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臺北市】市政成果(柯文哲市長)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台灣網>時光軌跡

臺北市政府> https://www.gov.taipei/



【台北市政府】市長施政報告

2022-12-22向未來交棒! 臺北市長柯文哲就職八周年 以「正直誠信」感言總結並感謝市民

臺北市政府22日舉行「永續臺北,向未來交棒」臺北市長柯文哲就職八周年記者會,會中首先播放了7分鐘影片,回顧細數過去八年,市府團隊的政績,以及要留下什麼樣的臺北給下一代,包括實現居住正義、市場改造、提供完善托育環境以及推動數位教育平權等。現場也安排了各局處首長留下「畢業」感言及感謝市民的話,貼在留言板上,柯文哲現場也寫下「正直誠信」四字貼在紀念背板上,作為市政八年總結及對臺北市未來的期許。產業局長林崇傑、資訊局長呂新科、財政局長陳家蓁、教育局長曾燦金、社會局長周榆修等首長也上台,發表對臺北市民的感謝及施政感言,觀光傳播局長劉奕霆在談到疫情嚴峻時,調度旅館的艱辛歷程時並數度落淚哽咽,場面溫馨感人。

柯文哲在致詞時則表示,八年前他秉持著「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理念,用理性、務實、科學的態度,下定決心發起一場改變臺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他表示自己重建了政府的公信力,讓政治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這八年來,市政團隊做到了,臺北真的改變成真,而且這些改變,還在持續發生。

林崇傑局長說,他是少數跟著柯市長八年的局處首長,柯市長給他的感覺是非常嚴厲但也充分授權,這八年來產業局做了許多突破與創新,在創新創業,臺北市率全國之先,帶動了全國的風氣,田園城市,包含教育局、工務局的幫忙,幾乎是全民性的田園城市運動,全市做了700多處的田園、37萬人以上的民眾參與,在循環城市、能源政策也是率全國之先,另外在農業推廣等,商圈的輔導部分,相較於八年前,整個振興的推動增加了三倍以上的效益;狗公園也從之前的1處大幅增加到19處,這都是很大的成績,尤其在市場改造部分,一定會成為臺北市發展中很重要的一頁,過去十幾二十年來沒有推動的市場改建,也都陸續進行,透過柯市長的支持與市府團隊共同合作努力,一起創造新的典範。

呂新科局長也說,他加入市府團隊就好像加入柯市長、柯教授的研究室,做四年的博士後研究,每天與市長的開會就好像向指導教授報告論文進度一樣緊張,每天的晨會,與同學(局處首長)也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柯市長具有指導教授的所有特質─特別聰明、特別有批判、特別固執,這些也都是造就不錯研究成果的重要原因,在整個數位轉型上面,臺北市不管在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包含推出臺北通的整合生態系、TAIPEION的公務生態系也建立起來,最重要的把公部門裡最繁複的公文與核銷也都數位化,這些也奠立我們臺灣公部門新的里程碑,在國際上也受到肯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智慧城市值評比推進到第四名,都讓我們深刻體認到數位轉型在臺北市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落實在我們每天日常付出跟積累中。今天畢業了,他非常感謝指導教授(柯市長)與同學(局處首長)的相互砥礪,讓他度過人生最精采的四年,他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陳家蓁局長在發表感言時表示,她是透過海選進入市府,也感謝這個制度讓她這樣的政治素人可以進入市府貢獻所長、為市民服務。回想這四年最辛苦的就是參加晨會,像柯市長這樣每天早上主持晨會,要對於市政始終保持熱忱與堅持才能做到,這樣的精神很值得學習,她也以身為財政局長為榮。柯市長最重視的是精實管理與落實財政紀律,這八年來整個市府團隊都很努力在開闢財源,包括房地稅制的改革、招商與活化市有財產,同時也做了許多建設,包括老舊市場整改建、社會福利、興建社會住宅購地款等等,還能還債570億元,降低利息及人均負債,做到財政健康,市民少負擔,也讓臺北市未來建設發展空間更寬廣。在柯市長的帶領下,市府團隊交出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希望市民朋友都可以給市政團隊一個讚。

