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臺北市】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辦公廳舍改建案

 

國產署原光復南路辦公廳舍改建案(即「臺北市大安區仁愛段五小段225地號等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113年11月22日開標結果因無廠商投標而流標,考量於公告招標期間有廠商反映備標時間不足且積極洽詢招標相關內容,國產署將於113年11月底以原招標文件重行招標,歡迎各界踴躍投標參加。

國產署為解決原辦公廳舍建物老舊、耐震能力不足等問題,保障員工辦公安全及建構安全耐震建築,112年12月18日搬遷至愛國西路舊財政大樓中繼辦公,並規劃於原址改建(即仁愛段基地,土地面積1,939平方公尺),參採「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及其周邊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模式辦理,透過與民間合作方式,由合作廠商在仁愛段基地依「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申請獎勵容積,興建兩棟政府辦公廳舍,提供國產署及交通部觀光署進駐使用,國產署另提供位於臺北市中心、基地坵塊方整且交通便捷之南港段基地(位於南港車站正對面,土地面積3,666.31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特定商業區【二】)及中山段基地(鄰近捷運民權西路站,土地面積1,114.42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第三種商業區),以設定地上權方式供合作廠商興建、營運自有建物。若改建案順利脫標,國產署除可取得兩棟新建辦公廳舍,尚可收取權利金及土地租金約新臺幣9.25億元,不僅可擴大內需,更可促進地方發展。

國產署表示,本案於113年上半年重新進行財務評估並調整招標條件後,於113年9月23日辦理第1次公告招標,以公開招標最有利標決標方式辦理,開標結果因無廠商投標而流標;考量公告期間陸續有廠商反映因招標需求內容變動致備標時間不足,未能及時完成招標文件審閱、建築規劃設計、完整財務估算及報經董事會同意等作業,且招商說明會後亦有廠商積極洽詢招標相關內容,綜合評估本案仍具市場開發潛力,預計113年11月底以原招標文件重行招標,第2次招標依政府採購法規定,不受3家以上合格廠商投標限制,屆時歡迎各界注意相關招標訊息並踴躍投標。



國產署原光復南路辦公廳舍改建案(即仁愛段基地,土地面積1,939平方公尺)112年公告招標結果流標,國產署已重新進行財務評估並據以調整招標條件,已於113年9月23日重新公告招標,並訂同年10月4日(星期五)下午2時30分舉辦招商說明會,就該開發案招標條件及內容進行說明,歡迎各界踴躍投標參加。

  國產署為解決原辦公廳舍建物老舊、耐震能力不足等問題,112年12月18日搬遷至愛國西路舊財政大樓中繼辦公,並規劃於原址改建,參採「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及其周邊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模式辦理,透過與民間合作方式,由合作廠商在仁愛段基地依「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申請獎勵容積,興建兩棟政府辦公廳舍,提供國產署及交通部觀光署進駐使用,國產署另提供位於臺北市中心、基地坵塊方整且交通便捷之南港段基地(位於三鐵共構南港車站正對面,周邊辦公大樓、百貨商場群聚,毗鄰東區文創基地-瓶蓋工廠,土地面積3,666.31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特定商業區【二】)及中山段基地(鄰近捷運民權西路站,周邊企業總部群聚,土地面積1,114.42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第三種商業區),以設定地上權方式供合作廠商興建、營運自有建物(上述三處基地位置及基本資料如後)。

  國產署表示,本案於110年至112年間辦理公告招標,惟皆流標,經檢討流標原因,主要為受原物料價格上漲及全球性通貨膨脹、升息等影響,造成營建成本高漲、興建成本難以掌握,在未變更開發模式、開發標的情形下,重新進行財務評估並調整招標條件,包括參酌市場行情及相關規定核實估算仁愛段基地興建成本暨南港段、中山段基地地上權價值,據以調整權利金底價;另考量辦公設備設施及資訊設備之形式、規格等需於基本設計定案後較能明確,改由後續進駐機關視實際需求自行編列預算採購。

  國產署進一步表示,本案係以南港段及中山段基地地租(權利金)作為仁愛段基地興建政府辦公廳舍之對價,地上權權利金底價約新臺幣(下同)0.23億元(較前次公告0.2559億元減少259萬元)。本案若順利開發完成後,預計可取得辦公廳舍(含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總樓地板面積約9,088平方公尺,南港段及中山段基地在地上權存續70年期間,亦可收取權利金及土地地租(地租年息率採3.5%計收,其中1%隨申報地價調整、2.5%不隨申報地價調整),合作廠商投資金額預估約45.39億元,不僅可擴大內需,帶動地方發展,更可提高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

  本案已於113年9月23日公告招標,公告期間2個月(至同年11月21日),另為使有意願參與投標業者充分瞭解招標條件及內容,並加強宣傳效果,國產署訂於同年10月4日舉辦招商說明會,歡迎各界參加。相關招標訊息公布於政府電子採購網(標案名稱:臺北市大安區仁愛段五小段225地號等國有土地開發案),歡迎有意投標廠商逕行上網下載招標文件並踴躍投標。



國產署將自112年12月18日(星期一)起搬遷至愛國西路大樓(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2號,原財政大樓),舊址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16巷18號服務至112年12月15日(星期五,當日為搬遷作業首日,對外服務至中午)。

國產署舊址鄰近捷運國父紀念館站,位於臺北市核心區域,因2棟建築物皆逾50年,龜裂老舊、結構安全堪慮且屬低度利用,亟待引入建築美學重新打造機關門面新意象,並有助於改善都市景觀品質。

配合辦公廳舍新建案招標期程,國產署自112年12月18日(星期一)起搬遷至中繼辦公室愛國西路大樓,該大樓位於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及南昌路交叉口,鄰近捷運中正紀念堂站,原為財政部使用,自財政部搬遷至景美財政園區後,為有效運用國家資產並節省管理維護成本,長期規劃拆除新建,短期則作中央部會改建辦公廳舍期間中繼辦公使用,目前供作國產署與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及外交部國際傳播司合署辦公使用。

新址愛國西路大樓雖屋齡逾30年,近期經國產署完成結構補強、室內裝修、屋頂防水及外牆整建等工程後,至少可再使用15年,足以提供各進駐機關安全舒適辦公環境。




國產署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及光復南路 116 巷交叉口處(仁愛段基地),地上建物屋齡超過 40 年、建築基礎結構不佳,亟待改建,國產署於 99 年辦理結構耐震詳細評估結果,因補強成本過高,不符經濟效益,嗣 101 年至 106 年評估進駐景美財政大樓、參與民間都市更新案分回房地均不可行後,適逢財政部 107 年進駐景美財政大樓,愛國西路財政大樓釋出活化,行政院同意愛國西路財政大樓短期可作為國產署改建期間中繼辦公廳舍使用,爰國產署 108 年啟動自有辦公廳舍原址改建作業,並委託專業服務廠商辦理招商相關事宜。

為加速辦理本案,經委託專業服務廠商評估結果,基於減少政府公務預算支出,兼顧國家施政及土地開發效益,以參採「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及其周邊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模式為最適開發方式,該模式係透過與民間合作方式,由合作廠商在仁愛段基地興建政府辦公廳舍,並依「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申請獎勵容積,國產署另提供中山段及南港段基地以設定地上權方式供其興建、營運自有建物,並收取權利金及 70 年土地租金。為精進該模式所遭遇問題,本案以權利金作為引進民間資金興建辦公廳舍之對價部分,以收支轉帳方式完備預算編列程序,並將室內裝修及設施設備所需費用納入興建成本,以期在完工後即可進駐。

本案於 110 年至 111 年間辦理 4 次標公告,公告前及公告期間為掌握廠商投資意願,共辦理1場次招商座談會、2場次招商說明會,惟皆流標,國產署隨即檢討流標原因,歸結受疫情、營建市場缺工、缺料及全球性通貨膨脹、升息等影響,致仁愛段基地興建成本難以掌控,為因應未來不動產市場景氣,須調整招標條件,以降低營建成本調整風險及增加廠商投標誘因。本案刻辦理招商前置作業,預計 112 年再次辦理公告招商作業。若順利標脫,國產署除可取得兩棟預估價值新臺幣(下同)16.59 億元之新建辦公廳舍(總樓地板面積約 9,154.5 平方公尺)外,尚可收取 70 年土地地租約 10.09 億元及權利金,可在兼顧國庫收益下,創造業者、政府及民眾多贏局面。



國產署新辦公廳舍引進民間參與,啟動採購廉政平臺創造共榮共好

2022-05-17

國產署原址改建綁定兩基地設定地上權的合作開發採購案,可提供國產署同仁優質辦公環境,也促進國有財產開發及創造商業機會;為避免不當干擾,確保採購程序公開透明,成立採購廉政平臺,導入檢察、廉政、台灣透明組織等跨域聯繫溝通機制,設置行政透明專區,公開採購案相關資訊,讓公眾檢視監督,強化資訊公開透明,避免外界不必要之質疑,以提升政府廉能形象。

  國產署於本(5)月16日下午2時30分舉辦臺北市大安區仁愛段五小段225地號等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採購廉政平臺宣示說明會,由曾署長親自主持,財政部莊政務次長蒞臨指導,邀請法務部廉政署沈副署長鳳樑、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張主任檢察官智堯、台灣透明組織協會葉常務理事一璋,以及財政部政風處張處長鴻俊、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與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一同與會;藉以提高採購程序透明度、增加外部監督強度,促成並確保各項決策及作業合規、合宜,防範爭議事件發生,防堵不當干擾和爭議;在兼顧活化國家資產、創造資產價值的目標下,使同仁能夠勇於任事,讓廠商願意安心投資,獲取民眾的信賴,共創三贏局面。





2022-04-19

國產署辦公廳舍原址改建案已於111年4月1日公告招商,為使有意願參與投標廠商能充分瞭解本案開發基地條件、投標須知及相關契約規範重點,國產署訂於111年4月21日(星期四)下午2時30分假國父紀念館1樓中山講堂(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4段505號)舉辦招商說明會並安排現場意見交流,竭誠歡迎各界踴躍參加。

  國產署表示,該署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及光復南路116巷交叉口處(仁愛段基地,面積1,939平方公尺),地上建物老舊亟待改建,為創造優質辦公環境、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參採「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及其周邊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模式,透過與民間合作方式,由合作廠商於仁愛段基地興建兩棟政府辦公廳舍,另提供位處臺北市精華地段、交通便捷且坵塊完整的南港段及中山段兩處國有土地(詳三處基地位置圖),以設定地上權方式,提供合作廠商興建、營運自有建物,並給付地上權權利金及存續期間地租,提升國有土地效益,帶動地區發展。

  國產署進一步表示,該署提供合作廠商設定地上權的南港段基地 (位於三鐵共構的南港車站正對面,周邊辦公大樓、百貨商場群聚,毗鄰東區文創基地-瓶蓋工廠,面積3,666.31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特定商業區【二】)及中山段基地(鄰近捷運民權西路站,周邊企業總部群聚,面積1,114.42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第三種商業區),為臺北市區難得的精華地區土地,具投資商機,如本案順利招商成功,可在兼顧國庫收益下,創造業者、政府及民眾多贏局面。期藉由本次說明會與業者面對面進行招商說明,使業者了解本次招商內容,竭誠歡迎各界踴躍參加。



國產署辦公廳舍原址改建案捲土重來,11141日重新公告招商

2022-04-01

國產署辦公廳舍原址改建案(即仁愛段基地【光復南路】,土地面積1,939平方公尺)110年公告招商結果流標,經檢討流標原因,重新修正招標內容,除替換搭配提供設定地上權基地為炙手可熱的南港商業區土地,並適度調整無償委託管理契約,新增於一定期間後可申請終止該契約的機制,增加投資誘因。

  國產署辦公廳舍原址改建,參採「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及其周邊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模式辦理,透過與民間合作方式,由合作廠商在仁愛段基地依「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申請獎勵容積,興建兩棟政府辦公廳舍,提供國產署及交通部觀光局進駐使用,國產署另提供位於臺北市區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的南港段基地(位於三鐵共構的南港車站正對面,周邊辦公大樓、百貨商場群聚,毗鄰東區文創基地-瓶蓋工廠,土地面積3,666.31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特定商業區【二】)及中山段基地(鄰近捷運民權西路站,周邊企業總部群聚,土地面積1,114.42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第三種商業區),以設定地上權方式供合作廠商興建、營運自有建物(上述三處基地詳如位置圖及基本資料表)。

  國產署表示,提供合作廠商的南港段及中山段兩處基地,地上權權利金底價約新臺幣(下同)3.4138億元,存續期間70年,地租年息率採3.5%計收(其中1%隨申報地價調整、2.5%不隨申報地價調整)。合作廠商為國產署興建辦公廳舍經驗收合格後,可依設定地上權契約約定,辦理地上權及地上建物分戶移轉,並與國產署(北區分署)簽訂無償委託管理契約,負責地上權存續期間地租的收繳、欠租催繳等事宜。考量本案係以興建政府辦公廳舍為優先,具政策目的及公共建設需求,適度調整無償委託管理契約,即合作廠商在南港段、中山段基地興建自有房屋全部出售且完成移轉登記之日起算屆滿5年後,經徵得國產署(北區分署)同意,得終止無償委託管理契約,並確認無其他待解決事項後,退還履約保證金。

  國產署進一步表示,仁愛段基地因8公尺道路(光復南路72巷7弄)分隔成兩處基地,不利建築整體規劃,為解決此問題,要求合作廠商應採地下連通道的規劃將兩處基地串連,提高地下停車使用效率及減少交通衝擊。本案順利開發完成後,預計可取得辦公廳舍總樓地板面積約9,264.8平方公尺,南港段基地及中山段基地在地上權存續期間,國產署可收取權利金及土地地租約13.5億元,合作廠商投資金額預估約41.97億元,不僅可擴大內需,帶動地方發展,更可提高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

  國產署辦公廳舍原址改建案於111年4月1日公告招商,公告期間3個月,相關招標訊息公布於政府電子採購網(標案名稱:臺北市大安區仁愛段五小段225地號等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歡迎有意投標廠商逕行上網下載招標文件並踴躍投標。


2021-01-13

愛國西路財政大樓結構補強案(含室內裝修等)統包工程於111年1月10日開標結果,有2家廠商投標,1家符合資格,評選結果將於111年1月下旬揭曉,預計112年6月完工,將提供國產署中繼辦公使用,節省改建期間在外租用廳舍租金。

