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日 星期四

院會議案【行政院】行政院環保署及海洋委員會「向海致敬-清淨海洋、開放海洋110年度執行成果」報告(111年6月2日)

 

向海致敬執行成果(院會議案)

 

111-06-02推動「向海致敬」成果豐碩 蘇揆:持續健全海洋發展事務 培養下一代寬廣胸襟與視野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日在行政院會聽取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海洋委員會「向海致敬-清淨海洋、開放海洋110年度執行成果」報告後表示,109年行政院核定「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並宣示推動「向海致敬」政策,以開放、透明、服務、教育、責任等原則,向海前進,向海學習,鼓勵人民淨海、知海、近海及進海,兩年多來,政府在「清淨海洋」及「開放海洋」方面已獲得豐碩成果。在「清淨海洋」方面,2年來政府減少海岸垃圾達4成、刺網實名制完成率達百分百、推動養殖漁業用的保麗龍浮具更換為環保浮球,更派特使出席帛琉「我們的海洋大會」,提升國際海洋保育的地位及形象;此外,在「開放海洋」方面,已檢討解除7處海岸管制區、解禁近170公里海岸線,並開放117處友善釣點。院長強調,海洋是臺灣最重要的出路,政府將持續從組織、法律、政策等方面健全海洋發展事務,培養下一代成為有寬廣胸襟與視野的大國民,讓臺灣因海而無限遠大。

蘇院長表示,國家為何有強弱之分,其實關鍵不在於身高、體重、人種,而在於教育跟態度,如果貪生怕死,留在岸上最安全,一出海就危險,可是沒有出海,如何看到海天壯闊、到達彼岸,又如何能發現新大陸、開拓貿易。院長指出,下週三(6月8日)就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海洋日」,兩年前的世界海洋日,行政院核定「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並訂定6月8日為國家海洋日,隨即宣示推動「向海致敬」政策,鼓勵人民「淨海」、「知海」、「近海」及「進海」,今天政府響應世界海洋日,特別在行政院會安排「向海致敬」的執行成果報告,以展現臺灣守護海洋的決心。

蘇院長指出,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綿延近2千公里,美麗壯闊、資源豐沛,但過去政府一直扮演「擋」跟「管」的角色,一方面禁止民眾親近,另一方面也因疏於管理,導致海岸髒亂不堪。因此,109年7月,政府繼「向山致敬」後,再次整合14個部會推動「向海致敬」,同樣以「開放、透明、服務、教育、責任」5大原則,向海前進,向海學習,從各方面推動這項政策。

在「清淨海洋」方面,蘇院長表示,環保署與各有關部會及地方政府合作,讓每一吋海岸線都有人管,藉由「定期清、立即清、緊急清」機制,2年多來,已讓海岸垃圾減少4成,從2,294噸減少到1,425噸,過去環保團體所列出13處臺灣最髒的海岸,也在各單位努力下,有相當明顯的改善效果,減少垃圾量最高達9成多。

此外,蘇院長指出,為了從源頭控管,減少海洋垃圾,去(110)年7月上路的刺網實名制完成率已達百分百,全數漁船5,200多艘均已完成標示,養殖漁業用的保麗龍浮具更換為環保浮球,去年已達6成、12萬顆,今年會繼續朝9成、18萬顆邁進。另一方面,今(111)年4月,蔡英文總統指派環保署長張子敬擔任特使,代表臺灣出席在帛琉舉辦的「我們的海洋大會」,向國際社會說明臺灣的「向海致敬」政策,分享我國作為太平洋區域一份子,在海洋環境及永續發展上所做出的貢獻,大大提升臺灣在國際海洋保育的地位及形象。

其次,在「開放海洋」方面,蘇院長表示,2年來已檢討解除7處海岸管制區、解禁近170公里海岸線,並開放117處友善釣點,政府也積極改善國家風景區、國家公園、港區等的親海設施;另外也提供親海資訊的一站式平臺及單一申辦窗口,2年來也都運作順暢,讓民眾更為方便。

蘇院長表示,大航海時代,人們勇於航向大海,冒險犯難,發現新大陸、新物種,開啟文明史上一頁頁的壯闊詩篇。在那個時代,一個國家要強盛,就一定要出海。海洋是臺灣最重要的出路,為了鼓勵國民冒險探索、解纜出海,看見海天壯闊,政府在組織、法律及政策上推動相關事務,包括:在組織上,政府於107年4月成立「海洋委員會」;在法律上,108年11月公布施行「海洋基本法」;在政策上,109年7月宣示「向海致敬」政策,從各方面來健全海洋發展事務,以培養下一代成為有寬廣胸襟與視野的大國民。