曾燦金局長說,追隨柯市長,能夠體會到他的雙重性格,一方面非常嚴格要求執行力、效率,二十年來無法解決的麗山國小內高壓電塔,家長向柯市長陳情後,找了行政院長、經濟部、臺電,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拆掉了,這就是執行力;另一方面,柯市長也有人文關懷的一面,他在市府服務29年,歷經6個市長,從來沒有一個市長一上任就到臺北市四個特殊教育學校,柯市長在第一任市長任期上任半年內,就到四個特教學校參訪,隨後並開始連先進國家都沒有做到的措施,對特教學生進行「侵入式醫療照顧」,未來會再推廣到國中,這就是大家不為人知柯市長溫柔的一面。

劉奕霆局長在表達感言時表示,自從2016年推動臺北市各項觀光大型活動,柯市長從來不說什麼地方做不好,而是問「下次怎麼做會更好?」在COVID-19防疫期間,每天晚上都在找防疫旅館的房間到凌晨1、2點,第二天柯市長更急著去防疫旅館房間視察環境,感謝柯市長相信他們,讓同仁們一起把任務完成。

周榆修局長則說,在他印像中柯市長是醫者仁心,社會局是照顧弱勢的大集合。他並舉出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在小燈泡事件後,柯市長交代社會局建構「社會安全網」,全臺灣第一個設立社會安全網的是臺北市,而後中央跟進;當全臺灣推動40人公托,只有臺北市因應都市特性,在社區邊設立12人公托服務;缺疫苗時,只有柯文哲想到街友是城市的一部分,全臺灣第一個幫街友打疫苗的是柯市長,當天下午陳時中部長就宣布跟進;外籍移工的黑戶寶寶,全臺灣第一個幫黑戶寶寶注射預防針的是柯文哲市長任內,對一個市長、一個醫生來說,每一步的做法,柯市長時時都交代社會局同仁,必須承認世界不美好,一定要以弱勢的角度出發,這是他在社會局長任內最感動的地方。在安養機構爆發疫情、兩週內多名長輩過世時,柯市長要求安養機構每位長輩自己量血氧數字,直接LINE給他監控,這就是一個有肩膀的首長,市政一棒接一棒,他相信大家都期待臺北市會更好。

在就職八周年記者會中,媒體朋友也把握機會與柯市長感性合影,最後柯文哲也與市府一級機關首長合拍「大合照」,紀念這八年來一同辛勤推動市政、讓臺北市更進步。


各位市民朋友、市府同仁大家好,八年前,我決定參選臺北市長,當時的競選口號改變臺灣,要從首都開始,改變臺北從文化開始。這場以文化為主題的社會運動,也是臺灣政治歷史上第一場以改變文化當作訴求的選舉。但是政治也不能只有口號和倡議,其實更重要的是執行力。特別在藍綠兩黨長期執政之下,留下了許多該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甚至因為政黨利益而犧牲國家利益,因為少數人的利益犧牲多數人的利益,因為短期的利益犧牲長期的利益,我認為這是不對的事情。所以我秉持著「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理念,用理性、務實、科學的態度,下定決心發起一場改變臺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我重建了政府的公信力,讓政治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這八年來,我們做到了。臺北真的改變成真,而且這些改變,還在持續發生。

這八年來,衷心感謝每一位參與市政的市民朋友,謝謝你們和我一起實現了許多城市願景,以及我們相信的城市價值。我們成功地推動了市場改建,完成了最困難的斯文里三期公辦都更;我們建立了公民參與的機制,讓市民朋友可以參與政策的規劃;我們已經完成了超過一百座共融式公園跟遊戲場,打造族群跟世代共融的社會;我們蓋了兩萬戶的社宅,推動多元的社會住宅政策,讓每個人有安全跟可負擔的房子可以住;我們重建了臺北市的財政紀律,還債570億,讓臺北市有更健康的財政結構;我們制定了完善的慢老政策,讓長者有健保的補助,以及更好的社區醫療照護品質;臺北市有最完整的幼托政策,我們讓青年父母可以勇敢成家、有一個可以安心養育兒女的環境;我們持續推動城市與產業的創新政策,給年輕人創造不用害怕失敗的環境。這些年來,臺北已經不一樣了,這些成就的背後,是所有市民朋友的默默支持,還有市府同仁的努力不懈。謝謝你們讓這些改變可以成真。是你們,讓我們找回城市的光榮感。