  國產署表示,愛國西路財政大樓位於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及南昌路交叉口,現況為2棟地上8層、地下1層之鋼筋混凝土建物,屋齡已逾30年,耐震能力經評估結果皆未能達到現行規定標準,自財政部搬遷至景美財政園區後,為有效運用國家資產並節省管理維護成本,長期規劃拆除新建,短期則作中央部會改建辦公廳舍期間中繼辦公使用,並優先供國產署中繼辦公使用。為利進駐機關使用無安全之虞,須辦理結構補強(含室內裝修、屋頂防水、外牆整建等工程),預估總工程經費約新臺幣2.29億元,總工期約18月,結構補強後至少可再使用10年,解決辦公廳舍改建期間搬遷覓地不易,並節省在外租用辦公廳租金約3.4億元。

  國產署進一步表示,國產署現有光復南路辦公廳舍已啟動改建計畫,110年5月及7月間辦理2次公告招商結果流標,經檢討已將原搭配基地之一的大安區住宅區土地替換為南港區精華地段特定商業區土地,增加投標誘因,該案預計111年3月重新啟動公告招商作業,屆時歡迎各界密切注意,踴躍投標。




2021-07-29

國產署自有辦公廳舍原址改建案(即仁愛段基地,土地面積1,939平方公尺)110年7月16日開標結果因無廠商投標而流標,考量多數廠商反映因疫情影響致備標時間不足,未能及時完成規劃設計及財務估算,國產署於110年7月29日以原招標文件辦理第2次招標,等標期至110年9月13日。第2次招標依政府採購法規定,不受3家以上合格廠商投標限制,歡迎各界踴躍投標。

國產署表示,國產署辦公廳舍原址改建案,參採「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及其周邊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模式辦理,透過與民間合作方式,由合作廠商在仁愛段基地興建兩棟政府辦公廳舍,並依「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申請獎勵容積,國產署另提供位於臺北市中心、基地坵塊方整且交通便捷的金華段基地(鄰近中正紀念堂,坐擁雙捷運及明星學區,土地面積1,153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第三種住宅區)及中山段基地 (鄰近捷運民權西路站,周邊企業總部群聚,土地面積1,114.42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第三種商業區),以設定地上權方式供合作廠商興建、營運自有建物(上述三處基地詳如位置圖及基本資料表)。若改建案順利標脫,國產署除可取得兩棟新建辦公廳舍,尚可收取權利金及土地地租約新臺幣7.52億元,不僅可擴大內需,帶動地方發展,更可促進經濟發展。

國產署辦公廳舍原址相關招標訊息公布於政府電子採購網(標案名稱:臺北市大安區仁愛段五小段225地號等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歡迎有意投標廠商逕行上網下載招標文件並踴躍投標。


三處基地位置圖




0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2024「崛起 • 嘉義」論壇


2024「崛起‧嘉義」論壇 產官研共聚暢談農工科技大縣轉型之路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0 18:27:14)  從傳統農業與輕工業邁向精密產業,再到當今最夯的智慧製造與AI科技,嘉義縣的產業佈局已然成形,結合農、工、科技三軌並重,照亮嘉義農工科技大縣的崛起轉型之路。今20日下午由嘉義縣長翁章梁領軍,率領經濟發展處代理處長李鴻明,並邀請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與銳泰精密工具、大成集團、雷虎科技等產研單位共聚「崛起‧嘉義」論壇,暢談最新產業布局與投資動態,見證嘉義縣躍升西部產業新門戶,展現接軌世界的企圖心。

翁章梁表示,嘉義縣過去身為農業大縣,成為全國「最老」縣市,然而縣府團隊積極面對時代變遷與產業轉型挑戰,尋求發展契機,希望重拾嘉義的繁榮與光榮。嘉義縣位居西部產業軸帶中樞地位,向北吸納中台灣智慧機械與設備技術,向南鏈結半導體產業上下游供應鏈,致力跨域合作與創新,將嘉義從傳統製造型產業聚落轉型創新型產業聚落,並借助南台灣科技聚落的優勢,打造一條涵蓋精密產業、智慧製造與AI科技的產業廊帶,發揮後發優勢創造無限可能。

李鴻明說,透過引進科技工業邁向AI科技、打造無人機創新科技聚落與強化商業服務提升生活機能3支箭,使嘉義縣在以農為本的基礎上,開創截然不同的創新風景。透過產業軟硬整合布局,以築巢引鳳方式吸引相關供應鏈與產業進駐,結合科學園區作為產業推動加速器,形成產業轉型與研發創新樞紐,打造跨業與跨域園區合作新模式。

定點嘉義的智慧製造大廠銳泰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秀鑾以「銳泰精密的數位轉型之路」帶來專題演講,作為全台第一家手工具智慧製造大廠,銳泰堅持將生產基地根留台灣,產品有氣動工具、汽車維修工具、電動車絕緣工具,及少部分手工工具等4大類,主要客戶為全球五大知名手工具品牌商。2019年啟用位於嘉義大埔美智慧工廠,斥資8億元投資興建的無人化智慧工廠,廠內以智慧物流作中樞、機器手臂井然有序地進行生產作業,訂單交期從45天縮短至15天,成為隱形冠軍成功邁向智造轉型典範之一。

國內食品大廠大成集團第三代總經理韓芳豪則以「嘉義的食品科技長城」為題,分享大成集團在馬稠後打造的自動化食品產業鏈。大成集團在過去4年斥資超過50億元打造全台最大單一食品加工廠,跨足生技、植物肉與寵物食品等新事業,位於馬稠後的大成食品園區第一期正式啟用,預估每年可貢獻50億元營業額,全區3萬坪基地還會有第二期開發,約2萬坪生產用地,將規劃為全自動生產的調理食品廠、植物肉工廠、食品機械研發中心與冷凍冷藏食品倉儲物流中心,成為食品業少見的高科技生產基地。

翁章梁最後說,看著嘉義縣這幾年的改變,很榮幸嘉義可以與高科技、半導體產業鏈結,跟上台灣產業的主流趨勢,成為國家隊的一員,一起打國際盃。期許在不久的將來,嘉義縣不只是一個生產基地,也可以變成一個新興的消費基地。

縣府指出,雖工業科技的導入,務農人口可能會減少,但未來透過智慧科技與智慧機械的創新研發,留下的青壯農仍可以維持農業的發展力,繼續讓嘉義的農業蓬勃發展,最終實現「農工科技大縣」願景。

2024「崛起‧嘉義」論壇 產官研共聚暢談農工科技大縣轉型之路

2024「崛起‧嘉義」論壇 產官研共聚暢談農工科技大縣轉型之路

2024「崛起‧嘉義」論壇 產官研共聚暢談農工科技大縣轉型之路

2024「崛起‧嘉義」論壇 產官研共聚暢談農工科技大縣轉型之路

2024「崛起‧嘉義」論壇 產官研共聚暢談農工科技大縣轉型之路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地方政府施政成果網站

 

施政成果

新北市政府施政成果網        https://wedid.ntpc.gov.tw/

網站導覽


桃園市政府 - 施政成果資訊網        https://reiso.tycg.gov.tw/

網站導覽


臺南市政府  施政成果網        https://plan.tainan.gov.tw/ach2023/


高雄市政府透明施政成果網        https://vision.kcg.gov.tw/web_page/KSA010100.jsp


彰化縣政府      施政成果入口網        施政成果網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2022 台北城市博覽會

 

臺北市政府辦理「2022臺北城市博覽會」規劃不周,成效不彰,相關作業失當,監察院提出糾正,並請該府確實覈實檢討機關人員責任


2022 台北城市博覽會 Taipei Expo    https://cityexpo.taipei/

2022臺北市城市博覽會將在8月底登場,為期長達1個月,實體展將從8月27日至9月11日、線上展則從8月27日至9月30日,邀您一起參與。


2022-08-262022臺北城市博覽會盛大開幕 柯文哲:盼藉此增強市民對臺北未來的認同和關懷

2022-08-26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盛大開展


2022-08-05。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官網今正式上線,六大展區歡迎大家搶先看!

「台北的未來-THE FUTURE IS NOW」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將於8月27日在花博公園爭艷館揭幕,展開為期16天的展覽,今(5)日官網(https://cityexpo.taipei/)搶先登場!邀請您和我們一起先透過線上體驗台北之美。

臺北市政府指出,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官網以實體展「永續發展」、「城市再生」、「打開台北」、「共融社會」、「創新創業」、「智慧城市」六大展區為架構,展現了台北現在與未來各項獨特且豐富的風貌,像是以大型沉浸式投影,結合機械手臂指引,營造多層次疊影效果,引領參訪民眾綜覽台北的現在與未來,快速感受台北的變化。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表示,8月27日線上展將會與實體展同步正式上線,將會推出數位互動體驗,即時呈現線上與線下全民參與活動的數據資料,創造屬於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數位圖樣,串起城市與市民間的生活連結,像是運用NFT,透過民眾參與,牽起不認識的彼此共同創造一幅專屬台北的圖畫,讓大家用科技之美,發掘台北未來風貌。

此外,除了展覽各項基本介紹與推薦,官網更提供8條探索台北的城博小旅行路線,從北投古蹟文化巡禮、大稻埕聽老屋故事、士林北藝發展探源、信義松山文創體驗、城南台大文學走逛、南港北流新創之旅、萬華艋舺深度探索,再到城北廊帶閱讀散策,走南闖北帶領大家實地探索台北各區的新舊融合、風華再現。
配合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官網上線,臺北市政府將於8月7日至8月19日於台北通APP舉辦有獎徵答活動,邀民眾搶先一窺本次展覽展出的豐富內容,同時自己測試對於台北城的瞭解有多少,全部答對者,有機會獲得便利商店禮券1萬元好禮。

台北,是隱身在亞洲的瑰寶,我們歡迎您8/27-9/11在花博公園爭艷館一起體驗現在台北、看見台北未來的無限可能。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以「台北的未來」為主題,將於111年8月27日至9月11日假花博爭豔館展出,引領觀眾從城市治理角度出發,了解如何在永續發展的同時、串聯新舊,打造出讓每一個市民都能引以為傲的智慧多元城市。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志工招募 - TDRI

本次展覽以「台北的未來」為策劃主軸,規劃六大展區,包含「永續發展」、「城市再生」、「打開台北」、「共融社會」、「創新創業」和「智慧城市」,引領觀眾從城市治理角度出發,了解如何在永續發展的同時、串聯新舊,打造出讓每一個市民都能引以為傲的智慧多元城市。想了解台北市如何從一個百年老城翻轉嗎? 邀請具有服務熱忱,且對台北市在地文化、歷史、市政計畫有興趣的你,與我們一同參與「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看見台北的改變!

(一) 試營運期間:2022 年 8 月 20 日 (六) 至 8 月 22 日 (一)

(二) 展覽期間:2022 年 8 月 27 日 (六) 至 9 月 11 日 (日)



離島建設


行政院離島建設指導委員會


2024-11-14。卓揆主持離島建設指導委員會 宣示維護離島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照顧人民生活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4)日主持「行政院離島建設指導委員會」第19次會議時強調,「離島自然環境要保護、歷史文化要維護、人民生活更要照顧」,政府自去(112)年起,已逐年編列9億元撥充基金,持續支持離島各項建設,請相關部會研議推動本島與離島之間的文化、觀光交流,促進國人認識離島多元的歷史與文化。另為強化離島地區醫療照護服務資源,相關部會亦須持續精進急重症空中轉診智慧模式及遠距醫療專科門診,建置更好、更有效率的離島醫療照護體系。

卓院長致詞時表示,政府對於離島及本島地區始終抱持「同島一命」的情感,他於今(113)年11月2日前往蘭嶼視察颱風災損時,便向蘭嶼鄉親強調:「離島雖然沒有中央山脈,但是有中央政府,我們跟離島永遠站在一起」。卓院長指出,政府對於離島建設發展的核心信念就是「自然環境要保護,歷史文化要維護,人民生活更要照顧」,因此相關部會必須設身處地為離島地區規劃更好的發展政策,讓擬定中的計畫做到更細緻,同時中央與地方政府必須共同合作,將中央資源有效挹注到離島,落實推動各項離島建設,做離島居民的靠山,以具體實踐賴清德總統所提「均衡臺灣」精神。

隨後,卓院長在聽取國家發展委員會「離島建設基金運用概況」報告後指出,依據《離島建設條例》規定,離島建設基金總額不得低於300億元,國發會參考歷年各離島縣政府執行量能,自去年起逐年編列9億元撥充基金,以持續支持離島各項建設,請國發會持續協同各部會積極協助各離島縣政府,加強核定計畫的執行績效,挹注基金資源於具離島特殊性且迫切需要之處。他並強調,各主管部會應依照各期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滾動檢討核定內容,於各年度據以編列足額公務預算支應,並在既有公務預算補助機制下,研議優先專款補助離島建設,以符合條例精神。

針對國發會「臺東、屏東、澎湖、連江及金門等5縣第六期(112-115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滾動檢討辦理情形」報告,卓院長請各離島縣政府依據上述方案,在規範額度內審酌年度執行量能,謹慎提案,並於計畫核定後依計畫執行,確實掌握相關進度,除有利離島各項措施及建設迅速到位外,按現行激勵機制進行,亦可為地方爭取更多資源。卓院長也指示各主管機關確實依核定計畫編列經費執行,督導協助各離島縣政府如期如質完成相關計畫,結合中央與地方力量,攜手推動離島建設與發展。

卓院長在聽取文化部「離島地區文化建設推動情形」報告後表示,感謝文化部及各離島縣政府合作,持續發展多元藝文活動方案,以及整備軟硬體文化設施,不僅豐富離島民眾的藝術文化生活,亦為國人打造多元化的離島文化觀光模式,未來請文化部延續此成果,與交通部合作研議推動本島與離島之間的文化、觀光交流,促進國人認識離島多元的歷史與文化。此外,卓院長也請文化部偕同離島縣政府針對自身離島的特殊性,就在地的生態環境、建築空間、人文歷史等部分,進行調查研究或建立基本資料庫,以利各種離島文化研究、藝術創作及地理環境教育的推動。

