岸線自行車道,串聯起海岸線自行車道最後一塊拼圖。基隆市秘書長黃駿逸也提及垃圾去化問題,協助馬祖處理垃圾,以及基隆市長林右昌推動城市改造等。宜蘭縣秘書長林茂盛也表示,北臺八縣市首長會議推動19年,是推動跨域治理的典範,承襲以往的面向,13項合作方案,得到很好的合作成果,在宜蘭縣長林姿妙支持下,高鐵未來將延伸至宜蘭,也會使往來交通更加便捷,宜蘭科學園區目前招商亦有良好成果等。

 

 北臺八縣市共同舉辦「北臺灣海味美食祭」,規劃於9月9日至11日的中秋連假期間,結合新竹縣政府在竹北市水圳森林公園舉辦的「秋遊星夜季」活動,設置海味美食市集,透過8縣市的通力合作,共同促進地方觀光產業發展。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游建華也出席首長會議,提及2050年的淨零碳排政策,明年、後年匡列預算針對淨零碳排做相關的研究和推動,期望各縣市政府一起參與。游建華也表示,北臺區域發展委員會已經運作第19年,他期望能把這些成果跟中央的目的部會說明,把成果轉成計畫並報院,國發會一定對跨域的計畫會特別關注和支持,也麻煩北臺各縣市夥伴,盡可能提出提案,和目的事業主管提出轉成計畫,對區域均衡、地方發展有實質的幫助。

 

 會議現場播放年度成果影片,紀錄八縣市首長對跨域合作的想法與期許,同時也呈現今年度合作成果。今年由各縣市提出有機營養午餐食材供應交流會議、北臺在職雙語教學的師資培訓平台、北臺灣海味美食祭、八縣市旅遊資訊交流、韌性社區觀摩交流、跨境重要道路防制危險駕車區域聯防合作案、北臺義民祭跨區聯合活動、社會安全網專業人員教育訓練、地方特色產業成果聯合展、捕蜂捉蛇業務交流會議、北臺精品咖啡評鑑、北臺區域廚餘換垃圾合作計畫等有所交流、合作。


新北市0818出席北臺首長會議暨論壇 侯友宜籲中央平均分配資源


新北市081819屆北臺首長會議暨論壇,侯市長談跨域合作:北臺灣好,千萬人共好

【新北市訊】新北市侯友宜市長今日上午前往新竹縣麻布山林,出席「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第19屆首長會議暨論壇」。侯市長表示,隨著全球化的競爭激烈,跨域治理和區域整合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明年度將由新北市接下北臺20周年的棒子,期盼透過該平台持續與8縣市的北臺夥伴們,透過互助互惠的合作與交流,讓資源可以被有效利用、讓人民可以安居樂業。

侯市長說,北臺8縣市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是全臺灣區域合作的先鋒,從先期規劃到推動落實,迄今已有19年,是各縣市政府共同研擬合作機制及交流經驗的重要管道。今年度由新竹縣主政,透過8個議題組別,共同提出13個合作提案。不管在文化教育、產業發展、社福防災、環境資源、治安、觀光行銷等方面的合作都有豐碩的成果。明年度新北市將延伸「由下而上」及「自主推動」的北臺精神,期待邀請青年朋友一起「由下而上」,提出對於未來20年對政府機關的期待,展望下一個20年。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表示,明年度北臺區域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由新北市主政,將以「後疫時代、翻轉治理」為主軸,除了持續橫向連結8縣市政府為北臺平台的夥伴,也邀請各縣市各領域的青年朋友們對市政各部門提出創新的政策建議及計畫。讓「跨域治理」不僅體現在北臺灣地理空間上,更連結整合不同世代的想法,實踐後疫情時代兼具永續性與包容性的成長。


苗栗縣0818北台8縣市首長會議暨論壇共同探討4大議題凝聚共識


「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邁入第19年,2022年主政縣市-新竹縣 

111-05-18北臺區域副首長會  八縣市交通、教育、觀光議題達成合作共識

「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邁入第19年,今(18)日舉行副首長會議,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會議採用線上視訊辦理,今年由主政縣市-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擔任主席,會議共集結8縣市副首長,商議北臺運作事務。會中對於教育方面有機營養午餐食材供應交流、交通上防制危險駕車區域聯防、行銷推廣觀光,以及共同向中央爭取公路公共運輸持續補助柴(汽)油車輛等議題,達成合作共識。

 

本次主席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表示,在北台灣疫情嚴峻時刻,如何兼顧防疫措施同時維持民生經濟,是各縣市如今共同面臨的考驗。今年度北臺區域會由新竹縣第三次主政,本次共計提出13項合作方案,包含文化教育交通運輸組、休閒遊憩組、防災治安、原客新移組、健康社福組、產業發展、環境資源等議題,期望透過延續8縣市合作精神,以促進實質合作為主要目標,延續縣市間交流網絡的運作,促進北臺8縣市共好共榮。

 

今年度共計提出13項合作方案,包括「跨境重要道路防制危險駕車區域聯防合作方案」,由於各縣市轄內部分道路,假日常出現改裝車群聚飆車,如竹縣台61線、台15線西濱公路及台1線等,期藉由跨縣市警察局合作,實施防制危險駕車區域聯防專案等。


攸關教育的「國中小有機營養午餐食材供應交流會議」,藉此了解8縣市有機蔬菜供應方式與需求、供應,以促成有機蔬菜跨縣市採購交流。有關觀光議題的「海味美食祭」、「北臺義民祭跨區聯合活動」、「地方特色產業成果聯合展」等,期藉由8縣市共同合作,促進區域發展觀光,經本次會議達到共識後,各議題組將陸續著手執行。

 

面對行政院2030年全面電動化政策,交通部公路總局「公路公共運輸服務升級服務計畫」修正草案中,預計112年度起,僅補助電動大客車,柴(汽)油輛將不補助,使原本不易經營的客運業者營運更加困難,竹縣府交旅處建請中央,對於市區汽車客運業車輛汰舊換新項目,持續補助柴(汽)油車輛,並適度提高電動大客車補助額度,提升業者汰換意願,並將結合其他縣市政府意見與大眾運輸實際營運狀況函復給公路總局,盼中央納入考量修正計畫。

 

行政處表示,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以「促進縣市跨域合作,強化北臺區域整體競爭力」為宗旨,自民國93年成立,由8縣市輪流主政,運作至今邁入第19年,經由多年的縣市輪值,運作機制已更臻成熟。透過每年主政縣市召集各縣市,共同發想合作議題,執行合作方案,增進北臺8縣市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同步整合各縣市資源,共同解決問題。

 

本次會議由宜蘭縣副縣長林建榮、基隆市副市長林永發、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臺北市副市長彭振聲、桃園市副市長高安邦、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等人出席。


北臺識別系統



北臺灣 -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