市政工作相當繁雜,也充滿了許多挑戰。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很困難的決定,我也常常告訴自己,做每一個決定前,都要想到一件事,我們到底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臺灣給下一代。我們所改變的現在,是下一代的未來。每次想到這一點,很多困難的問題都可以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以前李登輝總統常常告訴我說,四十年沒有解決的問題,你不要妄想四年可以解決。但是我認為我們現在不做,四十年後還是一樣。所以我們不可能期望一天可以改變這個國家,但是我們也不可能期望什麼事都不做,這個國家就會改變,只要每天解決一點小問題,累積起來就會是這座城市巨大的進步。

市長是有任期的,但是市政工作是延續的。這座城市,屬於每一位偉大的市民朋友,你們可以決定這座城市的未來。我希望這些年來的改變和進步,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城市轉型和改革的腳步不能停下來,好的政治文化也應該繼續保留。現在,我們要向未來交棒,也希望下一任市長,能讓宜居永續的臺北繼續前進。

最後,要謝謝所有陪伴我們的市民朋友,以及所有市政團隊的付出。你們是我最大的後盾,最信任的隊友,最重要的夥伴。謝謝你們給我這八年的機會,讓我為臺北市民服務。臺北是一座進步而勇敢的城市,讓我們一起把這份榮耀延續下去,謝謝大家。





臺北市長柯文哲就職七周年記者會於今(24)日上午在西門紅樓舉辦,以「擁抱科技 發現心台北」為主題,向市民報告七年來的施政成果。

七周年記者會上,首先邀請三位市民代表,分別是東明社宅青創戶徐麗如小姐、士林區名山里里長薛群秀、環南市場攤商自治會會長林東分享防疫過程中的小故事、大事件,讓外界了解北市面對百年危機,努力運用科技有效防疫,並促進數位轉型升級。

徐小姐提到在東明社宅居住的優質經驗,讓她相隔十年生下第三胎;東明社宅至今也誕生六位寶寶,足以可見「環境好、氣氛佳」,特別是北市租金減免以及祝你好孕政策福利,真的很有感。薛里長指出,在防疫期間,她身為里長責任重大,使用科技防疫,傳遞消息、造冊接種的登記、發放物資都快速有效又正確。另外,還有里民特別跟她稱讚綠色人行道(鄰里交通改善計畫),終於落實里內巷弄的交通安全。林會長表示,以前的環南市場就是給大家「黑臭臭」印象,自從搬到新市場,軟硬體徹底改善,環境整潔明亮、冷凍冷藏系統更新,打造零售區、停車區,可見柯文哲真的是個「瘋子」,因為多屆臺北市長都說要改建環南市場卻跳票,只有柯市長信守諾言做到。

稍後徐小姐也對市長提問,市長任期剩下一年,可否研議績優青創戶續住可能?柯文哲表示,社會住宅會要繼續蓋,目前社宅除了抽籤外,還有197戶是用申請的,透過新的模式來實驗新的社宅運作。薛里長詢問市長,目前臺北市的危老相當多,該如何加速都更速度?柯文哲說,能夠都更就都更,採取速審、代拆二大策略,另外透過危老重建機制全力協助。林會長後續則提到市場減攤問題。柯文哲回應,慢慢要擴大攤位規模,現在攤販要退出,一攤會補助70萬,市府再將攤位買回;解決轉租問題可用實名制慢慢解決,未來幾年會持續擴編。

接著柯文哲市長像外界報告七年來的施政成績,以下為柯文哲市長致詞全文:

今天非常感謝大家來參加我就職七周年的記者會。今年是相當辛苦的一年,因為沒想到五月中疫情突然爆發。除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聯合醫院,社會局、社福中心、警察局、消防局、民政局、各區公所、環保局,甚至主責管理一萬家防疫旅館的觀傳局,幾乎全府投入。我要感謝市府同仁的辛苦,以及市民朋友的協助。這場疫情能夠控制是臺灣民主政治的勝利,因為像歐美國家的疫情一樣很慘,臺灣也沒有動用警察、軍隊硬封城,不需要獨裁方式,也可以靠高水準的國民素質把疫情控制。