最後,蘇院長特別感謝吳澤成政委督導相關部會,與地方政府一起努力,並請大家持續精進各項措施,讓身為海洋國家的臺灣,真正做到因海而無限遠大。


環保署 新聞稿
PDF

向海致敬清理與源頭減量並進,讓每吋海岸都潔淨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因人為活動、地形及潮汐影響,易堆積漂流 木及廢棄垃圾。為維護海岸乾淨,行政院於109年5月核定「向海致敬」政策,明確界定全國 1,988 公里海岸權管單位,整合中央及地方政府建立清理機制,執行各項源頭減量工作,減少海岸廢棄物,共同維護海岸清潔。

行政院整合9個中央部會,15個機關,並與19個臨海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定期清」、「立即清」及「緊急清」機制,統計109年至110年底,全國約清理13.8萬公噸垃圾,依據民間團體調查,全國海岸垃圾現存量較108年約減少近四成,海岸清潔維護已見成效。

環保署表示,在各部會合作定期清理頻率下,仍可能因人為、氣候或洋流因素造成髒亂,為了能立即清理,環保署建置「海岸清理資訊平臺」,提供民眾通報「立即清」管道,即時通知海岸權管單位進行清理。針對緊急事件或颱風過後巡查,如烟花颱風過後緊急清理, 經巡查各權管機關於7天內完成清理。

「源頭減量」及「去化回收」為向海致敬政策之重點工作項目, 也是減少海洋廢棄的有效方式之一,包含:「推行刺網實名制,規範刺網漁業漁具應標示漁船統一編號及建立流失通報機制」、「鼓勵漁 民回收舊漁網具,並將海上作業產生的廢棄物及廢棄漁網具攜回港內之廢棄物暫置區」、「改良浮具取代保麗龍」、「蚵架再利用」等相關措施。另環保署與水利署也合作加強河川廢棄物攔除,109至110年共攔除河面垃圾22,651公噸,治標與治本同步並進,落實讓海岸經常保持乾淨的目標。
向海致敬政策推動迄今,海岸廢棄物清理及源頭減量工作,包括結合地方政府推動刺網漁業漁具實名制、漁港設置廢棄物暫置區及鼓勵回收機制,並加強河面廢棄物攔除,治標與治本同步並進,結合海岸廢棄物監測數據,滾動檢討,落實讓海岸經常保持乾淨的目標。













「向海致敬成果」報告 新聞稿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發展海洋得天獨厚,但過去卻未充分開放且疏於管理,凸顯我國在邁向海洋國家願景之策略仍 需檢討精進;行政院自109年起繼推動「向山致敬」政策展現成效後,再以「淨海、知海、近海、進海」為四大政策內涵,推動「向海致敬」政策,請海洋委員會等13個部會偕同地方政府分工辦理重點工作。除清淨海洋外,亦已展現其餘三項政策內涵執行成果。

有關「知海」政策,政府建置「海域遊憩活動一站式服務資訊平台」,以提供民眾各類親海所需資訊及服務,包含遊憩景點查詢、 海情海象、活動申請等內容,並轉型12處海巡廳舍為海洋驛站, 作為推廣海洋教育場域,便利民眾知道海洋。

有關「近海」政策,設置台中港釣魚示範區等112處友善釣點 及解除桃園市全境海岸等海域遊憩禁令,亦提升國家風景區與國 家公園之無障礙空間及盥洗室設施品質,另增加漁港多功能使用達103處,讓全民扶老攜幼共享親近海洋之樂。

有關「進海」政策,政府考量從事海域遊憩活動有其風險,已建立海洋遊憩風險資訊平台(GO OCEAN),提供各類海域遊憩活動 能力分級建議,亦督責保險業者提供海域遊憩專屬保險,俾建立民 眾責任自主觀念及協助風險轉移,以鼓勵國人積極參與海洋活動。

海委會表示,經各部會共同努力,已達海洋開放、資訊透明、 完善設施、深化教育、風險承擔之階段性成果,並強調6月8日 是國家海洋日,也是聯合國世界海洋日,政府未來將結合國家海洋 政策白皮書目標,持續精進「清淨海洋」與「開放海洋」工作,達成海洋台灣永續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