針對衛生福利部「離島地區醫療照護服務資源精進情形」報告,「離島醫療照護是一個人都不能少」,提升離島醫療照護服務品質,強化在地醫療照護量能,增進當地醫療人才,是政府持續要加強推動的目標,請衛福部與各相關部會繼續合作推動,並與離島縣政府攜手合作,結合數位發展趨勢及未來智慧醫療的技術發展,持續精進急重症空中轉診智慧模式及遠距醫療專科門診,同時針對外島在地理上的限制,以及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提供符合離島醫療環境需求的資源,持續建置更好、更有效率的離島醫療照護體系。


2022-10-30。主持離島建設指導委員會 陳揆:依離島特殊性持續提升醫療服務及交通建設 並朝能源永續低碳島目標邁進

行政院陳建仁長今(30)日主持「行政院離島建設指導委員會」第18次會議時表示,政府致力提升離島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醫療方面,將依據離島環境的特殊性,建構可近、可負擔及可用的醫療健康照護服務,達成「離島醫療照護一個人都不能少」的目標。在交通方面,今(112)年新臺馬輪及澎湖輪皆已陸續完工開航;澎湖馬公1號碼頭長度延建案也將於明(113)年3月完工,對離島交通及觀光發展皆有極大助益。另外,離島地區風電及光電綠能推動已有成果,而澎湖的風力及綠島的地熱資源擁有豐富開發潛能,請經濟部依據離島特色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推動能源轉型、加速低碳能源系統整合,朝向永續低碳島的目標邁進。

陳院長致詞時表示,為提升離島居民的生活水平,政府於民國89年公布施行《離島建設條例》,並在民國90年設置離島建設基金,由中央各部會配合編列各項預算,在改善離島生活環境、保存在地文化特色、維護地方生態環境及改善聯外交通等方面,至今皆獲致不錯成果。

陳院長指出,為因應臺灣2050淨零轉型政策,行政院已於去(111)年12月21日核定「第六期(112-115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以「維護島嶼環境資源」、「樹立低碳能源典範」、「推動智慧創新轉型」及「打造樂活創生家園」為4大永續發展主軸推進,期能滿足離島居民基本民生與交通運輸需求,現正由各離島縣政府執行中。後續也請各部會首長持續結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協助離島地區因應其特殊性,推動相關建設與計畫,共同為離島的永續發展努力。

隨後,陳院長在聽取衛生福利部「離島地區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推動情形」報告後表示,衛福部已依照「醫療在地化」、「照護社區化」及「救護即時化」三大離島醫療照護政策方向,以及「提升醫療照護可近」、「充實在地醫事人力」、「提升公立醫療設備」、「強化在地醫療量能」、「推動遠距醫療照護」、「強化緊急後送機制」六項策略原則,提升離島地區醫療服務品質。此外,近年來也利用數位技術,逐步建立「離島急重症空中轉診智慧模式」及「遠距醫療專科門診」,並結合政府長照2.0政策,解決離島居民人口老化的照護問題。

陳院長指出,未來應依照離島環境的特殊性,建構可近、可負擔及可用的醫療健康照護服務,達成「離島醫療照護一個人都不能少」(Leave No One Behind)的目標。另針對澎湖設置「放射腫瘤中心」一案,院長請國防部儘速審議可行性評估方案,早日實現醫療在地化目標。

針對交通部「離島公共運輸建設及票價補貼目前辦理情形」報告,陳院長表示,離島居民的就醫、就學、通勤、洽公等皆仰賴海空運輸,近年來在交通部的努力推動下,在船舶購建、港埠設施改善、離島航線維運等方面已逐步展現成效,特別是今年新臺馬輪及澎湖輪等兩艘大型交通船,皆已陸續如期如質完工開航;另外,澎湖馬公1號碼頭長度延建案,也將於明年3月完工,屆時將可提供15萬噸大型郵輪靠泊,對離島交通及觀光發展皆有相當大助益。

陳院長請交通部持續結合離島海、空交通,積極推動離島觀光發展;此外,有關海運基本航次、居民票價、營運虧損補貼,以及船舶維修工作等,亦請交通部會同地方政府依「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持續推動,以減輕離島居民負擔,並提供穩定安全的海運交通服務。

至於蘭嶼開元港災後重建部分,陳院長表示,今年9月小犬颱風來襲,造成蘭嶼開元港多艘民船及拼板舟沉沒,在內政部、交通部與經濟部等相關部會的努力下,已積極進行搶救與修復工作,院長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吳澤成主委督導相關部會針對開元港改建需求進行全面盤點,讓開元港設施在改建後更加完善。

針對經濟部「離島地區低碳能源發展情形」報告,陳院長指出,離島地區風電及光電綠能推動已有成果,特別在臺澎海底電纜接通以後,與臺灣本島電網相互融通,可讓兩地電力相互備援,充分運用電力資源。另為因應2050淨零轉型政策目標,經濟部已合力推動成熟風電、光電設置,並評估規劃在澎湖、綠島等地開發海洋能跟地熱等新興能源。院長請經濟部依離島地區的氣候環境條件及人文景觀特色,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推動能源轉型,至盼從創能、節能、儲能各方面加速低碳能源系統整合,朝向永續低碳島的目標邁進。

陳院長也與大家分享國外發展綠能的經驗,例如德國在設置陸上風機初期,因風機運轉產生噪音,引發地方居民不滿,經過地方政府妥善溝通及分配發電盈餘後,有效緩解居民疑慮。而澎湖受地理環境影響,冬季時常吹拂強勁的東北季風,具備風力發電潛能,如能善用科技,降低風電發展對於環境與漁業的影響,確實能讓當地風力發電量多於用電量,不僅能為澎湖創造經濟收益,也能使其成為臺灣最早達到淨零排放的觀光聖地。

陳院長也提到日前出席台電宜蘭仁澤地熱電廠啟用典禮,該電廠腹地面積雖不大,但發電效率極高,能夠取熱不取水,體現水資源永續循環利用的精神,並足以供給宜蘭大同鄉2/3居民所需用電量。而綠島所在位置恰好有豐沛的地熱資源,如能開發更先進的地熱系統,並持續加強探勘技術,將有助於當地發展地熱發電。

 

2022-08-01主持離島建設指導委員會 蘇揆:逐步完成各項建設、積極解決離島醫療與環保等問題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今(1)日主持「行政院離島建設指導委員會」第17次會議時表示,他再任行政院長以來,除了核定補助連江縣「新臺馬輪」、澎湖縣「臺澎輪」經費,並多次視察屏東縣鹽埔漁港,核定客貨運專區建設,紓解東港漁港往返小琉球交通船碼頭壅塞問題,同時行政院也在今(111)年6月核定修正臺東縣富岡漁港交通船碼頭改善與旅客服務中心新建計畫;此外,金門縣金門大橋預計於今年10月正式通車,更是展現政府積極建設離島的決心。今日會議就「離島地區整體醫療照護資源布局與未來推動重點」與「離島地區垃圾能資源化推動策略與規劃」等議題進行討論,以期建置完善的醫療照護網路,守護離島居民健康,同時亦積極規劃離島垃圾分選作業及朝能資源化自主處理方向推動,並盼能加強對遊客的環境教育宣導,以達成生態永續的目標。

蘇院長致詞時表示,他於108年上任第一年的5月7日,即前往馬祖宣布核定新建「新臺馬輪」,今天連江縣劉增應縣長因赴日本出席新臺馬輪的下水儀式,故未出席此次會議,預計新臺馬輪明(112)年4月即可交船加入營運;此外,他於同一天也飛往澎湖縣視察,今日在座的賴峰偉縣長,當時也積極爭取臺澎輪經費加碼5億元,他不但當場同意,最後核定時,經費亦由原本18億元增至27.8億元,增加近10億元,且全由中央全額負擔。院長說,臺澎輪原由澎湖縣政府委建,因需求改變,後續已由交通部航港局委託日本船廠建造,本(8)月就要開始動工,預計明年8月就能正式營運。

蘇院長指出,在屏東縣部分,為紓解東港漁港往返小琉球交通船碼頭壅塞情形,他已多次前往鹽埔漁港視察,並核定客貨運專區的建設。至於臺東縣方面,富岡漁港是往返綠島、蘭嶼的重要樞紐,行政院已於今年6月核定修正交通船碼頭改善及旅客服務中心新建計畫,總經費增加至8億元,而交通船碼頭改善部分預計今年底完工。此外,金門縣最重要的金門大橋,政府已投入近百億元、歷經12年,並於今年7月22日完成橋面合龍,交通部長王國材亦親赴現場見證,預計今年10月將正式通車,未來往返大小金門,開車僅需5分鐘。

蘇院長強調,政府以最大的誠意,投入最多的經費,積極展現建設離島的決心,並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步完成各項建設。院長表示,各離島皆具特色,並在地方政府努力下已有長足進步,而離島鄉親確實在交通、衛生、醫療資源等方面仍需協助,請相關部會就離島相關建設持續加強努力,以解決相關問題。

隨後,蘇院長聽取衛生福利部「離島地區整體醫療照護資源布局與未來推動重點」報告。衛福部表示,為有效提升離島地區醫療能量,該部已提出6大策略,從提升醫療照護可近性,如安排巡迴醫療、補助就醫交通費等,到設立遠距醫療專科門診、增強公立醫療院所設備,並有效支援急重症醫師人力,以強化在地緊急醫療處理能力。

針對充實在地醫療人力方面,衛福部指出,蘇院長於108年上任第1年即核定「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9.5億元)」、隔(109)年11月核定「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計畫(2.5億元」、去(110)年9月再核定「原鄉離島醫事人員養成計畫第五期(近9.2億元)」,除了將公費醫學生每年招生名額由原來的100名增加至150名,同時也希望建立制度,鼓勵更多優秀醫生能在偏鄉離島長留久任。

衛福部表示,為完善緊急醫療後送機制,政府在108年啟用空轉後送遠距會診平臺,讓該部空中轉診審核中心的醫師、離島醫師與後送責任醫院的醫師,能藉由三方視訊會診,做出最適切決策。此外,蘇院長於前(109)年5月也核定新一期的三離島地區「救護航空器駐地備勤計畫」,投入5年19億元,讓緊急醫療後送時間減半。

衛福部表示,該部將持續精進各項對離島的醫療照護,善用科技突破距離限制,並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置完善的醫療照護網路,共同守護離島居民的健康。

針對環保署報告「離島地區垃圾能資源化推動策略與規劃」,蘇院長指出,過去有超過9成離島廢棄物皆仰賴本島焚化廠代為處理,自109年起,環保署積極規劃離島垃圾分選作業及朝能資源化自主處理方向推動,今年澎湖縣和金門縣即有相關建設落成,連江縣也將於明年完工,請環保署與地方政府充分溝通、相互配合,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完成,以利後續建置各項能資源化設施。

此外,蘇院長也請環保署督導地方政府強化對廢棄物源頭減量的控管,並持續推動資源回收,減少垃圾轉運量,以落實永續環保目標。另一方面,為減輕離島垃圾量的負擔,蘇院長也請環保署針對觀光旅遊淡、旺季研議垃圾處理相關機制,同時亦對遊客加強環境教育宣導,以達成生態永續的目標。

今日會議亦通過屏東、臺東、澎湖、金門及連江等5縣第六期(112-115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草案)。蘇院長指出,明年起為期4年的「第六期(112-115 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以「永續發展」的維護環境、低碳能源、樂活創生及智慧創新等四大主軸,考量離島特性,因地制宜,提出146項計畫、經費近60億元,不僅滿足基本民生民行外,更涵蓋交通、醫療、環保及文化等重要建設。其中需申請中央經費補助者,請循個別申請機制辦理,並請各部會積極協助地方政府於審議過程中,考量預算額度及執行量能,妥善運用資源,以利地區發展。

蘇院長也請國發會持續強化對離島縣各項計畫的管考,針對表現優良及表現不佳者,建立適當機制,以激勵各地方政府審酌量能、務實提案,並積極完成各項建設事宜。

 

國家發展委員會 離島建設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部會報告【立法院】交通部業務報告(第11屆第2會期)

 

立法院11屆第2會期

交通部業務報告  口頭報告及書面報告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016/601.pdf

交通部業務報告口頭報告 

目次 

壹、前言 

貳、當前及未來重點工作 

一、 落實運輸安全與人本價值 

二、 引領運輸科技與創新 

三、 打造便捷及韌性交通網 

四、 推動觀光產業永續與發展 

五、 精進郵政與氣象服務 

六、 推動淨零碳排邁向環境永續 

參、結語


壹、前言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應邀列席貴委員會,就交通部主管重要業務提出報告,親聆各位委員的指教,謹表示感謝之意。 

為實現「國家希望工程」的施政願景,交通部建構「人本交通 便捷臺灣 發展觀光 綠色運輸」之策略,為民眾打造便捷、安全、永續的運輸體系;並以積極推動各種發展 觀光政策,打造臺灣為國際旅遊品牌,再次成為全球旅遊 熱點。與此同時,我們在「AI 行動內閣」的推動政策下,亦加速數位轉型,除了提升智慧交通的效能,更強化氣象 服務的預測精度,提昇郵政服務運用科技之效能,結合數位科技與人本關懷,打造更安全、友善及創新之運輸建設與服務。 

以下謹就施政重點工作提出簡要報告。

貳、當前及未來重點工作 

一、 落實運輸安全與人本價值為保障用路人之需求及安全,交通部致力於推動保護行人安全、鐵道行車安全及提升偏鄉公共運輸等課題,並積極執行。工作重點包括: 

(一) 提升道路安全,改善高風險路段,加強行人安全設施。 

1. 完善道安政策、計畫及法規: 

(1) 113 年 1 月 1 日施行「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另經多次會議討論,行政院於 113 年 2 月 7 日 核定「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綱要計畫(113 至 116 年)」。113 年 5 月 1 日總統公布「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內政部訂定「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施行細則」,於 113 年 10 月 1 日施行。 

(2) 113 年 7 月 22 日交通部會銜內政部修正發布「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部分條文(包括通學區起(終)點標誌、標線等 25 條條文)。 

(3) 113 年底完成「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參考指引-一般道路情境」,研提設置圖例及運用解 說,改善標誌標線號誌各地不一致的情形等,讓民眾能有安全的行走環境,並將完成整體「道路規劃指引」初稿。

2. 積極改善道路工程環境: 

(1) 與內政部積極推動 4 年 400 億元「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透過補助型計畫資源挹注,協助地方推動人行環境建置作業。 

(2)「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核定之 799 處易肇事路口改善案件,至 113 年 9 月底已完成 435 處 (已達成行政院 4000 處之階段目標),預計於 113 年底前全數改善完成。 