其實在這場戰役裡,回頭看要感謝的人很多,很感謝市府同仁跟市民朋友合作。防疫期間每天都開記者會,由黃副市長負責疫調,蔡副市長負責疫苗,彭副市長負責維持市政運作,全部工程都正常運轉,到目前為止都很順利,謝謝大家。

市政還是繼續在推動。東區門戶計畫是我第二任計畫的亮點,其實真正有計畫的都市規劃是在南港,相信大家會發現現在南港已經完全不一樣。包括藝術發展重心的北流、瓶蓋工廠,以及做區塊鏈的N24,以及整個生技廊帶(中研院、國家生技園區、國家動物實驗中心、生技大樓、衛福部大樓、食藥署),再透過高鐵串連起來,這是相當完整的聚落。因為是有計劃的設計,所以南港蓋的社宅讓南港上班族優先住,就不會重蹈內湖發生的錯誤。小彎社宅明年上半年會開幕,南港機廠社宅是第一棟循環建築,70年後拆掉都可以回收,共造價90億。因為2050淨零碳排放目標、循環經濟一定要落實。南港機廠社宅將是臺灣第一個大規模的循環建築,另外,一年前就將成功橋拓寬完畢。

我上一任任期的重點是政策西區門戶計畫。有人跟我說,很多年沒回臺灣,看到北門很漂亮相當感動,但這需要先拆掉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忠孝橋引道、鐵路警察局,國光客運拆掉要搬到旁邊去,三井倉庫拆掉位於50公尺要重新蓋起來,講起來簡單,但一大堆事情要做;市議會舊址開工了,C1、D1雙子星明年可以開工,鐵路局管轄的E1、E2也做起來,西寧國宅跟洛陽停車場會拆掉重建。相信五年後東西區門戶計畫會徹底完成,臺北發展需要長遠規劃,需要藍圖,之後就是按部就班,堅定地做下去。

剛剛林東會長提到改建環南市場,我要選市長的時候去看過,那裡的居民當時也是覺得別再來騙了,以前要選的人都來晃一晃說要改建,然後選上後都沒再回來。斯文里三期公辦都更預計明年四月份可以讓老住戶回新家入住,就是要有一個很成功的案例,才會讓大家相信,包括後續的信維整宅、水源路二、三整宅、南機場公辦都更案都在進行中。社宅在我任內不僅要開工一萬兩千戶,公辦都更也都在如火如荼進行,讓大家眼見為憑。

以前沒有人要碰市場,因為吃力不討好。大龍市場是在我任內第一個改建完成,已經在營運;南門中繼市場花一億多預算建設,我覺得值得,臺灣終於有跟日本一樣乾淨的市場。我常說,要了解城市的縮影,先去看市場,臺北環南市場一期完工,二期預計後年完工,還有第一果菜市場、魚市場、北流中繼市場都在施工中。市場改建很困難沒有人要做,但政治要落實生活每一天,該做的就去做。

要成為現代化城市,公園還是要設計得很漂亮。臺北最成功的是共融式遊具,讓0-99歲、身心障礙者都可以去,成為多元友善的城市。還是那句話,政治落實生活的每一天。我認為,未來十年,市民最有感的是無圍牆博物館,從北投到城南,市民住在臺北裡面就像住在博物館,故事在你身邊流動,以文化有效改變都市的面貌。

臺北市是一個具有韌性與未來性的進步城市,今年我們被全球旅遊權威「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選為2022年全球第二最佳旅遊城市,今年六月,臺北也被經濟學人評比為全球宜居城市第33名,我們比去年進步了八名、超越新加坡。

除了無圍牆博物館,北流、北藝、松菸、臺北大縱走、河濱自行車道,還有三貓,都說明了臺北是很適合居住的城市。北藝曾經蓋到一半倒閉,如何善後相當辛苦。不過我常說,柯文哲最大特色就是咬緊牙關,理性務實科學一一解決。北流蓋了十年,當時因為沒預算,先蓋北基地,籌錢再蓋南基地;北藝是蓋到一半廠商倒閉,也是咬緊牙關完成。

臺北市的老人福利相當好。從我上任到現在,全府老人福利預算增加了33億;北市長者每個月有480點敬老卡可以使用在大眾運輸,甚至去運動中心運動。最重要的是,北市長者健保費是市府幫忙付的,因為政治還是要有理念政策,坦白講發錢(敬老金)最簡單,但並沒有真正解決長者問題。

方便的公共運輸還是臺北最大特色與優勢,臺北市不僅有智慧共享的4U運輸系統;臺北市車禍死亡人數以人口計算,也是六都中最低,這就證明了公共運輸的重要。

臺北市的空氣品質愈來愈好。你很難想像,臺北作為一個工商業城市,PM2.5數值跟臺東一樣,在我上任後從19.6%下降到12%,這並不簡單,要做的事情與面向很多。坦白講政治是這樣,這或許不能爭取到選票,但想著選票,不如想著要留下什麼給臺灣的下一代。

在後疫情時代,臺北市改變最多的是就是「數位轉型」。今天早上晨會我們討論的是,北美館、北流北藝、當代藝術館要全面用線上導覽,或許可以用AR、VR技術保留展覽內容,讓觀眾可以付費在家裡看。下個月北市府大數據中心會成立,因為臺北終究要成為國際城市,跟其他國際城市競爭,數位化是很根本的,這些東西雖然市民看不到,卻很有效改變市政府的效率。

人家問我最後一年要做什麼,一樣每天七點半準時上班,然後把每天遇到的問題,一條條解決。政治還是要落實在生活每一天,剛剛里長提到的鄰里改善計畫(綠色人行通道),許多外縣市人民最有感的就是這個,因此政治要秉持三個原則:對的事情做、不對事情不要做、認真做,我們還是有政治價值,不應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不以少數人利益犧牲多數人利益,不應政黨利益犧牲國家利益,保持這種精神做下去。

最後還是要感謝市府同仁,我還記得剛開始當市長時,以前講說要做什麼,都跟我說不可能、沒有錢;但七年後,我們都可以講斯文里三期整建、環南市場改建,過去認為不可能的現在都可以做;公務員也開始變得創新,只要大家繼續保持創新認真的精神,相信臺北市在我任期八年後,還是會有很大改變,謝謝大家。

會後進行媒體聯訪。首先,媒體提問,柯市長7年來最大政績是什麼?最驕傲的部分是什麼?柯文哲回答說,政治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大家不要只看大的建設,像是鄰里交通改善計畫,在巷子裡面設人行通道才真正影響臺北市民的生活,讓整個交通系統變得比較安全,這就是令人驕傲的政績。

媒體提問,北市客觀分數雖然高,但市長個人民調還是沒起來,最後一年,要怎麼說服選民?柯文哲回答,To see is to believe(眼見為憑),市府不用說服民眾,8年任期結束,一定有成績可以交得出來,交出成績就是說服民眾,這個他倒不擔心,因為市府做太多了,到時候一定可以拿出來給大家看。

URBANSCAPETW台北市長6年 圖解柯政亮點


5週年政績說明記者會












五年前,我選臺北市長時的口號是「改變臺灣,從首都開始;改變臺北,從文化開始。」這場以文化為主體的社會運動,是臺灣第一次改變政治文化為訴求的選舉,這五年的努力,我相信臺北市民可以感受到,臺北是真的有所改變。

上任以後,我們建立臺北市政府的「使命、願景、核心價值」,也依循這個策略地圖前進。到今天五年,各項施政成果也逐漸出現。

臺北市政府的使命就是「為市民服務,為城市創新」。我常常勉勵市府團隊,不需要為市長服務,不需要為政黨服務,只需要成為一個為市民服務的團隊。

「宜居永續」是臺北市的願景。近年臺北市來在各項客觀的評比,其實分數都節節上升、遙遙領先,今年在天下雜誌的幸福城市大調查裡,臺北一樣在所有客觀指標都居六都第一,為近年來最佳表現。臺北能夠屢創佳績,關鍵就在於把各項政策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我們有一個很基本的信念,政治必須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所以以市民角度來思考市政要怎麼做。那除了宜居、住起來愉快以外,另外是有趣,所以為什麼我們會強調環保 或是財政紀律,因為我們常常想到說,我們要留下什麼樣的臺北給下一代。

進步與創新是臺北這座城市的DNA,要能夠不斷的進步與創新,就必須尊重專業,更重要的,要建立一個不怕失敗,也可以允許失敗的環境,這樣公務員才能勇於創新。今年臺北在全球創新城市的排名,比去年進步了16名,已經達到第44名,這也是臺北勇於創新的結果。