(3) 校園周邊道路改善於 113 年 9 月底已完成全台 48 校,預計 113 年底完成 200 校。 

(4) 為提升省道路口安全,交通部公路局轄管省道路口於 113 年 9 月已完成 899 處路口改善,加速於 113 年底前,累計完成 2,000 處路口改善。 

(5) 為保障行人穿越馬路之安全及效率,全國行人專用時相(為行人專設之綠燈時段)及早開時相 (行人信號燈提早於車輛信號燈(紅燈)開始)截至 113 年 9 月已完成 5,315 處;全國行人穿越道退縮,截至 113 年 9 月已完成 2,022 處。 

3. 多面向推動道路交通安全政策: 

(1) 由工程、教育、監理、執法及其他等構面,持續推動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綱要計畫 9 大政策面向下 30 項策略之 33 項行動計畫。 

(2) 113 年 6 月 24 日「道安總動員」平臺上線,強化社會溝通及管考機制,增加民眾參與管道,督促各道路主管機關積極主動回應民眾建議。

4. 落實推動各項道安改善工作,減少死亡人數:113 年 1-6 月之 30 日死亡人數,整體死亡人數累計為 1,428 人,較去年同期減少 141 人(-9%)。 

(二) 安全駕駛之升級,推動機車駕訓、道路安駕制度及高風險駕駛人管理。 

1. 持續推動機車駕駛訓練及道路安駕訓練補助:為降低年輕族群事故情形,鼓勵民眾透過完善訓練後取得駕照,並建立駕駛人取得駕照上路之防禦駕駛、安全駕駛觀念,113 年擴大補助至 4 萬名, 截至 113 年 9 月共有 38,013 人參加訓練;另補助機車道路安駕訓練,鼓勵民眾至駕訓班由教練帶領實際上路學習,至 113 年 9 月共有 5,000 人參加訓練,參加駕訓及道路安駕者違規風險降低 64%,事故風險降低 51%,114 年將持續辦理。 

2. 推動高風險駕駛人管理:113 年 10 月 31 日起駕駛人按違規程度分級,換發 1 年、2 年、3 年或 6 年駕照,並均應再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及結清罰鍰。 

(三) 確保鐵道行車安全,提升軌道系統運能,加強服務品質。 

1. 完善臺鐵安全體系:臺鐵 113 年公司化後,建立安全體系第一層為董事會及安全管理委員會,第二層為營運安全處及安全管理推動小組,第三層為分區營運處,第四層為各段、場、站、道班設置安全管理系統(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MS)督考小組,透過分層進行縱向及橫向整合。

2. 提升臺鐵營運安全:訂定臺鐵公司 5 年行車事故 (件)數目標值,自 113 年起逐年降低,至 117 年降低件數達 50%,以確保鐵路運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3. 新購臺鐵列車,優化臺鐵運能: 

(1) EMU3000 城際列車、EMU900 區間列車分別已完成交車 600 輛、520 輛;E500 機車頭 113 年 交車 18 輛、115 年交車 50 輛、後續增購 20 輛,合計 88 輛;R200 機車頭 113 年交車 24 輛、114年交車 10 輛、後續增購 5 輛,合計 39 輛;支線客車 114 年交車 32 輛、115 年交車 28 輛,合計 60 輛,以提升載客服務。 

(2) 城際運能短期提升 35%(東部 48%)、中期提升 39%(東部 53%)、長期提升 41%(東部 55%);區 間運能短期提升 30%(東部 35%)、中期提升 35%(東部 39%)、長期 37%(東部 39%);觀光運能短期提升19%、中期提升25%、長期提升28%; 短期每週增開臺北至臺中往返直達車 32 列次,補充高鐵運能。 

4. 強化臺鐵旅運服務及提升服務品質:列車準點率 短期達 97.0%以上、中期達 97.5%以上、長期達 99%以上;接續推動票務精進改善措施,包括常客回饋方案,定期票採電子票證綁定、自動售票機汰舊換新,並持續優化電子票證驗票機與汰換自動 驗票閘門等,提升旅客搭乘便利性與滿意度。

5. 高鐵運能提升:113 年 7 月起調整時刻表,每週增 加 43 班,計開行 1,103 班,運能提升 4%(較疫情 前提升 8.6%);114 年預計每週再增加 10 班,運能提升 0.9%、115 年再增加 11 班,運能提升 1%; 新購 12 組列車預計 116 年全數上線營運,預估尖 峰小時最高開行 7 班可增加為 9 班,提升約 3 成運能。

(四) 改善偏鄉公共運輸,擴大幸福巴士服務區域,保障偏鄉居民行的權利。 

1. 完善偏鄉地區基本民行,持續推動幸福巴士計畫 (含幸福小黃):截至 113 年 9 月,已新增 32 條幸 福巴士路線,達成 113 年 10 條目標,共計輔導推動 172 個鄉鎮共 443 條路線(含 62 個偏鄉,231 條路線),全國偏鄉地區公路公共運輸涵蓋率達 94.37%,已達成 113 年達成涵蓋率 92%目標,將持續依地方特性輔導,以期達成 117 年底前全國 368 鄉鎮鄉鄉有公車(含幸福巴士)之目標。 

2. 善用在地運輸資源,輔導幸福巴士固定營運模式 轉型彈性預約服務,並推動偏鄉客貨共載服務: 113 年 5 月 21 日已修正發布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鬆綁偏鄉地區客運班車載貨服務規定,截至 113 年 9 月,113 年已新增輔導完成 21 條固定路線轉型彈性預約服務,共計 28 條路線轉型,並已於花蓮縣卓溪鄉、臺中市和平區及新竹縣尖石鄉等 3 處推動客貨共載服務,達成 113 年目標(轉型 15 處、客貨共載 3 處)。

3.「花東地區在地多元運輸共享服務經營輔導計畫」 已完成既有公共交通可靠度提升及偏鄉在地多元車輛共享運輸機制建立;於臺東縣延平鄉、卑南鄉、花蓮縣萬榮鄉、卓溪鄉、富里鄉等 5 個場域以監理沙盒方式試辦在地共享運輸(簡稱噗噗共乘)服務作業,讓偏鄉服務更彈性及更符合在地需求,以落實交通平權。 

二、 引領運輸科技與創新 

為因應疫情衝擊與科技快速變革,全球各產業都面臨壓力與挑戰,交通運輸係維繫民生與工商業運轉的重要基礎;在面對國際競爭,運輸系統導入新科技運用勢在必行。工作重點包括: 

(一) 推動智慧機場建設與服務升級,帶動運輸相關產 業升級。 

1. 發展機場智慧化建設: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預計於114年中啟用北登機廊廳,116 年底啟用航廈主體、 南登機廊廳,增加 4,500 萬人次年旅客容量,並以自助報到、生物辨識自動通關、智慧安檢、自駕電動巴士提供旅客服務。第三跑道計畫,賡續推動埔 心溪改道、臨時停機坪、整地等第一階段工程;預計113年底完成跑滑道系統等基礎設施細部設計,114 年展開第三跑道西側基礎工程等第二階段工程,預計 119 年完工。另高雄機場新航廈建設導入智慧安檢、智慧停車管理等設計,並將取得智慧建築標章,預計 121 年完成第一期工程。

2. 提升區域門戶及離島機場服務品質:114 年 4 月完 成臺中機場滑行道工程,提升空側運作效率;115 年 12 月高雄機場完成滑行道改善,同步展開新航廈東側立體停車場及 A 滑行道北移等前置工程, 並完成蘭嶼、綠島、七美、望安機場外觀風貌改造,提升機場航廈整體景觀及門戶意象。 

3. 建置更新飛航服務系統:113 年完成新一代航空情 報服務系統建置,汰換與更新航空氣象現代化作業系統,提升危害天氣預報準確率;115 年啟動新 建桃園機場第二塔臺計畫,規劃建置新一代航管系統,打造符合 ICAO 推動之安全節能永續空中 導航服務;117 年汰換桃園機場北場終端航管雷達,提升硬體效能及確保服務品質。 

4. 提升資通訊科技應用服務:桃園機場 113 年 8 月 完成 43 臺自動查驗通關系統升級與設備更新,加 速通關效率,持續優化數位資訊整合平臺(Airport Digital Integrated Platform, ADIP),提升「出境通關人流預測」及「飛機延遲時間預測」模型準確度, 預計 113 年 12 月完成「自助式多維度報表平臺」, 提供使用者各類客製化智慧分析報表。

5. 升級機場智慧物流服務:桃園航空自由港區113年 6 月 取得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醫藥品冷鏈運輸國際 認 證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Independent Validators Pharma, CEIV Pharma),有助打造綠色物 流通道,促進生技醫療產業發展,113 年 7 月啟用快遞 3 庫,每年可新增 1,680 噸貨量;114 年底啟 用加值園區 H 棟及航空貨運站二期自動化分檢設備,可增加 600 個就業機會、創造 40 億元產值及提升貨物處理效能達 9,000 個/小時;另同步建置桃園機場航空貨運資訊整合平臺,以「即時貨況」 與「園區智慧管理」協同合作,創造高效、安全、可靠的貨運園區。 

(二) 推動智慧港口建設,及智慧航安與物流服務升級。 

1. 建設智慧港口:113 年 10 月全面啟用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可同時停靠 4 艘 2.4 萬 TEU(20 呎標準貨櫃)大型貨櫃輪,透過新建置遠端遙控裝卸機 具設備及智慧化櫃場作業系統,每年最高可處理 650 萬 TEU 貨量,創造 150 億元產值;114 年底 完成第三貨櫃中心 70 號碼頭改建工程、116 年底完成第五貨櫃中心深水碼頭改建工程,將結合 AI、5G 等智慧科技應用,高雄港貨櫃處理容量可望提升至 1,980 萬 TEU,將高雄港打造為現代化智慧港口,鞏固亞太區域樞紐地位。

2. 升級智慧航安服務:依行政院核定「我國智慧航 安服務建置暨發展計畫」,於 113 年底完成彰化風場航道船舶交通服務(Vessel Traffic Service, VTS)中心大樓,因應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依行政院核定辦理之「我國智慧航安服務升 級計畫(113-116 年)」,全面建構安全航行環境, 於 115 年可完成新離岸風場 VTS 系統擴充及試 運轉,將風場航行空間監控範圍擴大至西側海域,於 116 年新增 4 座雷達站涵蓋西側海域航行空間,完成升級後,監控海域範圍將由 673 平方公里大幅擴大至 4,000 平方公里,強化海域航行安全。 

3. 提升港埠智慧物流服務:113 年 12 月完成高雄港 13 處自動化門哨導入 AI 辨識科技,提升商港人、 車、貨進出管制安全;115 年啟用臺北港智慧車輛園區,發展 5G 智慧車輛(自駕車)、電動車加值 運轉及綠能(太陽能)整合應用場域,可新增 600 個就業機會,創造 1,270 億元產值;117 年啟用臺北港物流倉儲區,串聯海快、電商關聯產業發展,可帶動北臺灣 1,800 個就業機會及創造 10 億元產值。 

(三) 發展智慧運輸系統,提升運輸安全及效率;加速產業投入 5G 交通科技創新應用,及無人機交通領域之發展。 

1. 發展智慧運輸系統: 

(1) 因應全球 5G、聯網及智慧城市等創新科技應用 趨勢,交通部於淡海設置開放試驗場域,訂定資通訊協定標準 TCROS (Taiwan C-ITS Roadside Open Standards)及建構一致性驗證流程,完善測 試環境、加速國內智慧交通數位轉型並改善路網效率,已於 3 路線公車驗證可行。

(2) 應用科技提升道路安全方面,透過中壢等試驗場域訂定「非號誌化路口主動式風險感知警示系統設置指引」補助地方落地。 

(3) 整合多種運具與多元服務之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亦為重點發展趨勢, 交通部「運輸資料流通服務平臺」涵蓋觀光及交通運輸資料,為發展 MaaS 之基礎;並經 MaaS Open API 模組,供地方及民間介接發展在地化服務。 

2. 鼓勵產業投入 5G 技術產品與服務之創新應用:交 通部透過公私協力模式,112 至 113 年已促成 17 家業者,聚焦導入 18 個以上公路、鐵道、海港、空港、觀光之交通場域,並鼓勵產業累積至少 6 個月以上的服務驗證(Proof of Service, PoS)成效,以 提升商品化輸出之可行性;為延續創新交通科技 服務及公私協力精神,將研擬由政府帶領產業投入交通專屬場域,以利新興科技產品得以永續發展應用。

3. 推動無人機於交通領域之創新應用: 

(1) 辦理無人機偏鄉物流運送服務驗證計畫,聚焦 「偏鄉緊急運補」及「離島物流配送」情境,於嘉義、花蓮、澎湖等地進行場域測試驗證;113 年至 114 年循序推動服務驗證 (PoS)及商業驗證(Proof of Business, PoB)。 

(2) 推動無人機橋梁檢測,結合無人機自動化飛行, 利用 AI 影像辨識橋梁構件劣化狀況,增進橋梁 檢測品質與效率。113 年持續推動模式功能精進。

4. 建立 5G 鐵道:「建立 5G 智慧鐵道運輸及監理環境」計畫,將於 113 年底完成「交通部鐵道雲平 台」、「智慧鐵道系統資訊與通訊技術規範」等基礎工作,並以機場捷運線作為示範場域;114 至 118 年將補助各鐵道營運機構依循一致化標準通訊協定,規劃設計各自鐵道雲平台及數位基礎建設,推動智慧鐵道運輸環境,提升行車安全與營運效能。 

5. 建立運輸資料流通服務平臺,加速交通科技創新 應用:提供全國尺度、單一窗口的運輸開放資料 API 服務,並持續不斷擴充平臺上的數據,112 至 113 年陸續擴大收納停車場、充電樁、道路交通事 件、TPASS 票證等高應用價值資料,供國內外產 官學研進行加值創新,並支援我國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國家及政府數位治理之政策發展。

(四) 運用自動化作業系統,提升便捷及人員作業效率。 

1. 運用智慧科技降低勞力需求:藉由 5G 通訊結合 AI 人工智慧、蜂巢式車聯網(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 C-V2X)等科技創新應用服務,提升交 通場域人員作業效率。已開發 AI 創新科技巡檢整合系統,提供無人機與服務型機器人於高雄捷運巡檢服務,提升巡檢服務效率達 10%;另以 5G+CV2X 車聯網數位雙模導入臺鐵平溪支線 ODS 通 訊系統(Obstance Detection System, ODS),有效進行軌道異物偵測警示減少人巡時間達 50%。 