「正直誠信、開放共享、創新卓越、團隊合作」,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在這種核心價值之下,這五年下來,我們證明了「清廉、勤政、愛民、愛鄉土」是可以做到的— 不管是公開透明,檢討改進,改善行政效率,堅守財政紀律,嚴格管控數字,提高預算執行率,還債570億,拒絕債留子孫。最重要的,人民的小事是政府的大事,解決每天人民在生活上面對的問題,讓人民過更好的生活,其實就是我們為政的目標。

有推行鄰里交通改善計畫的里,到第三年,車禍傷亡是下降60%,到2020年,我們全臺北市465個里的鄰里交通改善計畫就可以全部完成。在巷弄裡面劃綠色人行通道,看起來不是什麼偉大的建設,但它實質直接減少人民在巷弄裡面的車禍傷亡,所以每條綠色人行通道,提供市民更加安全的保障,事實上也是一個文明城市的象徵。

老舊市場的改建,過去20年都推不動,我們在上任後算是咬緊牙關,處理以前政府都不敢處理的問題,大龍市場已經完工開始營運、環南市場第一期完工,2月12號應該會正式進駐營運、南門中繼市場已經完成,這個號稱是臺灣最乾淨整齊的市場,我也說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參觀看看。其他像是東門市場、北投市場,還有成功市場,我們都率續在規劃、進行當中,除了硬體改建以外,在軟體上,包括「乾溼分離」、「垃圾分類」、「電子支付」、「禁用一次性餐具」,這些所謂軟體改善,都一一引入,慢慢的要開始建立軟體的標準,作為臺北市未來不管是市場、夜市、商圈,標準都應該這樣,所以要開始告別傳統市場髒髒亂亂,全部都要改變掉。

居住正義是我們重視的政策。目前維持1萬戶社會住宅正在施工的狀態,再加上分級租金補貼、包租代管,我們可以讓在臺北的年輕人,不敢說買得到,最起碼能租得到一個有品質的住屋。社會住宅是項長期工程,我們會訂定長期計畫,將來不管誰當市長,按照計畫一步步蓋到完工為止,所以我們會逐步提升社會住宅總量,居住正義終究還是要化為實際行動,不是政治口號。

臺灣社會高速在高齡化,所以對長者的需求必須從長計議。不管石頭湯計畫、老人共餐據點,我們透過定期關懷、主動提供資訊、用群體照顧個人的制度和精神,要發揮效益,但是也要強化人性。現在我們推動的「臺北與我好好慢老」的政策主張,以全方位的角度服務長者,敬老卡的使用範圍會更加擴大;事實上在明年1月1號開始,要恢復65歲以上的健保補助,加上居家醫療的推行,讓長者能更為安心、健康地在這座城市掌握自己的幸福步調。

因為長者的照顧要務實處理,我認為,發一個現金給他,其他都不管,是不負責任。我們要讓長者有最大的行動力量,這也是為什麼敬老卡可以坐公車捷運,甚至計程車補助。其他包括YouBike、纜車、雙層巴士也可以用;另外一個是用在運動,所以12個行政區的運動中心每次可以每次刷50塊。我們也知道老人的運動恐怕跟年輕人的運動不太一樣,所以將來在日間照護中心,我們會開始規劃老人專屬的運動設施,到時候敬老卡可以開放日間照護中心的老人運動設施;明年在長者的照顧,65歲以上全部健保補助,以前只有70歲以上,現在降到65,單單這個動作要多花7億多。所以整個人口老化,雖然總人口數不變,但終究老人耗費的社會資源比較多,所以現在大量公宅在執行,再加上老人人口總數變多,所以在未來幾年,其實還是有很大財政負擔,所以財政紀律必須堅守,不然很容易變成財政負擔。

公共化幼兒園比例已達到53%,不管公幼、非營利、公共化,就算沒有抽到公共化幼兒園,每學期13660補助還是有在進行。所以臺北公共化幼兒園比例53%是六都第一,以後的目標是70%,未來的時間會繼續進行。今年政策最大突破,2到3歲採取讓家長自己選擇,如果小孩子發育比較慢,就維持原來的托嬰;如果滿兩歲以後,發育比較快,也許可以進入幼稚園的兩歲專班,2到3歲之間由家長按照小孩子實際狀況去做選擇。把過去不滿2歲以下托嬰、2歲以上進入幼兒園,按照小朋友的實際需要給家屬去做決定。