2. 臺鐵第四代票務系統建置:匯聚智慧、便民及綠色3 大核心特色,逐步達到節能無紙化,透過 APP 優化,減少售票窗口負擔,持續精進運用 QRCode、TPASS 通勤月票及電子定期票等電子票證服務,簡化出站讀票程序,加速旅客過閘速度,減少回收 車票作業。 

三、 打造便捷及韌性交通網 

交通部的使命係為民眾打造出門安全、行車順暢、旅行無縫及交通共享之「便捷臺灣」優質交通環境;與此同時,溫室效應導致的極端氣候,使得強化運輸系統韌性的任務更形迫切與艱鉅;為確保運輸系統的穩定與安全,相關的軟、硬體工程審慎地重新檢視與再建設。 

工作重點包括: 

(一) 縫合交通斷鏈,提供無縫連結運輸服務,打造便捷鐵、公路交通網。

1. 構建完善高、快速公路路網,增進路網系統之可及性與連結性,以提供用路人安全、便捷、舒適之運輸服務,是交通部長期以來努力的目標。本部將持續強化高快速公路網連接,改善公路瓶頸路段及 提升地方道路服務水準,並健全海空港及重要科 學或產業園區聯外交通等。短、中、長期重點推動 計畫如下: 

(1) 短期:國 3 銜接台 66 線系統交流道通車、辦理國 1 及國 3 交流道拓寬改善計畫、國 1 甲基本設計審議完成、國 2 甲延伸計畫核定等。

(2) 中期:淡江大橋通車、啟動國道 7 號、國 1 楊頭段拓寬、蘇花安、國道 5 號銜接蘇花改、國 1 甲 線等。 

(3) 長期:西濱快速公路曾文溪橋段完工、國 1 交流道、台 9 線安全景觀大道改善完成、國 1 臺南路 段工程完工等。 

2. 持續推動各項都會區鐵路立體化計畫,消除都市阻隔、均衡地區發展,提升鐵路交通安全。重點推動計畫如下: 

(1) 短期:啟用桃園鳳鳴臨時站,發揮桃園站與鶯歌 站通勤運輸之分流功能;完成高雄站商辦及旅 館大樓、天棚工程,連結東、西兩側綠園道;並期宜蘭鐵路高架奉行政院核定,以縫合鐵路兩側土地規劃,提高沿線土地使用,帶動區域發展,並消弭沿線平交道,提供安全優質鐵道運輸。

(2) 中期:完成桃園平鎮臨時站,發揮中壢站通勤運輸之分流功能;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第一階段 通車將改善都市阻隔;並持續推動桃園鐵路地下化、嘉義市區及延伸民雄地區鐵路高架工程,消除都市阻隔,提升鐵路交通安全。 

(3) 長期:持續推動彰化高架及大臺中山、海線與臺南延伸永康等計畫奉行政院核定,消除都市阻隔、均衡地區發展。

3. 推動都市捷運建設,提升都會區交通運輸功能及服務品質,帶動捷運沿線產業發展。重點推動計畫如下: 

(1) 短期:推動三鶯線延伸八德綜合規劃及臺南捷運第一期藍線綜合規劃作業;高雄捷運至岡山站已於 113 年 6 月 30 日通車。 

(2) 中期:完成信義線東延及新北捷運三鶯線通車,提升大臺北地區捷運便利性;並持續推動捷運汐東線、環狀線東環段、基隆捷運、桃園捷運棕線、綠線延伸中壢、臺中捷運藍線、臺南捷運第一期藍線等捷運路線開工。 

(3) 長期:推動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桃園機場 聯外捷運系統延伸至中壢 A23 站、高雄捷運岡 山路竹延伸線第二 A 階段及黃線通車,持續推動基隆、臺北、新北、桃園、新竹、臺中、彰化、 嘉義、南投、臺南、高雄及屏東等各地區捷運規劃興建。

(二) 檢視道路瓶頸點,導入 AI 交通管理系統,提升道 路使用效益。 112 至 113 年補助 21 個地方政府共 77 項計 畫,推廣 AI 技術應用在交通管理、交通安全和基礎設施維護等領域,改善路網效率、提升道路安全; 並透過 AI 辨識分析環境資料,產生各種交通管理 控制需要的資訊,或是透過機器學習讓 AI 提供熱點路口的交通號誌管理決策,都是當前 AI 應用於 智慧運輸的方向。透過智慧科技輔助,結合影像辨識與偵測設備,以 AI 技術分析車流參數,及檢視道路瓶頸點,結合智慧交通管理系統,提升道路使用效益。 

(三) 深化運輸系統氣候調適概念,進行邊坡防災、橋梁強化及道路氣候風險評估,提升運輸系統韌性。 

1. 公路邊坡監測處置: 

(1) 國道部分,高公局為加強邊坡安全,目前轄區所有 604 處 C 級邊坡皆有裝設水位觀測井、傾度管、傾斜計、地錨荷重計及雨量計等自動化監測儀器,另外在國道沿線共設置 90 座自動氣象站,再加上經濟部地礦中心之地質敏感區域圖資、氣象署推播之地震、颱風等資訊,藉以即時監控及處置邊坡,確保國道邊坡安全。

(2) 省道部分,公路局特別就明顯(A級)及疑似(B級) 不穩定徵兆之邊坡進行細部定量評估,並依其 危害度等級篩選出「優先關注邊坡」,除加強其 巡檢頻率之外,同時籌編經費辦理邊坡保護、明隧道、隧道興建等防、避災工程。另外,公路局就早期曾發生滑動、崩塌、沉陷或為順向坡地形 之邊坡設有監測儀器,並導入新科技於公路養 護作為,包含光達測量、UAV 航拍監測、預警攔石網落石告警系統等,以提升省道邊坡之抗災能力。

2. 鐵路邊坡監測處置: 

(1) 高鐵部分,高鐵公司就沿線 389 處邊坡,除建立 邊坡分級檢查機制、依程序辦理定期檢查、不定 期檢查外;並積極辦理邊坡監測作業,其中 84 處(225 組儀器)辦理定期人工量測、26 處設置自動化監測站並持續升級 16 處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監測系統,以加強邊坡監測。另為更進一步確保安全及非預期之自然災害,高鐵全線設有災害告警系統(DWS),包括落石告警、邊坡滑動、闖入告警偵測計等。當偵測到路線障礙時,會由自動列車控制系統(ATC)自動觸發列車保護信號,讓列車於受影響區域前緊急停車,以確保旅客與行車安全。

(2) 臺鐵部分,邊坡防護部分,28 處 B 級(疑似不穩定徵兆)邊坡補強工程截至 113 年 7 月底累 計完成 25 處,另鐵道局代辦 3 處預計 113 年底完工;全面盤點鐵、公路鄰近具異物入侵風險處 所計 64 處,其中 26 處邊坡設置落石告警系統已於 112 年 4 月汛期前全部正式上線監視;另 於營運路線上選擇鄰近鐵路存在車輛易入侵且 無適當阻隔路段 38 處,辦理「車輛入侵阻隔設施及告警系統建設計畫」,預定 113 年 12 月底前設置完成 28 處,114 年 6 月全數完成。另 113 年 8 月已完成北迴線增設監視設備,並於轄管工務段值班室派員 24 小時監視。

3. 強化公路橋梁安全管理: 

(1) 國、省道橋梁均按「公路橋梁檢測及補強規範」 每 2 年辦理一次定期檢測,並就跨河橋梁等自主提升橋梁檢測頻率,以期達到「定期檢測、發現問題、及早改善」;就地震、豪雨、火災及車輛撞損等事件,亦依據規範啟動特別檢測作業, 並依橋梁構件劣化程度辦理構件修復。 

(2) 國、省道特殊性橋梁均依「公路橋梁檢測及補強規範」制定維護管理作業計畫,其中具鋼索之特殊性橋梁,已建置「索力即時監測系統」或定期辦理索力詳細檢測作業,如有異常情形,即由監管系統通知橋梁管理單位及時應變處置。 

4. 檢討工程設計規範,提升應災能力:修訂「公路邊 坡大地工程設施維護與管理規範」、「公路邊坡工 程設計規範」。並增訂「鐵路邊坡維護與管理規範」 草案,預計 113 年底前完成審定,落實執行路權 內邊坡單元的維護管理分級,並就路權外邊坡納 入優先關注且觀察的範圍。

(四) 改善蘇花路廊整體運輸穩定性,3 小時快速啟動花東疏運計畫,維持花東運輸不中斷。 

1. 為因應地震、颱風及極端氣候短時強降雨的影響,及時提供鐵、公路中斷後之疏運備援,精進花東運輸方案。由原鐵、公路阻斷超過 72 小時啟動海空 運備援方案,提升為 3 小時內即予啟動;並以南迴路廊結合西部軌道(含高鐵)之疏運模式,在緊急特殊災害時期提供東部民眾更多元穩定之聯外交 通服務,維護花東民眾行的方便與安全。 

2. 空運部分,第一時間盤點航空公司運能及地勤人力,依災情及鐵、公路可能中斷時間及旅客需求協 調航空公司加開班機,以利民眾緊急旅運需求;研議鐵路雙線通車前及確保鐵路運行穩定前,提供誘因鼓勵航空業者加開固定航班,培養客源,促使 航空業者能提供更多的供給量。 

3. 海運部分,規劃促成蘇花海運常態性固定航線相關作法,並將研議鐵、公路中斷時期建立海運疏運之開口合約;並可考量結合觀光旅遊,發展藍色公路,以同步促進花蓮觀光發展,並兼顧緊急輸運需求。

四、 推動觀光產業永續與發展 

推動觀光品牌國際化與景區數位轉型, 打造多元旅遊體驗。透過發展綠色旅遊、區域觀光品牌及深度旅遊,致力吸引旅客,促進觀光產業永續發展。工作重點包括: 

(一) 觀光品牌國際化並具象化,推出「台灣觀光品牌 3.0」,吸引國際旅客。 

1. 靈活運用「台灣觀光品牌 3.0」:113 年 5 月 6 日推出台 灣觀光品牌 3.0 「 TAIWAN–Waves of Wonder(台灣魅力‧驚喜無限)」,於各市場強力播送形象廣告,形塑臺灣觀光形象;並於歐美市場知名地標強化曝光與行銷,如紐約時報廣場、倫敦地 鐵及計程車等;第 4 季推出全新國際宣傳影片, 於歐美主要具影響力媒體強力放送(如英國 BBC 電視、美國 CNN 電視、Netflix、Google、Youtube 等)。 

2. 啟動全新年度觀光代言人:因應各不同市場深度行銷,如:韓國市場邀請知名韓團 Super Junior 成員圭賢、東南亞(穆斯林)市場邀請有「馬來西亞蔡依林」之稱的女星 Nabila Razali,日本市場邀請日本影帝妻夫木聰,捲動臺灣觀光話題。

3. 擴大引客、增加誘因:加強宣傳及執行「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方案」,推出高鐵合作買 1 送 1 優惠、與航空公司合作機票促銷;推動「一程多站」, 優化免費半日遊行程,積極爭取過境旅客入境;推動新南向簽證簡便措施,菲律賓、汶萊及泰國已延 長試辦免簽至 114 年 7 月 31 日。長期持續開拓多元市場精準行銷,增設服務據點,全球將可達 18 個辦事處、10 個服務分處。 

(二) 建構世界級觀光景點,尋找、擴展可形塑的觀光亮點,推動區域觀光品牌,打造在地觀光亮點,推動國內、外旅遊市場。 

1. 整備觀光前瞻國際魅力景區:113 年 12 月底前完成 12 件魅力景點創新風貌,如「萬金自行車道」、「奮起湖遊憩環境優化」等,提升國際旅遊吸引力。

2. 串聯區域旅遊亮點及廊帶:113 至 116 年聯手地方政府執行全新 6 個重要廊帶亮點營造;另串聯地方景點打造區域旅遊品牌,完成 16 件亮點工程; 並協助地方政府完成 45 處觀光環境營造工作。 

3. 打造區域觀光旅遊品牌:整合既有 18 個觀光圈執行成果,重新打造 7 個「區域觀光品牌」,並於 113 年 10 月起辦理 4 場「觀光區市集日」擴大行銷。 並擴大跨域合作,結合業界與部會,串聯鐵道、步道及鐵馬道旅遊環境,加強行銷推廣。 

4. 環島百大亮點捲動國旅熱潮:推出臺灣觀光 100 亮點,鼓勵走訪各地亮點;整合高/臺鐵、4 大捷運系統及台灣好行路線,推出 TaiwanPASS;臺灣旅宿網推出優宿專區,鼓勵業者提供住宿優惠;落實「花東振興方案」,推出住宿補助及旅運優惠, 並就花蓮地區推出一來再來加碼方案(自由行旅遊 113 年 9 月起、團體旅遊 113 年 8 月 15 日起)。

(三) 促進綠色旅遊發展,推動生態旅遊及觀光業者綠色認證,推廣永續旅遊。 

1. 接軌永續旅遊:短期透過教育訓練、企業參訪、辦理座談會與論壇等方式,輔導業者取得永續認證, 並與環境部合作推動綠色旅宿、「一次性旅宿用品 限制使用」政策,長期優化台灣好行及台灣觀巴, 推動路線減碳、環保及永續化。 

2. 以綠色目的地為行銷主軸:中期取得 10 個全新綠色旅遊目的地認證,並逐步輔導各管理處轄內業者取得綠色旅行標章,接軌國際綠色產業鏈,目標 117 年取得 12 處認證。 

(四) 觀光產業數位化發展,結合數位科技推動智慧景區及數位觀光產業。 

1. 打造國家級智慧景區:推動 6 處示範智慧景區,透過數位轉型與推動景區智慧化,提升景區在管理、服務、行銷的效能;113 年已成立智慧景區數位轉型專案辦公室(PMO),至 116 年統一 13 個智慧景區綜合管理平臺,結合 AI、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AR)及區塊鏈技術,以智慧管理提升旅遊安全管理。 

2. 辦理觀光產業數位轉型博覽會:113 年 12 月辦理第 2 屆「觀光產業數位轉型博覽會」,輔導觀光產業導入數位化服務,亦持續和數位發展部、經濟部等部會合作,運用 AI 技術推動數位觀光。

五、 精進郵政與氣象服務 

以提供卓越及全民信賴的郵政服務為願景,引進數位科技,打造友善金融及全齡壽險服務,推動郵政物流園區智慧自動化系統,結合綠色電動化運輸,實現低碳目標,完善郵務、儲匯、壽險優質便利的環境。另外,致力於提升氣象觀測及預報技術,透過先進的氣象系統強化防災能力,為民眾生活提供更高效、準確的氣象服務。工作重點包括:

(一) 智慧郵政物流與自動化,推動郵政物流園區自動化管理系統,提升電商物流處理效率。 

1. 郵政轉型智慧物流,推動郵政物流園區自動化管理系統,113 年完成自動倉儲設備驗收啟用,未來可於園區內集中處理全國 70%以上郵件分揀封運,另於海關及檢驗檢疫單位進駐後,結合關、 檢、郵協同處理國際郵件作業,並運用各國郵政傳輸提供預報關電子郵件資訊(ITMATT)加速國際進口郵包通關。 

2. 園區將導入高效率倉儲理貨加工作業,提升電商物流處理效率,並藉由地理環境優勢結合桃園國 際機場及臺北港發展物流與跨境物流,以利發揮最大海空郵物流之綜效。

(二) 綠色運輸與低碳發展,擴大郵政電動車隊,實現物流綠色轉型;擴大提供多元支付與虛實整合數位金融;提供全齡壽險服務,完善社會安全網絡。 

1. 優化車輛調度與管理系統,並響應低碳永續發展, 建立綠能車隊,113 年已完成配置電動機車共 3,241 輛,預計 113 年底完成日間快捷幹線運輸路線先導測試;115 年底前配合新一代郵運作業管理系統建置,導入幹線、區內運輸全路線,及配置電 動機車 3,557 輛;117 年底運用現代資訊技術達成需求預測與資源配置、數據分析報告、優化車輛調度與管理目標,及配置電動機車共 3,873 輛政策目標,致力於淨零排放的環境永續發展。

2. 行動郵局 APP 新增印尼小額安心匯款服務,滿足移工需求、落實普惠金融。持續與同業異業策略合作,運用 AI 科技強化防詐及阻詐,守護民眾財產。 113 年第 4 季提供郵政金融卡雲支付客戶乘車碼服務,114 年第 3 季於行動郵局 APP 使用並查詢 相關乘車資訊。 

3. 推動郵政壽險數位化,開辦行動保全服務,114 年 第 2 季提供行動理賠服務,115 年 3 月增設高齡者錄音 AI 智能檢核功能。 

(三) 提升氣象服務科技觀測技術,強化災害預警系統及氣象預報準確度。 

1. 氣象署為強化災害預警和氣象預報能力,持續建 置先進氣象觀測及遙測設備、引進先進運算能力, 發展 AI 氣象應用,已於 112 年完成第 6 代高速運算電腦系統建置,提升區域模式水平解析度由原 3 公里至 1 公里及颱風路徑預報每年提升 2%,提供預報員更精準客觀指引,強化天氣測報能力。

2. 氣象署透過與輝達公司(NVIDIA)合作,發展新型 AI 天氣降尺度技術 ( 生成式擴散 AI 模型 , Correction Diffusion Model, CorrDiff),在 113 年凱米颱風及山陀兒颱風案例中,此產品提供更佳的颱風與地形交互作用,有助預報的研判。AI 技術亦應用於近岸異常波浪監測與預報系統,截至 113 年 9 月底已完成 12 站異常波浪監測站及 10 套異常波浪預報系統,並持續與觀光署合作,強化近岸異常波浪之預警,保障遊憩民眾的安全。 

3. 氣象署刻正積極申辦「數值天氣測報高速運算電腦建設計畫」,以加速發展人工智慧氣象應用,建 立新世代氣象測報模式;並以全球模式天氣預報準確度提升 6%,區域模式颱風路徑 120 小時預報準確度提升至 12%為目標。 

4. 氣象署完成整合 7 座雙偏極化氣象雷達監測網, 預計於 114 年完成雲林、宜蘭降雨雷達儀安裝,116 至 118 年分別完成金門、馬祖觀霧及觀雨雷達的建置,增進雷達監測的覆蓋率,提升豪大雨監測災防能力;苗栗後龍及雲林古坑氣象站分別於 113 年 6 月 12 日及 9 月 26 日啟用,達成全國每一縣 市皆設立有人氣象站的目標。

(四) 提供氣象短時、小區域預報,縮短地震通報時間。 

1. 為強化氣象預報服務,氣象署於 113 年正式發布 「山區暴雨之溪水暴漲警示訊息」,共計 11 縣市 24 個溪流區,以強化民眾溪流遊憩安全;113 年 4 月 1 日起,將近海與遠洋預報由 3 天延長至 5 天、鄉鎮沿海預報由 2 天延長至 3 天,以強化活動安全。 113 年颱風季起新增「颱風暴風可能到達時間」及 「颱風暴風可能最早到達時間」2 項產品,試辦「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風力預報」;並首次於 113 年 7 月 23 日凱米颱風及 9 月 20 日至 10 月 2 日山陀兒颱風期間,縣市政府視訊連線會議使用,提供各縣市政府進行停班課決策參用。持續精緻化鄉鎮天氣警特報;另將導入機器學習技術,預計 117 年完成臺灣高解析度格點溫度及雨量月季預報產品。

2. 為強化強震即時警報效能,113 年增建 38 座地震站,共計達 632 站,加密站網並增進傳輸處理效 率;113 年完成高雄市都會區客製化地震預警系 統,預計 114 年完成臺中市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 地震預警時效由 10 秒縮短至 7 秒,地震預警盲區 由 35 公里縮小至 25 公里。預計 117 年完成臺灣南部海域舖設 200 公里長海纜,並於海纜沿線設置 3 座海底地震觀測站,提供臺灣西南部沿海地 震預警 14 秒、海嘯預警 30 分鐘之應變時間,提升馬尼拉海溝所引發地震海嘯的預警。

3. 氣象署刻正積極研發應用 AI 技術縮短地震通報 時間,透由 AI 技術提升識別 P 波與預估震度的準確性,將有助於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在早期階段即發出警報,進而縮短通報時間。 

六、 推動淨零碳排邁向環境永續 

交通部在運輸淨零轉型的政策下,主要推動淨零關鍵戰略 7「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 10「淨零綠生活─建構低碳運輸網路」。工作重點包括: 

(一) 以公共運輸先行策略及政府帶頭示範,優先推動 119 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並朝向 129 年電動小客車及電動機車,新車市售比 100%之目標。

1. 截至 113 年 8 月底,電動大客車(含營運中、打造中將領牌及已核定額度)計 4,014 輛,普及率約 38%,已達成 113 年 25%目標,交通部將持續與經濟部輔導國內車輛業者推出多元電動大客車車型,並強化督促地方政府依年限汰換大客車,逐步邁向 114 年 35%、119 年 100%目標。 

2. 截至 113 年 8 月底,電動小客車新車 24,229 輛, 市售比 8.9%,可達成 113 年 6%目標;交通部將 持續與經濟部輔導業者推出平價國產電動小客車,並持續與環境部及財政部提供獎勵補助及稅費減免優惠,逐步邁向 114 年 10%、119 年 30%、 129 年 100%目標。電動機車新車 49,539 輛,目前新車市售比 10.1%(年度目標 17%);交通部持續與經濟部及環境部以車、站、行三面向,提供車輛新 購及汰換、充換電站設置及機車行轉型補助;並鼓勵中華郵政公司及外送員使用電動機車,逐步邁向新車市售比 114 年 20%、119 年 35%、129 年 100%目標。

3. 持續完備電動車使用環境,已於交通運輸節點、公共停車場、國道路網設置充足公共充電樁:截至 113 年 8 月底,已設置公共充電樁數量共計 9,481 槍(慢充 7,260 槍、快充 2,221 槍),整體車樁比及快充車樁比均符合歐盟建議標準;電動機車充換 電站 5,733 站。113 年 8 月達成「國道充電路網全面上線」,全國道 15 處服務區以及 1 休息站提供電動車快充服務共計 23 站,其中於關西、泰安南站及新營南北站設有大型車充電站。 

(二) 建構低碳運輸網路、推動公共運輸、完備自行車環境、公共運輸導向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之土地使用、減少非必要運輸需求,並推廣綠色貨運、綠色觀光及綠色旅遊等推動措施。 

1. 交通部其他運輸淨零轉型策略,係列於環境部主辦關鍵戰略 10「淨零綠生活」六大面向之「低碳運輸網絡」項下,關鍵績效指標為鐵公路公共運輸運量,截至 113 年上半年已累計達 10.89 億人次,預計 113 年達 21.91 億人次,中(114 年)、長(115 年)期分別達 24.70 億人次、25.69 億人次。

2. 在低碳運輸網絡的推動上,交通部透過補助地方政府公路公共運輸、高鐵聯票優惠、改善臺鐵票務 系統等措施,另推出 TPASS 行政院公共運輸通勤 月票,提供民眾搭乘公共運輸通勤平均支出 3 至 5 折優惠,統計 112 年 7 月至 113 年 6 月全國公 共運輸運量,相較月票實施前同期(111 年 7 月至 112 年 6 月)約成長 11.83%。在公路系統道路整體環境改善或新闢拓寬時,優先引導地方政府辦理 設置步行設施;持續增設兩鐵車站,提供鐵馬(自行車)友善搭乘臺鐵的使用環境;持續強化引導地方政府實施路邊停車收費與推動園區計程車共乘、提高高碳排車輛到檢率以減少私人運具需求;引導運輸業者強化運輸業綠色管理及減碳作為, 推動綠色觀光及加強低碳運輸的教育。 

(三) 推動海、空運減碳,強化商港機場營運減碳管理,推動國內水運低碳化及電動化,執行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推動永續航空燃油使用及工程減碳。 

1. 打造綠色港埠: 

(1) 落實海港減碳措施:臺灣港群已全數取得歐洲 生態港(EcoPort)認證,將持續辦理生態港複評認 證。配合環境部臺灣岸電示範計畫,113 年 2 月 已先完成高雄港 44 號貨輪碼頭 1 座,於 115 年 前再新增 5 座岸電;長期設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及儲創能設備,持續推動港口低碳再生能源發展。

(2) 規劃水運低碳化及電動化:配合國際海事組織推動船舶減碳措施,已自 111 年起陸續公告採用相關國際公約規範;預計於 113 年完成內水載客船舶電動化綜合規劃案;114 年完成水運低碳化整體藍圖與推動方案相關研究。 

(3) 推動永續替代燃料使用: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 司於 5 年商港整體發展計畫,適時評估我國商 港提供替代燃料加注之可行性,航港局統計船舶替代燃料使用需求,協調有關部會、油商及航商建構海運替代能源基礎建設及供應鏈。

2. 打造綠色機場: 

(1) 執行機場減碳措施:各機場持續推動節能及再生能源利用措施,包括 113 年完成橋氣橋電、太陽能光電設備更新及設置,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 4,673 公噸;114 年提升地勤電動車使用比例及設置充電樁,目前桃園機場電動化比率達 30%,並設置 43 座充電樁,將提升充電樁數量 達 92 座;未來桃園及高雄機場均以達到國際機場協會碳認證等級四為目標,辦理各項減碳措施。 

(2) 執行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配合國際 民 航 組 織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推動「國際航空碳抵換及減 量計畫(Carbon Offset and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 CORSIA)」,已於 112 年修 訂公告民用航空運輸業管理規則及普通航空業管理規則,將該機制國內法制化,持續督導航空公司執行監測、申報、查證及碳抵換工作。

(3) 推動永續航空燃油使用:民航局已積極與相關部會、油商、航空業者及航空站就推動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使用研商,並啟動於我國機場添加永續航空燃油之試行計畫,預計 114 年上半年於桃園機場及松山機場由臺灣中油公司為國籍航空首次添加 SAF,加速國籍航空碳排放減量;民航局亦鼓勵國籍航空公司於 2030 年使用 SAF 達 5%,進而於 2050 年達到 ICAO 之淨零排放目標。 

3. 推動公共工程減碳: 

配合行政院工程會規劃推動公共工程減碳,刻由公路局、高公局及鐵道局分別就「公路工程」、「 國道工程」及「軌道工程」研議訂定減碳指引,以 114 年底完成指引為目標。

參、結語 

交通部透過「人本交通 便捷臺灣 發展觀光 綠色運輸」的策略,有效提升臺灣的交通建設及服務品質,並增強臺灣作為旅遊目的地之吸引力,促進經濟發展;善用科技及人本關懷,除達成「AI 行動內閣」之推動政策外, 並實現「國家希望工程」之願景,提供優質、便利民行之服務,創造美好的交通生活。 

以上為交通部重要業務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謝謝


部會報告【立法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業務報告(第11屆第2會期)



立法院
第11屆第2會期 經濟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業務報告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007/301.pdf

更正版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經濟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業務報告

主任委員 劉 鏡 清    中華民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目 錄

壹、當前經濟情勢與因應

一、全球經濟在挑戰中維持成長

二、國內經濟續處穩健成長軌道

貳、施政方向與重點

一、創新思維,扮演全球經濟關鍵要角

(一) 推動五大信賴產業

(二) 均衡產業發展

(三) 千億投資打造創新創業

(四) 加速產業創新轉型

(五) 兆元投資國家發展

(六) 深化國際鏈結與合作

二、投資人才,形塑新世代國際競爭力

(一) 推動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

(二) 穩健推動雙語政策

三、跨域合作,促進區域永續均衡發展

(一) 建立區域治理制度

(二) 構築地方創生廊帶

(三) 活絡中興新村發展

(四) 促進花東離島永續發展

(五) 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

四、開放政府,全方位提升施政透明度

(一) 研提新階段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

(二) 推動計畫全生命週期智慧管理,提升公共建設韌性

(三) 建構友善便利法規鬆綁環境

(四) 打造科技賦能的國家檔案館

參、結語



主席、各位委員先進:大家好!