「我們的孩子,我們一起養」政策比較務實,我們不敢說全部國家養,不過大家一起幫忙養,這個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在臺北市已經實際在執行,現在中央也開始仿效,可以讓全臺灣家長,因為臺北市政策上的設計執行,有個示範可以看,讓全台灣的家長都因而受惠。

貧富差距目前現在看起來無法避免,而且持續在擴大,但是要解決貧富差距造成的社會不公平現象,這是政府的責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始提倡網路人權概念,我們在臺北市236所學校建置光纖網路,每個學校都有FreeWi-fi、InternetCode,另外我們在2千多個教室,都有設85吋螢幕;更重要的,小學3年級以上,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行動載具能夠上網。這件事情是為了實踐網路人權,讓貧富差距不會造成貧窮的小孩子沒有辦法接觸來自網路的知識,所以這些平板載具,不僅讓學生能從小就習慣使用數位工具,最重要是讓貧窮小孩可以得到一個翻身機會,解決社會階層流動問題。

臺北市政府在2017年在2所小學試辦雙語教育,到今年已經13個學校實施。我們自編雙語教材,建立雙語教師培訓制度。在未來的時間,我們會逐步推廣雙語教育。推動雙語教育目的,是讓我們的孩子在面對未來更有挑戰力、競爭力,我們開始用教育來改變這個國家。

最後,北門重見天日後所形塑的國門意象,是我第一任期的代表作,也見證了軸線翻轉的成功。西區門戶計畫讓西門商圈復甦,雙子星開發案在這個月簽約完成,我們會繼續打造,讓它成為西區最具國際感的首都門面。

在我第二任期,東區門戶計畫是重心,包括南港三鐵共構、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南港生技產業聚落園區,還有南港瓶蓋工廠新創園地等,還有一些私人的大開發案。南港會變成一個次都心,是一個比較大規模的都市計畫。

其實為政之道在於耐煩而已;政治的核心應該是執行力。所以我們強調國家治理,重視精實管理,每天早上七點半的晨會,其實就是要讓改變能夠日積月累,最終量變可以變成質變,最後臺北也變得更加宜居、更具競爭力。

最後要感謝市府同仁的努力,議員還有市民朋友的監督。 我們已經開始有實際的市政成績,也開始建立並鞏固新的政治文化,過去五年,臺北市已經開始不一樣了。「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政治理念,其實是一步步在實現;我們也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不僅臺北市可以越來越好,更要從臺北擴散出去,讓整個臺灣越來越好,最後達到「臺北經驗,臺灣實現」的目標。


柯文哲-改變成真 持續發生> https://www.teamkp.tw/




teamKP 改變成真 持續發生【粉絲專頁】






各位市民朋友、市府同仁、媒體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三年前,感謝市民朋友相信改變的力量,讓柯文哲有機會為臺北市民服務。三年下來,我們每天準時上工,努力工作,最大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新的政治文化、留下一個可長可久的制度,讓臺北成為一個宜居永續的城市。

三年前的今天,我在就職典禮上說:「我們要用黑白取代藍綠,重新建立一個可以做對的事情的公義社會」。現在,回過頭來看,在臺灣這個社會,要做對的事情,除了努力,更需要堅持的勇氣。

雖然延宕十八年的環南市場開工了,延宕更久的忠孝橋引道拆除也執行了,北門重見天日,藉著西區門戶計畫的推動,原本是口號的「軸線翻轉」,真的實現了。但是大巨蛋、臺北藝術中心、大灣北段商業宅,內湖夾層屋,廣慈都更案、禁建47年的社子島,還有需要一千多年才有可能徵收完畢的公共設施保留地,這些困難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我們沒有因為困難而逃避,我們勇於承擔,用最大的決心與勇氣,來重建政府的公信力。

我們堅持「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堅持「專業問題,專業解決」,堅持「建立一個可以做對的事情的公義社會」,堅持「臺灣必須脫離藍綠對抗的泥淖」,堅持「政治必須落實在人民每一天的生活之中」,堅持「人民的小事是政府的大事。解決了所有的小事,就不會有大問題。」所以,我們透過「12行政區走讀、商圈走讀」,實際走訪每個角落,了解民眾的問題,並加以解決。我們自己堅持這些理念,也要讓人民重新相信他們本來就應該相信的東西。