今天應邀就國發會業務進展向貴委員會提出報告, 深感榮幸。首先,要感謝各位委員在上一會期對本會的支持,使得各項業務能夠順利推動,希望各位委員持續支持本會,共同為臺灣的進步而努力。以下謹從「當前經濟情勢與因應」及「施政方向與重點」二大面向提出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壹、當前經濟情勢與因應

隨全球經濟成長穩定回升,國內景氣在國際人工智慧(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熱絡,帶動出口、生產與投資等動能,加以勞動市場穩健及國人薪資提升等有效維繫民間消費表現,113年7月以來國內外主要機構預測我國113年經濟成長率多在3.5%以上。

未來驅動國內經濟成長動能涵蓋投資及創新等兩大主軸。為落實「國家希望工程」施政願景,將聚焦資金、產業、社會、人才等四大投資,推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千億投資創新創業、百億企業再造基金擴大投資;積極推動五大信賴產業,深耕半導體、AI雙核心產業,均衡產業發展,建構創新創業全生態圈,推動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與數位及淨零雙轉型,以提振經濟成長動能。

一、全球經濟在挑戰中維持成長

全球通膨趨緩,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走向調整,惟近期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增添全球經濟不確定性。S&P Global預測11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7%,略低於112年的2.8%。

(一) 主要先進與新興經濟體

1. 先進經濟體表現分歧:S&P Global預測113年先進經濟體經濟成長率1.8%,高於112年的1.6%,惟各經濟體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其中,美國消費與出口活絡,113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2.6%,高於112年的2.5%;歐洲因德、法經濟回穩,經濟成長率可望由112年0.5%擴增為0.8%;日本則面臨民間消費成長緩慢、汽車業安全認證醜聞、出口成長緩慢及高通膨壓力,113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僅成長0.1%,遠低於112年的1.7%。

2. 新興市場成長放緩:S&P Global預測113年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4.1%,低於112年的4.3%。其中,中國零售、工業生產成長動能趨緩,房地產市場仍陷困境,113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4.9%,低於112年的5.2%;印度113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6.8%,雖低於112年的8.1%,惟為帶動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成長的重要來源。

(二) 全球通膨下滑

1. 受惠於勞動市場緊繃與供應鏈瓶頸皆已明顯緩解,全球通膨已顯著下降,惟仍持續維持在較高水準。S&P Global預估113年全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為4.5%,低於112年的5.7%。

2. 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減產協議、中東衝突加劇影響,美國能源資訊署(EIA)9月預測,布蘭特原油全年均價自112年的82.41美元/桶升至113年的82.80美元/桶。

二、國內經濟續處穩健成長軌道

113年7月以來國內外主要機構預測我國113年經濟成長率多在3.5%以上,尤以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可望達到3.9%。其中,113年國內出口、投資及民間消費等三大面向表現,謹說明如下:

(一) 出口:優勢科技產品擴增、傳產貨品復甦尚緩

隨全球經貿成長穩定回升,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熱絡,帶動出口及生產動能成長穩健,國內出口金額已 連續10月正成長,惟傳統產業外銷復甦平緩。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113年商品出口4,701億美元,為歷年次高,年增8.71%。

(二) 投資:民間投資展望樂觀

國內半導體廠商加快擴大先進製程及高階封測產能,以順應AI等新興科技產品需求,加上國際科技大廠紛紛擴大加碼設立研發中心、資料中心等來臺投資等,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113年民間投資達5兆1,886億元,為歷年次高,實質成長3.89%。

(三) 消費:民間消費動能持續

受惠勞動市場穩健及調薪的所得效果、股市暢旺挹注財富效果等推力,且國人旅遊熱潮延續等有利因素, 均有助支撐民間消費表現。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113年民間消費名目金額上看11兆9,896億元,為歷年新高,實質成長2.78%。

貳、施政方向與重點

面對全球地緣政治變化、供應鏈重組、數位及淨零雙轉型等新契機與新挑戰,政府積極推動創新經濟、產業升級,並兼顧環境永續、社會公義等國家發展整體價值的同步提升,全力落實推動「國家希望工程」,逐步打造臺灣成為經濟日不落國, 並扮演AI時代全球永續共榮的重要支柱。本會重點業務說明如下:

一、創新思維,扮演全球經濟關鍵要角

(一) 推動五大信賴產業

因應全球產業趨勢,科技需求驅動半導體市場發展、AI廣泛應用及中國衝擊2.0,本會將統籌協調經濟部、國科會、數位部等相關部會,積極推動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 打造臺灣成為全球民主科技不可或缺且受信賴的夥伴, 並透過創新驅動,帶動百工百業發展,強化國家安全及韌性。各產業主要推動策略如下:

1. 半導體:除強化國內IC設計研發能量,協助廠商發展先進製程與封裝,穩固國內領先地位,也將發展半導體材料及設備,讓我國成為全球半導體全供應鏈中主導者。

2. 人工智慧:促進AI智慧應用發展,並透過新建資料中心、爭取國際合作等擴大我國算力,提升我國在全球AI的影響力。

3. 軍工:持續推動國機國造及國艦國造,並因應未來無人機軍事與商用發展需求,建立無人機供應鏈,打造國防產業自主能量與量能。

4. 安控:協助國內安控產業發展可信賴安控產品與解決方案,以及積極發展資安,強化產業資安韌性,讓臺灣成為全球可信賴的安控與資安大國。

5. 次世代通訊:因應未來6G發展,布局6G關鍵技術外,並將整合地面與衛星網路,發展各項應用場域與解決方案,強化全域通訊網路韌性。

(二) 均衡產業發展

為促進國內產業均衡發展,翻轉國內傳統產業與服務業,政府將積極推動以下工作,包括:

1. 數位效率化:推動產業AI化,協助企業導入AI等數位科技,提升數位應用普及率,加速數位轉型。

2. 資本效率化:促成產業控股發展,協調經濟部等部會,建構友善法規環境,借重公協會力量,推廣產業控股。

3. 作業效率化:成立企業再造基金,與具經驗團隊合作,協助企業改善製程,提升作業效率。

(三) 千億投資打造創新創業

為加速新創發展,達成賴總統政見中116年起每年1,500億元的新創投資金額目標,政府將積極活絡投資, 並同步提升新創質量,打造全球共創的生態圈,主要推動策略如下:

1. 活絡投資生態系:國發基金加碼主題式投資,如AI、 文創、生醫等,同時亦將與大學合作成立校友基金,並協助鏈結中東歐、日本(如京都大學)等國際資金。另,也將積極鼓勵企業及金融機構(如保險業等)擴大對新創及創投之投資,創造雙贏。

2. 擴大投資標的:提升學校創業能量,鼓勵博士生及校友創業,讓實驗室的創新技術轉化為商業成果,並吸引海外頂尖人才及具前瞻技術的新創來臺,形塑更國際化的新創發展環境。此外,除擴大早期新創的來源外,也將加強投資IC設備及材料業者等半導體供應鏈,提高全球市占率。

3. 提升創業成功率:加強推動創新學程,邀請具實務經驗的產業界專家、投資人擔任業師陪跑,透過以終為始的運作模式,提高創業成功率。此外,協助新創對接企業資源,如進行 PoC研發試驗、業務合作等,並擴大推動橋梁計畫(Bridge Plan),113年9月已在東京設立新創基地,矽谷基地預計114年1月成立,將強化雙向新創落地及交流,協助國內業者布局海外市場,並吸引國際前瞻科技新創來臺對接產業資源。

(四) 加速產業創新轉型

1. 國發基金雖非以營利為目標,但112年仍為國家創造288億元之獲利。

2. 積極帶動民間資金投資、協助產業創新轉型

(1) 結合部會資源協助新創企業發展:辦理AI、文創、智慧醫療、綠色科技等百億大基金,提供新創發展所需資金,加速其上市櫃及拓展國際市場。

(2) 翻轉弱勢產業:結合民間資金成立「企業再造基金」,協助至少3項產業達到產值增加1.5倍。

(3) 加速傳統企業創新轉型:鼓勵產業搭配國發基金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成立控股公司。

3. 強化投資管理機制

(1) 強化投前機制

— 增加轉型能力審查,及市場趨勢分析、增設公司治理門檻。

— 強化審議機制,增加實地訪查,強化委員對申請企業之了解,及增加審查時間,並提高表決門檻。

— 優化投資合約,預防投後爭議。

(2) 強化投後管理

— 建置預警系統,降低投資風險。

— 成立投資後管理小組,掌握公司營運情形,即時查證及因應處理重大事件。

— 增加公司治理審查。

(3) 強化退場機制執行

定期檢討轉投資事業,依退場機制執行釋股,回收資金,持續協助其他產業發展。

(五) 兆元投資國家發展

為擴大引導資金投入國家建設及產業發展,蓄積經濟成長動能,充裕政府財源,提升國家資源有效運用, 本會研提「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業經提報113年7 月18日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會議通過。

我國經常帳長年順差,國民儲蓄率持續累積,112 年為37.91%,預計113年達40.29%,民間資金充裕,其中壽險資金規模達32.6兆元,7成投資海外,面臨高額避險成本外,壽險業投資國內公共建設僅占可運用資金1.86%,遠低於法定10%上限。爰本方案透過政府主動瞭解業者需求,確認投資標的及提案建議,目標引導3至4 兆元資金投資臺灣,支持國家建設、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並吸引壽險業者海外資金回流,降低避險成本,創造雙贏局面。主要包含三大推動策略:

1. 創新促參推動機制

(1)成立院層級跨部會促參推動平臺「行政院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進專案會議」,下設促參工作小組及法規調適小組,構建政府及民間雙向平臺,簡化促參行政程序,並解決業者面臨的障礙,與創新促參提案機制,擴大促參案源。

(2)新設「促參推進專案辦公室」,參考國際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概念,委託具有公共建設、促參、財務、法規等專業的顧問機構或專業人士協助辦理促參提案收件、審查及輔導等事宜。

2. 優化投入公建的投融資條件

(1)鼓勵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型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PE),藉重PE專業能力,協助保險業者進行投前評估、投後管理,並調降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型 PE的資本適足率風險係數,增加投資誘因。

(2)優化具公建屬性策略性產業投融資條件,針對具公共建設屬性的策略性產業,提高保險業投資限額至45%。同時,國家融資保證機制對綠能及重大公共建設的保證成數由最高6成提高至8成,增加金融機構融資意願。

3. 增加公共建設相關金融商品

(1)修法開放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REIT)採基金架構發行,鼓勵REIT基金投資公共建設,引導保險公司透過REIT間接投資公共建設。

(2)擴大發行政府永續發展債券,並推動公共建設證券化,引導保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

(六) 深化國際鏈結與合作

1. 強化中東歐經貿合作交流

在臺歐密切友好的交往動能基礎上,本會將持續推動與與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等歐洲國家雙邊經貿、產業及人才交流,協助臺灣業者連結歐洲市場,促進臺灣與中東歐雙邊經貿、產業及人才交流,協助企業經略歐洲市場,打造堅韌強健的民主供應鏈。

同時,運用中東歐投資與融資兩基金深化我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投資、產業對接及供應鏈合作,以期多元深化經貿夥伴關係,進而與全世界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

2. 積極參與APEC倡議

本會係我國參與APEC經濟委員會(EC)的協調統籌機關,每年均積極整合各部會資源,深入參與APEC 結構改革相關工作,並為115年至119年的新結構改革議程核心小組成員。本會作為公部門治理主席之友召集人,於113年8月EC 2大會辦理「盤點強化APEC結構改革議程(EAASR)下之EC公部門治理活動」政策對話,邀請加拿大、紐西蘭、泰國、美國及越南分享公部門治理相關進程與實務,獲EC主席及各會員體高度讚賞我方貢獻。

有關APEC建置的「跨境隱私規則(Cross Border Privacy Rules, CBPR)」,配合美國自111年起推動CBPR 擴大至全球範圍,我國與日本、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共同成立「全球跨境隱私規則論壇」(Global CBPR Forum),合作將CBPR認(驗)證機制推展至亞太以外區域, 目前已有英國於112 年加入論壇成為準會員(Associate)。另為強化數位時代民眾權益的保障,本會於113年3月協調我國16個部會成功加入全球隱私執法合作協議 (Global Cooperation Arrangement for Privacy Enforcement);113年4月推動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成為全球CBPR當責機構,該會已在6月通過 我國首家企業-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的CBPR驗證。為持續推動國內企業取得CBPR驗證並提升我國際能見度,本會已爭取113年11月中旬在我國舉辦「全球CBPR論壇秋季研討會」,以加強與其他CBPR成員或潛在參與國的跨境資料流通合作。

二、投資人才,形塑新世代國際競爭力

(一) 推動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

為落實國家希望工程的投資人才政策,本會協同相關部會透過「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以「強化國家未來人才競爭力」及「全球攬才」兩大主軸,推動6大策略,預計至117年累計培育AI、綠領及人文數位跨領域人才等逾45萬人次,並新增延攬12萬名外國專業人才、擴增8萬名外國技術人力,以充裕質優量足的人才,驅動經濟創新及成長,促進產業數位及淨零雙轉型。兩大主軸策略重點說明如下:

1. 強化國家未來人才競爭力:面對全球產業智慧化及數位化趨勢,半導體、AIoT及生技等重點產業成長人才需求擴增,為滿足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將推動「厚植重點產業人才培育」、「厚實人文社會底蘊培養數位技能」與「促進國際學生及人才循環交流」等3大策略。

(1) 厚植重點產業人才培育:評估重點產業相關領域人才需求,並由大專校院及企業以多元管道共同培育 AI應用、半導體、淨零綠領及資安人才,促使重點產業人才培育增量。

(2) 厚實人文社會底蘊培養數位技能:透過完善中小學數位學習環境及相關政策,精進全人數位能力,並推動培育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及美感養成教育等計畫,強化人文及社會素養。

(3) 促進國際學生及人才循環交流:藉由設立海外招生基地,開設新型專班等多元就學管道,拓展國際生培育量能,並補助本國青年赴海外研究及研習,支持本國青年開拓國際視野,增強人才國際交流及循環。

2. 全球攬才:因應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新局及來臺僑外生與日俱增的趨勢,為最大化創造並留住具臺灣經驗的國際人才,推動「延攬外國專業人才」、「建構完善留才生態系」、「擴大留用外國技術人力」等3大策略。

(1)延攬外國專業人才:透過盤點五大信賴及其他重點產業海外攬才需求,精準延攬國際人才,協助企業 人才布局,同時規劃修訂攬才相關法規,並研議針對世界百大大學畢業生或畢業僑外生尋職期間核發個人工作許可,在臺自由工作;另將推動數位遊牧簽證及一站式服務,吸引數位遊牧人才,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攬才體制。

(2)建構完善留才生態系:持續優化外國人金融、子女教育、租屋等在臺生活所需服務,打造雙語使用環境,並精進Talent Taiwan中心功能,提供VIP頂尖國

際人才,專人專責客製化一條龍服務,以及規劃於南部及其他重點區域增設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據點,健全國際人才就業媒合機制,協助更多優秀國際人才來臺發展。

(3)擴大留用外國技術人力:透過調查各產業缺工情形, 盤點我國產業人力缺口,由勞動部偕同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評估擴大中階技術工作範疇,並透過移工留才久用服務中心,加強宣導及就業媒合,協助產業留用優質的技術人力。

(二) 穩健推動雙語政策

1. 培育臺灣人才接軌國際:雙語政策著眼於國際化趨勢,已是我國全球化的重要戰略之一。透過雙語政策 的長期推動,將讓臺灣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競爭力與雙語力,培育臺灣人才接軌國際,吸引更多國際企業來

臺深耕,並讓臺灣產業連結全球,為國人打造優質就 業機會,提供新世代更富足的未來,同時讓國人能用國際共同的語言向世界傳達臺灣觀點,與世界做更多連結。雙語政策需長時間持續不間斷地推動,政府先以2030年為目標,分年分階段穩健推動。

2. 打造英語使用環境:本會過去工作重點:(1)教育體系外的數位學習,包括:與國際數位學習平臺合作培育公務人員及國際傳播人才、公私協力製作數位學習資源;(2)與中央及地方政府合辦公務雙語活動;(3)與LTTC合作完善聽、說、讀、寫四技能的英檢AI數位診斷回饋服務;(4)推動雙語人才培育補助,鼓勵民間發揮創新能量推動英語學習等。

3. 本會刻正檢討精進,除將回應外商在台投資決策需求,協助各部會於法規草案公告前即先進行英譯外,並將與計程車隊合作,及優先選擇觀光商圈、夜市、 超商等,協助強化雙語服務,另並將協助中小企業提升雙語力,作為未來工作重點,打造台灣英語使用環境,並提升國人英語溝通能力。

三、跨域合作,促進區域永續均衡發展

(一) 建立區域治理制度

1. 推動主題型區域治理沙盒:聚焦跨域議題,實驗區域治理沙盒主題,籌組跨界任務編組,推動區域治理網 絡串聯,組織輔導團隊及協助法規調適,打造區域治理模式,對外推展成果擴散。

2. 建立參與式公共治理平臺:徵選民間多元提案,以地方創生青年培力站為社區事務發展核心,串聯政府相關資源,打造由下而上參與式公共治理平台,發展公共治理創新模式。

(二) 構築地方創生廊帶

以地方創生青年培力網絡為核心,整合跨部會及民間資源,深化多元產業及在地就業,彰顯地方創生廊帶的特色及活力。推動方向及作法如下:

1. 建立地方創生廊帶推動平臺,加強在地組織協力合作:建立各區域地方創生廊帶推動平臺,整合部會及企業資源,串聯地方創生團體、學研及商業組織,凝聚廊帶發展共識及方向。

2. 推廣在地品牌行銷,帶動地方產品與體驗加值:聚焦地方特色與獨特價值,打造創生廊帶的區域特色品牌識別,吸引國內外人流,並結合品牌帶動地方物產銷售。

3. 促進地方創生廊帶企業資源鏈結,實現永續與人才共好:導入企業行銷、輔導,提升創生事業體的合作規模與永續性,透過地方產品採購、旅遊、體驗服務等方式,支持地方共好發展。

(三) 活絡中興新村發展

依行政院111年核定「中興新村整體規劃」,重新界定區域功能,將中興新村分區定位為北核心-歷史文化區、中核心-休閒生活區及南核心-大學城由國立中興大學設立南投分部。配合中興大學南投分部成立,完成南核心行政機關搬遷至北核心,活化北核心廳舍使用機能。此外,中核心已建置中興新村為全臺首座以地方創生為主軸之「中興新村地方創生育成村」為創新培訓基地,累計輔導170組團隊進駐,落實推動地方創生業務,未來將規劃導入相關產業,成為中興新村活化新亮點。 

依行政院112年核定「中興新村北、中核心公有資產活化建設計畫」5年(112年至116年)修正計畫,賡續執行各項發展工作。113年已陸續完成第1期多房間職務宿舍整修、公園、道路及智慧路燈等優化工程,另已完成縣定古蹟省府大樓、歷史建築中興會堂、省政資料館等規劃設計,藉由公有資產活化再利用,未來將可結合數位遊牧村及全民健康生活運動產業等,促進經濟發展與文化創新,並導入智慧城市新機能,推動綠色城鄉,以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資,活絡中興新村永續發展。

(四) 促進花東離島永續發展

為因應總統政見及國家發展計畫,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強化花東離島在地生活圈之基礎建設,保障民生民行基本所需,本會透過「離島建設條例」及「花東地區發展條例」連結各中央部會資源,協助地方政府積極推動花東及離島地區永續發展。

本會依據上開條例持續編列相關基金預算,113年度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編列27億元,推動行政院核定之「第4期(113至116年)花東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花東二縣政府分別以「智慧花蓮、有機慢活」、「推動慢經濟、綻放台東藍」為願景,針對觀光發展、文化建設、 原住民永續生活、基礎建設、生態環境保育、衛生醫療、社會福利及災害防治等各面向研提行動計畫,共計55項計畫,例如花蓮特種搜救訓練基地及智慧型防災系統整合平台之建置、部落聚會所興(整)建、美崙山公園環境景觀改善等計畫;臺東慢經濟智慧應用暨數位轉型計畫、翻轉醫療照護體系及醫療環境提升計畫、營造魅力據點及整合行銷計畫等,挹注各項軟硬體公共建設經費,並發展出國際熱氣球、最美星空、衝浪等亮點活動; 另為促進0403花蓮地震災後復原,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提供受災企業融資保證及資金周轉、協助花蓮石材產業災後清運去化及振興花東地區觀光、補助加開臺北- 花蓮航班等,即時因應地方災後復建需求,強化地方支持體系與韌性,以持續朝向花東地區成為永續、樂活及在地共好的目標邁進。

行政院於111年12月21日核定屏東、臺東、澎湖、金門及連江等5縣第六期(112至115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 方案,各項計畫將以「滿足基本民生民行」為基礎,朝向「維護島嶼環境資源」、「樹立低碳能源典範」、「推動智慧創新轉型」及「打造樂活創生家園」等離島四大永續發展主軸方向推進,同意共計146項計畫,其中基金補助109項計畫,如澎湖縣特色石滬景觀保存、金門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IDS)、澎湖及連江縣島際海運 基本航次補貼、離島遠距醫療計畫及琉球鄉沿岸海洋生態保育等計畫。本會於113年度離島建設基金編列9億元,以持續支持離島建設。

(五) 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

公正轉型為「國家希望工程」八大施政目標之「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策略之一,重點有三:

1. 確保個人、產業與群體發展機會:確認公正轉型對象與範疇及建立補償策略與機制等。

2.完善淨零轉型爭議處理機制:推動職訓及就業輔導、投融資決策納入公正轉型精神、強化現行產業補償機制及落實盤點土地使用,促進區域共榮。

3. 化氣候變遷為區域發展的契機:創造區域及城鄉平權的契機、研議利益共享與區域共榮機制。

淨零公正轉型整體而言需透過跨部會的推動機制與策略,方可發揮資源整合與政策協調的綜效。基此,本會已修正「行政院所屬各機關中長程個案計畫編審要點」,引導各部會於計畫前期進行評估,將淨零公正轉型工作納入規劃。同時,本會偕同各部會精進公正轉型政策,協助各部會就業管研提輔導或補償機制,並從區域治理的觀點研提政策;倘議題涉及跨領域或複雜議題,由本會進行跨部會協調。

此外,政府將致力落實公民參與及社會溝通,除各部會持續辦理社會溝通之外,本會亦辦理公眾諮商,增進民眾對淨零公正轉型的認知與支持。

四、開放政府,全方位提升施政透明度

(一) 研提新階段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

為研提「臺灣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2025-2028)」, 本會已透過實體說明會、社群媒體、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徵集等多元管道,徵集政府與民間的承諾事項提案,並於113年8月邀集「行政院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推動小組」民間委員與各承諾事項提案所涉機關,共同討論承諾事項提案內容,初步決議將氣候變遷、個資保護、開放資料、客庄青年公共參與、原住民族數位落差、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等議題,納入新階段行動方案承諾事項。

新階段行動方案承諾事項預計於第12次推動小組會議確認後,由各承諾事項主政機關邀集相關民間社群,共同撰擬承諾事項內容,綜整為行動方案草案後,函報行政院。

(二) 推動計畫全生命週期智慧管理,提升公共建設韌性

113年公共建設經費約為8,000億元,在本會與工程會及各部會持續協力提高執行量能下,截至113年8月底止,經費執行4,285億元,創近17年同期新高,經費達成率為53.56%;後續仍將透過資訊系統智慧管理,強化計畫預警之風險預判能力,即時掌握關鍵問題,研提改善因應對策,並積極面對營造供需環境及氣候變遷挑戰, 建立更具韌性的重大基礎建設。

以計畫全生命週期管理角度,整合計畫資料,建立計畫履歷,並運用AI及大數據分析等資通訊技術,降低人工作業負擔及提升資料正確性,期未來透過計畫資料智慧分析,強化計畫預警機制,提供主辦機關執行建議與協助解決問題,提升計畫推動效能。

(三) 建構友善便利法規鬆綁環境

面對後疫情時代全球數位轉型及經濟情勢的挑戰,本會透過新創法規調適及法規鬆綁建言平臺蒐集提案, 並協調推動各部會法規鬆綁自主檢視機制,藉由排除不合時宜的法規障礙、保持法規適用彈性,以提升產業競爭力並完善我國整體投資法制環境。自106年10月推動至113年第2季,各部會已完成1,982項法規鬆綁;其重要成果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放寬保險業發行長年期(10年期以上)公司債以提升籌資彈性;勞動部因應產業缺工問題,鬆綁四大產業移工配額,並放寬外國人轉任中階技術人力條件;數位發展部開放WiFi 6E頻段促進資通訊產業創新應用等,促使臺灣經商法制環境更趨友善、便利。

此外,為促進外商在臺投資,推動我國法規與國際接軌,本會持續擔任外國商會與政府機關的交流平臺, 自112至113年間,針對美、歐、日、澳紐等外國商會白皮書所提計1,121項建言,邀請商會及機關,透過公私部門協力與跨部會協調機制,協助解決外商所提有關醫療保健、金融市場、淨零排放及科技等各領域議題,以打造良好經商法制環境,提升外商來臺誘因。

為落實開放政府、提供公民參與政府決策機會,本會以「透明」、「參與」、「課責」及「涵容」的精神, 建置「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下稱參與平臺),作為政府與公民就公共政策議題進行線上溝通討論管道,透過公私協力與利益關係人參與機制,徵集各界意見,讓政策與法規更符合社會脈動。依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規定,民眾提議於60日內完成5,000份附議,便可成案;自104年參與平臺啟用至113年9月26日,民眾提議有19,353則,成案(達5,000份附議)者計343則,經機關參採推動之提議計163則。再者,為提供民眾即時動態法規資訊,建置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將行政院及其所屬各機關涉及人民權益之重要資訊,包括法規命令之草案預告及發布、行政規則、送達及處分等,於每工作日刊登於該網站,便利民眾免費瀏覽、查詢、訂閱及下載服務。自94年上線至113年9月26日,總計刊登15萬多則資料,瀏覽人次超過962萬人次。

(四) 打造科技賦能的國家檔案館

國家檔案館為國家軟實力重要基礎,依循國家希望工程政策,結合新興科技創造國家智慧資產價值,打造科技賦能的國家檔案館,讓檔案的管理與服務朝向多元化、資訊化與創新化發展,彰顯民主進步與國家競爭力,迎向數位新社會與智慧政府時代。

1. 竣工首座國家檔案館

國家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是國家知識體系的三大支柱,我國首座國家檔案館工程進度持續超前, 即將於113年底完工,114年底啟用。檔案典藏容量由30公里擴增為100公里,建置國際級永續典存、恆溫恆溼、節能空調、安全管控及超高承載的適性典藏環境,並引進綠色機房概念、數位儀表板視覺化監控機制, 促進節能減碳及智慧安全效能;保留基地3/4綠地,整體維運著重融合環境生態,強化園區友善服務及優化設施效能,同步導入民間經營提升文創展售、輕食、人文活動及停車場等附屬服務設施多元價值,並將結合地方資源及惠鄰措施,促進地方共榮發展。

2. 完備文檔數位治理

運用人工智慧及雲端資訊技術,整合跨機關與機 關內部上下游至對外服務的數位治理環境,加速文書檔案高效管理,優化政府施政資料治理,並結合虛擬及擴增等技術,提升館區整體資訊環境多元性;進一步運用數位識別標籤發展延伸性自動化移轉與智慧倉儲機制,減省國家檔案實體點收入庫人力,輔以數位工具提升行動辦公彈性,加速數位資料移轉與點收,並推動數位轉型流程改造,建置智能公文分派及客服系統,規劃智慧檔案雲及電子檔案檢測機制,擴大運用於機關檔案清理審核作業,提升文書檔案數位治理效能及後分類檢索效能。

3. 創新檔案多元服務

國家檔案典藏已逾29公里,公布逾464萬筆線上目錄於國家檔案資訊網(A+),並強化數位典藏,完成數位化逾2,727萬頁檔案,主動公開去識別化檔案影像逾320萬頁,透過優化整合的資訊系統,結合A+及雲端下載檔案的線上取件機制,提供檔案應用即時化、自主化、自動化及智能化服務,以及建置線上人名索引及智慧語意網絡機制,便捷檔案開放檢索;依檔案內涵特色與5G網路特性,引進擴增及虛擬實境技術融入實體展覽,展現觀眾參與式數位藝術,同步整合數位導覽系統及虛擬檔案館,推動適齡適眾教育推廣場域與活動,並透過數位主題檔案素材及行動展示資源,創新提供檔案多元服務。

參、結語

最後再次感謝貴委員會給予本會業務報告的機會,相信經由立法與行政部門的齊心合力,定能使臺灣在複雜多變的世界局勢中,持續扮演全球創新經濟的關鍵角色,並建構均衡包容的環境與社會,共同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及國人的世代幸福而努力。

以上報告,敬請指教,並敬 祝各位委員先進身體健康,平安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