臺灣已經停滯太久了,我們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解釋問題,更不要製造問題。因此,我們透過鄰里交通環境的改善,用簡單的綠色人行道,讓行人有安全的行走空間,解決到處違停的亂象,確保消防救護通道的暢通。我們提前完成鉛水管的置換,減少民眾對飲用水的疑慮。我們修正原本要23億的計畫,以8億快速的完成文山區的防洪工程,讓原本下雨就徬徨無助的文山區居民,不再受苦。
因為我們信仰「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法治、人權、環保、綠能、關懷弱勢、永續經營」這些「進步價值」。所以,我們要揮別過去,改變現在,留給下一代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過去,政府相信亮點政治,以為昂貴的硬體就是政績;現在,我們希望每一個建設,它都能在人民的生活中發揮作用。所以我們啟動沒有人想做的市場改建,讓這些年久失修、環境髒亂的老舊市場,終於等到改建的一天。另外,我們積極興建公共住宅,也代表我們實現居住正義的決心,大同明倫公宅、北投奇岩公宅、萬華青年公宅、內湖瑞光公宅、南港東明公宅、南港中南公宅、文山木柵公宅,在明年一月前,還有萬華莒光公宅、廣慈公宅要陸續開工,這些都是在我任內開工的公共住宅。我們蓋的公共住宅,不只要實現居住正義,也要改善城市美學,引進智慧建築產業,建立社會福利的全新社會模式。

過去,政府不分貧富,發放一次性的重陽敬老金,逃避建立一個完整的老人社福系統;現在,我們執行完整的老人福利政策。三年下來,我們大幅增加老人共餐據點達到325處,擴大敬老卡的免費使用範圍,推出「臺北扶老計畫」協助民眾修繕家中無障礙設施。今年開始,65歲以上的老人還可以免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這些都是為了讓長輩不只要活得久,也要活得健康、活得快樂。

過去,軸線翻轉只是一個選舉的口號;現在,以北門為中心的西區門戶計畫,我們完成了北門廣場、行旅廣場,臺北燈會移師西門町、改造建成圓環、開闢三八八公園,還有社子島開發案正在進行中。我們更打造了北投、大稻埕、城中、艋舺、城南五座沒有圍牆的城市博物館,軸線翻轉,我們已經讓它正式實現。

過去,臺灣人生活苦悶,喪失海洋民族的冒險犯難精神。現在,結合上萬名志工和工作人員的努力,我們在外界不看好的情形下,成功完成了世大運。一萬多名世界各國的運動菁英肯定臺灣的軟實力,也讓世界看見臺灣,更重建臺灣人的民族自信心。

這些看得見的進步,加上市民的參與,讓臺北從這一刻開始,可以更自信的迎向「光榮城市」的未來。

未來,還有很多挑戰等著我們。電子商務和物流即將改變先進城市的面貌,我們還需要加速準備應付;無人小巴上路實驗以後,尚需要進一步實際上線運作;五十年沒有辦法解決的蘭州國宅都更案,這是臺北市都更成敗的指標,我們計畫在明年四月以前開工;「臺北車站雙子星大樓」要重新招標,我們要以公開透明的方式,打造這個國門新地標。

更重要的,在西區門戶計畫之後,東區門戶計畫正式啟動,包括國家生技園區、流行音樂中心、國家會展中心二期,明年也將一一完工,這些建設,結合四鐵共構的南港車站,以及既有的金融、軟體、會展產業,會讓南港從過去的黑鄉,變成充滿潛力的東區新門戶。

從第一年的反省改進,到第二年的堅持理念,承擔改革帶來的各種壓力,逐漸看見了改變。第三年,我們開啟以價值為導向的新政治文化,創造這座城市的光榮。

「進步價值,光榮城市」,感謝市民朋友三年來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們一起努力,留給下一代一個更永續、更宜居的臺北,謝謝大家!


進步價值|光榮城市   2017臺北市政府施政成果網站 https://glory.taipei/


2016臺北市政府市政成果> http://civil.gov.taipei/twoyea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